天天看點

傳統文化:敗經(二)

作者:法易說

卷二 顯敗

得時大行 背時龍蛇

【原文】

傳統文化:敗經(二)

君子先實後名,重内輕外,但求是以自立,不必定以強項為高;但欺無歉于心,不必動以貝錦為慮。至難進易退,出處之通義,苟心存淡泊,亦不容薄視軒冕。古之賢者,雖處高官厚祿,而方寸未嘗無清涼世界也。

《揚雄傳》雲:“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孫,即屈也。此詩畏高行之見傷,必言孫以自屈,龍蛇之道也。

【原文】

誠中形外,根心生色,古來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潤,無不達于面貌。餘氣象未稍進,豈耆欲有未淡邪?機心有未消邪?當猛省于寸衷,而取驗于顔面。

【譯文】

君子大都注重内在的、實際的學業修行,而看輕别人和社會所加給的虛名。他們隻希望自己擁有得以獨立于世的本領和能力,不會因為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強而沾沾自喜;隻希望無愧于自己的心靈,不會因缺少錦衣肉食而勞心傷神。即使在很難向上發展,隻有功成身退的時候,尚且能夠心存淡泊之意,也沒有說是看不起榮華富貴。由此可見古代的賢者,雖身處高官厚祿的地位,可是心中并不是沒有一方清涼世界啊!

《揚雄傳》中說:君子遇到政治清明,能夠施展抱負的時候,就盡心竭力,成就一番大業;遇到政治黑暗,天下大亂的時代,則如龍蛇一樣,能屈能伸,隐于不為人所知之處。龍蛇,就是說能曲能直,能屈能伸。比如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大事業,就是伸的含義。而言語謙遜,則是屈的意思。這句話說的是行高于世的時候害怕被人傷害,是以必須言語謙遜,來保全自己,這就是龍蛇之道。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能夠從他的外貌上看出來,古代的有道之士,他們的淡雅、溫和、謙遜,沒有一個不能從他們的面容上看出來。而我這麼多年來,氣色并沒有什麼變化,是不是各種欲望沒有淡化,算計之心沒有消弭?我應該在心中好好檢討,使自己心平氣和,而從相貌面色上來驗證。

勢要敗落 形同殘卒

【原文】

傳統文化:敗經(二)

凡民有血氣性,則翹然而思有以上心。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而觊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者,常常終身幽默,暗然退藏。彼此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衆人所争者不足深較也。自秦漢以來,迄于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當其高據勢要,雍容進止,自以為才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厮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然則今日之處高位而獲浮名者,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于高明。曾 不知其與眼前之厮役賤卒,污行賈豎之營營者行将同歸于澌盡,而毫毛無以少異,豈不哀哉!

【譯文】

大凡有血氣天性的人,都會不甘久居人下,油然生出超過他人的念頭。他們看不起卑微的職位,一心想謀求一個有權有勢的高位,讨厭貧窮困苦的生活,觊探并希望得到榮華富貴,忍受不了默默無聞孤獨的日子,羨慕那些聲名顯赫者的生活。這是人世間的常情。而大凡人中君子,大多常常是終身寂靜藏鋒,淡然地隐居,他們難道跟一般人天性相異嗎?實際上,他們才真正看到了大的東西,而知道一般人所争逐的是些不值得往深處計較的東西。自從秦漢以來,直到現在,

所謂的達官貴人,哪裡能數得完呢?當他們高據權勢要職時,舉止儀态都裝作從容高雅,自以為才智超過他人萬萬倍。但等到他們死後再看,他們跟當時那些熙熙攘攘為利而生活着,又草草地死去的貧賤的老百姓,做低下行當的買賣人,又有什麼差別呢?還有那些靠功業文章獵取虛名的人,同樣自以為才智超過他人萬萬倍。但等到他們死後再看,他們跟當時那些熙熙攘攘為利而生活着。又草草死去的貧賤的老百姓,,做低下行當的買賣人,也沒有什麼不同。然而現在那些身居高位,稍有名氣的人,自以為文章高明,才智超人而地位顯貴,因而泰然自若地自奉為高明。竟然不知道自己跟眼前那些整日勞碌執勞役供使喚的雜役賤卒,低下行當的買賣人一樣都将要同歸于盡于這個世界,而沒有一絲一毫的差别,難道不讓人感到悲哀嗎?

高言深論 行之不遠

【原文】

傳統文化:敗經(二)

近惡聞高言深論,但好庸言庸行。雖以作梅之樸實,亦嫌其立論失之高深。其論公之病,侍亦虞其過于幽缈,願公從庸處淺處着想。聖人言:“不逆詐,不億不信。”吾輩且當不逆死,不億不起,以為養生之法,不逆敗,不億不振,以為行軍之法。

【譯文】

我最近很讨厭聽别人那些道理深邃的高談閱論,隻喜歡那些平常的話,平常的事。就象作梅先生的樸實,也嫌他立論失之高深。說到你的缺點,我認為也是過于深邃虛渺,希望你多從平常處淺顯處着想。聖人說:‚不要有那麼多的顧慮,不要疑心叢生‛,像我們這樣的人,應該放開生死問題,不去想會發生什麼事情,不憂心忡忡,作為我們養生的方法。抛開勝敗,不考慮将會遇到怎樣的對手,隻管做好平時的準備訓練,作為我們帶兵打仗的方法。

漫無審量 出軍多敗

【原文】

敵加于我,審量而後應之者,多勝;漫無審量,輕以兵加于敵者,多敗。

如賊來漁亭撲營,我軍各營專心靜守,示之以弱,若不欲戰者然。

【原文】

待至申酉之際,賊衆饑疲,頭目欲戰,散賊欲歸之時,然後出隊擊之。 兵法中所謂“擊其惰歸”者也。從前李忠武公打仗,專以此法制勝。

【原文】

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凡攻壘,一撲再撲,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閣下結營得地,依山憑河,敬求堅守數日,待兩路賊匪猛撲一、二次,巍然不動,然後賊情畢露,形見勢绌,然後以鮑公馬步七幹會剿,必可得之。

【譯文】

敵人進攻我,仔細審查考慮然後再采取對付方法的,大多能夠取勝;漫不經心,毫不考慮,輕率地進攻敵人的,也大多失敗。

如果賊軍來漁亭攻營,我軍各個營隊隻須專心靜守,故意表現出疲弱的樣子,就象不想打的樣子。等到太陽快要落山,天将黑的時候,賊軍大多又餓又累,當官的想要再攻,而當兵的想要回去的時候,再派出軍隊反攻敵軍。兵法中這叫‚擊其惰歸‛,從前的李忠武公在打仗時,專門用這種方法打敗敵人,取得勝利。

一般打仗的時候,沖鋒一次又一次,而敵方卻一動也不動的,氣勢必定會衰退;一般攻打營壘的時候,進攻一次又一次,而不能攻克的,氣勢也一定會衰退。你隻要依靠大山,憑借河流,在占據地利的地方安營紮寨,希望堅守數日,等到兩路賊兵猛攻一、二次,你卻巍然不動。然後賊兵軍情完全暴露,氣勢受挫,軍心不振對,再和鮑超的騎兵、步兵七千人一起圍剿,一定可以消滅賊兵。

倔強砺志 日進無疆

【原文】

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吾兄弟的秉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砺志,則日進無疆矣。

閣下用兵,事事可法。唯開仗時分支太散,隊伍太少,如晨星之落落,不足以懾賊之膽,轉足以長賊之氣,人人皆以此之議閣下之短。

【原文】

上溪口之役,攻休一役,貴軍隊伍較往時獨多,人人又以此服閣下之不測。此次攻徽,仍請閣下多多派隊以振軍威。

【原文】

今彤翁自視欿然,使鄙人益增惶恐,大約事體重大,或須稍示尊嚴者。彤翁不欲獨任其怨,盡可托名敝處以分谪而受過。其餘是以制宜,自當臨機立斷,豈宜過執歉抑?

【譯文】

至于倔強這兩個字,卻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建功立業,還是著文述章,都必須有倔強這種精神貫注其中,否則的話,就過于陰柔菲靡,不能夠做成任何一件事。孟子所說的至剛,孔子所說的貞固,都是從倔強這兩個字引發出來的。我們兄弟幾個都秉承母親品德的多,這樣的好處也正在于倔強。如果能夠抛棄忿怒的念頭來養護身體,儲存倔強的精神來磨砺志氣,那麼每天的進步就不可估量了。

先生用兵打仗,事事都可以成為别人效法的對象。隻有在開始打仗時,軍隊布置的過于散亂,人數太少,就象早晨時的星星一樣零零落落,不足以震懾賊兵之膽,反過來卻助長賊兵的士氣,所有的人都因這點議論說是先生的短處。上溪口一戰,攻打休城一戰,你的隊伍比以前大大增多,所有的人又是以服氣先生用兵之不測。這次攻打安徽,仍然請求先生多多派軍隊,用來振奮軍隊的士氣。

現在彤翁自己說非常擔心,使我更加感到不安。也許事體重大,應該多少表示出一些威嚴的樣子。彤翁不想獨自承擔這件事引起的責怨,盡可以托名我處,來分擔谪言,替你受人責備。其它的事就要因事制宜,自己應當機立斷,做出決策,怎麼可以過分地謙虛呢?

最重自立 不貴求人

【原文】

唯鄙意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貴求人。馭将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凡附強不附弱,人與萬物之情一也,中國與外夷之情一也。

【原文】

與洋人交際,其要有四語:曰言忠信,曰行笃敬,曰會防不會剿,曰先疏後親。„„務求我之兵力足以自立,果其嚴肅奮勇,不為洋人所笑,然後與洋人相親,尚不為晚。„„豐裁不宜過峻,宜帶渾含氣象。渠之欺侮詭谲,蔑視一切,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似有幾分癡氣者,亦善處之道也。

【原文】

孔子曰:“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吾苟整齊嚴肅,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無端欺淩。既不被其欺淩,則處處謙遜,自無後患,柔遠之道在是,自強之道亦在是。

【原文】

吾輩當細心察看,師其所長而伺其所短,不說大話,不疏禮節。彼若講信修睦,吾不稍開邊釁,彼若棄好敗盟,吾亦有以禦之。

【譯文】

隻是我個人認為用兵打仗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能夠自立,最看不起的是求人。指揮将領的辦法,最寶貴的是能夠推心置腹,以誠待人,而不看重施展權術。大概歸順強者,而不歸附弱者,人與世間萬物的情況相同,中國與外國蠻夷的情況也相同。

與洋人打交道,要記住四句話:一是要講忠信,一是行為笃厚尊敬,一是會防不會剿,一是先疏後親。……務必要求我們的兵力足以能夠自立,真正做到紀律嚴明,作戰奮勇不顧,不被洋人笑話,然後再與洋人互相親近,那時還不晚。……表彰與處罰不要過于嚴明,應該帶些渾含的樣子。他們欺騙、侮辱、施展陰謀詭計、蔑視一切,我就象都知道,又象不知道,好象有幾分癡氣,也是善處的辦法。

孔子說:‚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誰敢來欺侮?‛我們如果能做到隊伍整齊,紀律嚴明,各方面都排程得法,他們也不至于無端欺淩我們。既然不被他們欺侮淩辱,就處處謙虛謹慎,自然沒有什麼隐患。柔則緻遠的道理在這裡面,自強不息的道理也在這裡面。

我們應該細心觀察,學習他們的長處,掌握他們的缺點,不說大話,也不缺少禮節。他們如果講信用、和睦相處,我們絕不會挑起邊境的戰争,他們如果背信棄義,我們也有辦法防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