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人生(4):從“使用者故事映射法”到“WOOP思維模型”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都說人生如産品,那麼産品的一些技能、方法是不是同樣适用于生活和個人場景?這篇文章,作者把使用者調研的常用方法“使用者故事映射法”和一種幫助個體有效設立和實作目标的心理政策WOOP(Wish Outcome Obstacle Plan)應用到生活中,是否能幫助大家進行改變呢?
産品人生(4):從“使用者故事映射法”到“WOOP思維模型”

人生如産品,産品映人生,借鑒産品思維,快速提升軟技能!

今天我們要了解一個有關使用者調研的常用方法“使用者故事映射法”,這個概念起源于靈活開發,強調通過使用者故事映射,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統的功能,識别待辦事項中的漏洞和遺漏,并有效地規劃整體路線,為使用者和業務提供價值。

使用者故事映射的思想基礎是“使用者故事(User Stories)”,它是從使用者角度描述一個或多個産品/功能特性的一種非正式描述。它通過各種調研方法,将使用者故事排列成一個有用的模型,比如使用者故事地圖,進而幫助團隊了解産品的整體背景,客戶的痛點,癢點等,并确定功能需求、開發過程中的優先級的一種方法。這種映射方式有助于整個研發團隊從全局的視角看目前要做的事情,讓研發團隊更加聚焦地滿足使用者目前的真實需求(不是源自于某一個人的偏好或大家以為的習慣等)。使用者故事映射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 收集使用者故事:首先産品團隊要收集來自使用者、市場、業務等方面的需求,确定使用者在使用産品或服務時的主要活動或任務序列,這構成了映射的骨架。然後,根據活動流,将具體使用者故事貼到相應的活動中。每個故事代表了一個使用者需求或功能點。
  2. 建構使用者故事地圖:通常包括将故事按照業務流程、使用場景或使用者角色進行歸類,形成“史詩”(Epics)或“主題”(這些通常是較大功能子產品的概要描述)。通過這個過程,産品團隊能夠更直覺地了解産品的功能結構和使用者的使用路徑。
  3. 識别優先級和依賴關系:産品團隊還需要識别不同使用者故事之間的優先級和依賴關系,基于價值和緊急度對使用者故事進行排序。可以采用莫漢諾維奇優先級矩陣,即必須有、應該有、可以有、這次不會有(Must-Have, Should-Have, Could-Have, Won’t Have This Time)。這個步驟有助于确定産品團隊确定哪些故事應該優先開發,以及哪些故事之間存在依賴關系,需要協同開發(部分場景下,技術人員需要參與讨論)。
  4. 疊代和優化:随着産品的開發和市場的回報,團隊可能需要調整使用者故事的内容和優先級。通過不斷地疊代和優化,産品團隊需要能夠確定産品始終滿足使用者的真實需求。

使用者故事映射法有一些可應用到個人生活的思路,比如:

  • 溝通工具:它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語言和視角,幫助團隊成員、利益相關者和使用者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生活中的我們,想要提升跟他人的溝通效率,解決沖突都可以嘗試采用“使用者故事映射法”的思路,畫出目前的需要溝通的人群,關聯的流程,各自的利益沖突等等,有了書面化的“溝通使用者故事映射”,可以讓自己對現在更清晰,進而更能找到溝通的突破口。
  • 優先級與規劃:它幫助團隊識别出哪些故事最重要,應優先開發,哪些故事可以後期疊代或舍棄。現代人的生活,雖然資訊分享、購物等各種方式都很便捷,但是卻沒有比以前“車馬慢”的日子多出很多時間,主要是因為有的地方時間被省出來了,但又新增了很多以前沒有的事情“分心”。是以如果有個書面的“個人故事映射”,就可以了解自己哪些事情是可以暫時放一放的,哪些事情是當下必須集中注意力解決的,哪些事情是可以轉交給别人處理的,這樣能讓自己更專注在對自己當下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 風險識别:使用者故事映射過程有助于提前識别潛在的風險和依賴關系,便于産品團隊做出調整。生活中,不管是“溝通使用者故事映射”還是“個人故事映射”,當某個環節可能因為拖延或沖突而引發更大風險時,書面化的分析就可以及時幫助自己識别出風險,進而盡早地思考解決方案。
  • 疊代與适應:随着項目的進展,使用者故事映射可以動态調整,來适應新的場景或客戶類型。生活中唯一不變的事情是“變化”,是以保持動态調整,才能讓自己的分析一直适用于每個當下的環境。

總的來說,使用者故事映射法通過視覺化的方式幫助團隊更深入地了解使用者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規劃和優先排序,它不僅促進了團隊對使用者需求的共識,也提高了開發過程的透明度和協作效率。與它有着相似思路的還有一種WOOP思維模型。

WOOP(Wish Outcome Obstacle Plan)是一種幫助個體有效設立和實作目标的心理政策,通過“識别願望、設想結果、識别障礙和制定計劃”四個步驟,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面對和克服挑戰,實作自我效能的最大化。它的實施步驟大緻為:

  1. W(願望,Wish):明确你想要實作的一個具體願望或目标,比如“我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完成某個項目”。而使用者故事映射也是開始于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目标,每個使用者故事描述了使用者的一個願望或需求,這與WOOP法中首先明确願望的步驟相呼應。
  2. O(結果,Outcome):詳細地想象如果你實作了這個願望,最好的結果是什麼樣子,感受那種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盡可能生動、具體地描繪出願景。而在使用者故事映射中,團隊通過讨論使用者故事來想象如果團隊滿足了使用者的這些需求,将為使用者帶來什麼樣的積極結果。
  3. O(障礙,Obstacle):認真思考在實作願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内在的心理障礙(比如拖延、害怕失敗)或外在的實際情況(比如時間緊張、資源匮乏)。而在将使用者故事組織到映射上時,團隊會識别實作這些故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和挑戰,比如技術限制、資源限制或依賴關系等。
  4. P(計劃,Plan):針對識别出來的主要障礙,制定一個簡潔有力的計劃。基于使用者故事的映射法中,團隊也會制定開發計劃,來決定哪些使用者故事會在産品的哪個版本中實作,以及如何優先處理。

下面我們以程式員的生活來舉個例子說明如何應用WOOP思維模型到個人的思維上。一個程式員同學最近要開發一個重要且複雜的關鍵功能,但是自己又擔心可能會來不及開發完或匆忙開發完後bug太多等,那此時他可以根據WOOP思維模型來進行如下思考:

  • 願望(W):書面化寫出自己的願望,如“我希望在兩周内完成這款應用程式的關鍵功能開發。”
  • 結果(O):想象自己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應用程式上線後運作良好,沒有收到什麼大的bug,客戶也積極回報他們對産品的看法,自己也是以獲得了思考和技術層面的提升。
  • 障礙(O):根據願望的良好結果, 來思考什麼可能導緻happy ending無法如期到來,即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礙包括哪些,也許是每天工作時間太長會影響健康、或者是突發的技術難題、又或者是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沒法平衡、團隊協作中的溝通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等。
  • 計劃(P):根據以上每個可能的障礙來制定應對的措施,例如,假如遇到突發的技術難題,那麼我可以尋求某個同僚的幫助,他在這個領域是個專家;或者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可以設定嚴格的下班時間或者在跟家人吃飯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挑燈夜戰(聽上去有點心酸,隻是舉個例子);或者自己不擅長溝通,但是目前項目重要,不得不溝通,那可以提議定期組織個小會讓團隊各協作方碰頭說下進度和目前的難點,或者是找到擅長溝通的同僚幫忙溝通下等等。

以上隻是抛個磚,大家各自可添加自己的内容補充進去這個思維模型中,WOOP思維模型沒有複雜的邏輯,4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讓你輕松掌握問題的症結所在,讓人能更清晰地看到到自己的目标和挑戰,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行動計劃,進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不啰嗦,趕緊拿起筆,嘗試下吧!

本文由 @養心進行時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