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新營銷

2024濰坊風筝嘉年華,大概是打勞工發瘋濃度最高的地方。如果說前幾屆的風筝節,放的是有趣的靈魂,那今年風筝節,是發瘋的瘋。

創意商家「but lab」去年在天上放的"屁"和"這個逼班我上夠了"兩款風筝,直接登上微網誌熱搜,今年則聯合淘寶直接推出了新品:“巨大的屁2.0版”和“蟑螂”風筝。店主「大哥你好呀」提供“定制放飛前男友”服務,隻需9塊9,上傳前男友照片,店家就會幫你把他送上天。頑咖旗艦店,推出《周處除三害》主題風筝,尊者的一句“一無所有不好嗎”,讓無數人的腦海裡自動循環播放《新造的人》。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18米的埃及豔、巨型熒光褲衩、七彩諾亞方舟、高鐵動車、秦始皇……濰坊風筝節的天空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商家們不敢放的。有網友甚至留言,申請這樣的“瘋”筝能不能來個全國巡放。

“發瘋”成為關鍵詞,跟近兩年“強情緒”的營銷趨勢有關,算是情緒營銷的一個垂直細分,主要針對的是年輕一代的打工群體: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在精神内耗與佛系擺爛交替進行,這種活着與死了都無所謂的松弛感,成為當代年輕人主打的一種精神狀态。

這也在不知不覺中,讓許多商家的流量和銷量,藏在了發瘋裡……

沉迷發瘋:年輕人的一種新型社交政策

其實在年輕人真正開始“發瘋”之前,“情緒穩定”一度是社交媒體上熱度最高的精神熱詞。最開始這個詞是從女性擇偶标準裡火熱起來的,後來慢慢與各種成功學雞湯挂鈎,類似《真正幹大事的人,多半“情緒穩定”》的文章,曾一度刷屏。

物極必反,随着“情緒穩定”進入泛濫之勢,隻要對方的情緒讓自己不高興就送給對方帶上“情緒不穩定”的帽子,進而有了跟所謂“情緒不穩定”人群劃清界限的現象,這也導緻了一批人産生了抵抗心裡:與其假性穩定,不如穩定發瘋。

随着越來越多人嘗試“發瘋”,也讓大家意識到,合理“發瘋”遠比小心翼翼地溝通更能解決問題。正所謂“說什麼屁話,讓别人也節哀”,某種程度上“發瘋”其實是一種憤怒的抽象化表達,有時候可以達成普通溝通無法達成的目的,進而獲得主導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于是過年在家庭聚會飯桌上,年輕人一改過往的沉默回避、委屈落淚,開始主打“已讀亂回”,無論是催婚催育打探收入,都用“黃龍江文學”硬控全場,不攻擊别人也不内耗自己,用魔法打敗魔法。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節後上班,年輕人搞起“惡心穿搭”,以抵抗在職場因穿衣風格被上司約談的經曆,掀起一陣對職場精英文化祛魅的風潮,個體不再追求外在的精緻,轉而尋求更為真實和舒适的自我表達方式,俗稱“辦公室沒有在意的人了”。

諸如此類的“發瘋”行為,直接讓對方一秒閉麥,正好可以用來躲避無效社交,省去不必要的麻煩,這也讓崇尚自我舒适度,為工作和社交“做減法”的年輕人們,越來越青睐“發瘋”這一社交政策。

品牌發瘋在進階:從亂瘋到成為“嘴替”

當“發瘋”成為一種社交暗語,也預示想要跟這些年輕人對話的品牌也要掌握一定的瘋感,甚至要比買家更瘋。

最早,掌握這項發瘋社交技能的就是肯德基的“瘋四文學”。每到平平無奇的星期四,網友編寫的“瘋四文學”段子總會如約而至,通常這些文字以懸疑推理故事開頭,也可能是以狗血糾纏的愛情故事開頭,結合時事熱點、明星八卦,結果末尾一定會出現那一句:“今天是肯德基瘋狂星期四,誰請我吃?V我50。”

那個時候,無論是網友們的自發文案,還是肯德基親自下場玩梗,大多數都是以無厘頭的反轉制造幽默感,也就是“今天是肯德基瘋狂星期四”這句話可以接在任何内容後面,越不相關越好玩。

這樣的營銷玩法,自然吸引了一些品牌跟風,但顯然對“發瘋”這件事,并不是所有的“瘋言瘋語”都能讓消費者買單的。比如花西子試圖“發瘋”應對李佳琦眉筆事件,先在微網誌發文“想做走向世界的高端品牌“後,又在評論區釋出多條言論幼稚怪誕的内容,被網友形容進入癫狂狀态,有人認為花西子在走黑紅營銷路線,試圖轉危為機,但卻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類似的影視圈宣發也迎來一陣“瘋潮”,但遭到消費者觀影後吐槽,比如《河邊的錯誤》以“沒有真相,不如發瘋”為宣傳語;《拯救嫌疑人》自稱“年度最瘋女性反殺犯罪懸疑大片”;《二手傑作》主打“先成功後發瘋”;《涉過憤怒的海》号稱“瘋出新高度”…….

從營銷的角度看,“發瘋”堪稱流量密碼,但并非所有的“瘋”都能讨喜,顯然年輕人對于品牌“發瘋”有着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品牌不能亂發瘋,要和年輕人瘋在一起,瘋出共情。

濰坊風筝節裡的品牌商家便是通過“進階版”發瘋,和年輕人産生有效共鳴。開頭提到的創意商家Butlab,其産品不多但都緊緊拿捏了年輕人的情緒,立足于這個人群不同煩惱和需求以産品為媒介打開溝通視窗,成為他們的“嘴替”,把大家不敢說的話、不敢做的事做出來。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前文提到的“屁”型風筝,靈感就自于職場和日常觀察:身邊總有人說話如放屁,是以這款風筝是為他們準備的,如果有屁就趕緊放了。當然老闆問你請假去幹嘛,你可也以拿着風筝回答:去放屁,以表達平靜的瘋感。

而蟑螂風筝則被命名為“要堅強啊”,寓意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像小強一樣頑強。概念一出,網友們紛紛呼籲趕緊上架想領養一隻,現在小強項目已經在“把壓力給到淘寶”項目衆籌中,36塊錢即可領養一隻飛天蟑螂。

類似的還有,“這個逼班我上夠了”、"你最好跟我好好說話”等産品,無一不是把職場壓力具像化,讓所有打勞工看了都能深深共鳴,産生充滿洩憤的快感的同時,又能通過玩梗纾解情緒。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濰坊風筝節能出圈,品牌商家能夠集體釋放發瘋放大營銷效果,自然也離不開淘寶造物節的大舞台,作為電商平台,淘寶把所有敢發瘋的品牌集合起來,加深和年輕人的綁定。霸王茶姬、衛龍、滴滴青桔、美團外賣、江小白果立方、必勝客、恰恰瓜子、Turbo3等消費品牌也勇于嘗鮮,直接把品牌logo、智語做成巨型風筝;塔斯汀×小藍鴨直接借此機會推出聯名新品;盼盼官方更是直接把老闆印在風筝上直接送上天。

風筝節現場,還有衆多知名網紅直播互動,現場探店、現場體驗,推介品牌産品,活動現場展區内布置了豐富、有趣的打卡點,準備了多種獎品并提供了風筝DIY區域,讓遊客既能拍照打卡獲得心儀的禮品,又能線上上社群分享風筝會的精彩瞬間,更能随時拔草購物消費。據統計截至4月21日,2024濰坊風筝節現場銷售風筝約10萬餘支,風筝廠家簽約額約1.2億元,活動現場互動人次超過5萬,在各大媒體平台上累計傳播量高達1.3億次。

打勞工都愛“發瘋”,品牌商家必須“更瘋”

發瘋的本質還是尋找慰藉

需要注意的是,發瘋不僅僅局限于表面的、臉譜化的“喜怒哀樂”,消費者情緒的表現可能隻是他們心理活動的冰山一角,其中有些情感可能難以被總結、表達和發現。

例如年輕人熱衷燒香拜佛逛寺廟,并不是真的相信玄學,更多在于尋找精神的寄托;再如年輕人經常會在社交媒體上自嘲“喪”、想躺平,但大多數時候,這種自嘲反而是帶着積極的意味:想要尋找更清晰的自我價值感,想要保持向上的自我動力。

是以無論年輕人怎麼“發瘋”,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找到心靈上的慰藉。熱衷發瘋的年輕人通常最需要的并不是打雞血的雞湯,而是聆聽和認可,就像濰坊風筝節上的奇葩風筝,都是在為這一代打勞工喊出心底最真實的話,并且用有趣的形式呈現,最終為消費者提供了快樂、安慰、爽感等某種正向情緒的營銷活動,才能得到大衆的廣泛關注和傳播。

沒有哪個年輕人願意一直“瘋”下去,作為品牌商家,如何把握好“瘋”的尺度和表達,強調“偶爾瘋一瘋挺好”,心情不好時,不妨瘋一瘋,瘋過以後,繼續生活。這需要品牌方的智慧和極度拿捏,否則“瘋”的不合時宜,消費者并不能共情,迎來的可能将是無盡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