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違規操作還能被全網羨慕的,大概隻有最近擁抱梅西的18歲少年了。

在北京工體阿根廷國家足球隊對戰澳洲的友誼賽上,著名球員梅西走到球場一角時,一位少年突然跳下三米高的看台、沖入球場,在萬衆矚目中擁抱了梅西。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看餓了

随後,他還興奮地繞場奔跑,與多位球星擊掌,直到跑累了躺在場上,被保安帶離球場。

或許是因為他的熱情和勇氣太過矚目,又或許這樣的行為勾起了太多人關于青春的回憶,大家對他的做法多為羨慕甚至贊賞,少有指責的聲音。

據說連阿根廷的媒體都對男孩的行為表示支援,因為他們相信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快樂。

後來,男孩在社交平台上較長的描述了他為“擁抱梅西”所做的準備,包括但不限于連續一周每天跑5個1000米鍛煉體能、向律師咨詢可能産生的法律後果、規劃路線并聯系同伴做掩護。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看餓了

于是,網友們更加贊歎了:原來這位18歲少年不僅勇氣爆表,還頗具謀略、行事周全。

然而,在欣賞男孩的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畢竟男孩的做法的确違反了規定,被警方行政拘留,同時12個月内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

一邊是全世界球迷做夢都想要的“擁抱梅西”,另一邊是違反規定被行政拘留,這名少年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然而,更多的孩子卻在二者之間徘徊猶豫、難以抉擇。亦或者說,很多孩子直到成年,都不知道還有遵守規則之外的第二種選擇。

這是因為,太多的教育都告訴孩子要敬畏規則,卻沒有告訴他們,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并不是固定或唯一的,而是有太多被突破的可能。

01

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所謂的灰色地帶,指的是道德以下、法律以上的真空區域,也有人認為是指立法和執法之間的地帶。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灰色地帶,是因為規則的執行需要充分考慮現實的條件。很多時候,法理并不是冷酷無情的,而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unsplash.com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學校規定學生遲到會被記過扣分,但是卻不是每次都嚴格執行,因為學生可能生病了、遇到突發事件,或者有其他客觀的原因。

是以,就會有一些學生假借生病的名義來掩蓋遲到的事實,學校也不是每一次都會嚴格追究。

再比如說,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迅速興起,但由于早期行業标準和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就出現了很多借助灰色地帶引流,再搖身一變成為正規公司的網際網路企業。

人們十分熟悉的視訊網站快播,就是依靠盜版視訊,在短時間内積累了大量使用者。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unsplash.com

在可為與不可為之間,往往存在着廣闊的灰色地帶,這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本來的面貌,家庭教育不該也無法規避這一真相。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同的家庭對于是非的認知存在巨大的差異,孩子價值觀和人生觀也随着家庭觀念的不同而變化。

在一些循規蹈矩的家庭裡,父母一輩子謹小慎微,對孩子的教育也十分慎重,孩子就很難産生突破規則的想法。

而在一些相對開放的家庭,比如父母早年下海經商,他們就會看到更多操作的可能性,孩子遇到問題時,也傾向于嘗試一些非正常的方法。

02

該不該教孩子恪守規則?

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該不該要求孩子恪守規則呢?

由于孩子所面臨的情況千差萬别,父母很難給孩子一個準确的答案。但是以下兩個問題,卻适用于多數情況,父母可以試着教會孩子思考:

第一,突破規則的後果或代價,孩子是否能夠自己承擔?

如果可以,叫做理智;如果不能,便是任性。

人們之是以會認可那位擁抱梅西的少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勇于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從網友曬出的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出,男孩在比賽前專門找律師進行了咨詢,了解自己沖進球場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他覺得自己可以承擔違反規則所帶來的後果,是以決定這麼做,并且也接受了行政拘留的處罰,還專門釋出視訊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電視劇《少年法庭》

第二,孩子的行為是否會對自己或别人造成傷害?

一些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沾染毒品,就算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承擔後果,但是這樣的行為顯然已經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前些年的時候,一些大型考試會曝出考生作弊的情況。原本大家都在同一标準上競争,但是作弊行為卻打破了公平,損害他人的利益,對正常應試的學生造成傷害。

其實,很少有違規行為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究竟是無關痛癢、能夠一笑而過,還是會對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就需要父母和孩子成熟的思考和嚴謹的判斷。

03

直面邊界的心理調适

去年孩子上國中,在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回家,悶悶不樂地問我:“同桌考試的時候作弊,老師明明看到了卻沒有處理,是不是說明我們考試的時候都可以作弊呢?”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我,竟然也一時說不出安慰的話。一方面,考試作弊既不道德又違反校規,但是面對他人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得的高分,每個孩子都無法做到無動于衷。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電影《天才槍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他人通過突破道德或規則邊界的行為,獲得了額外的利益,很多人的心中也會是以而動搖。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逐漸看清社會的真相,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一直以來所相信和堅持的是不是正确。

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接受現實,堅守初心或者适當做出調整,以适應複雜的社會。

一方面,父母要清晰地告訴孩子應該遵守的底線,特别是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正直的性格。

另一方面,如果看到了一些不那麼好的現象,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

其實,無論是否嚴守規則,隻要孩子的内心能夠自洽,不因為别人的成就而嫉妒眼紅,也不因為自己守矩而自怨自艾,那麼孩子就能夠過一種豁達舒适的生活。

沖進球場擁抱梅西的“追風少年”,突破規則的代價他能承擔嗎?

圖檔來源:unsplash.com

俄國作家契诃夫有一篇廣為人知的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描述了一位循規蹈矩、呆闆固執的希臘文教師别裡科夫。

他寫道:“别裡科夫把他的思想極力藏在一個套子裡。凡是違背法令、脫離正常、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幹,卻惹得他悶悶不樂。”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規則的設立不僅是為了懲罰違反它們的人,更是為了告訴人們,怎樣做才是對的,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

如果像“套中人”一樣,把規則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守則,那麼孩子未來的道路必定處處受限,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

隻有學會與規則共處,明白底線、懂得變通,才能收獲遊刃有餘的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