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三本畢業到年入千萬,這個從央視辭職的女孩,憑什麼逆襲成功

成長型思維,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也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底氣。作者 | 芊和

最近,綜藝節目《為歌而贊》火了。

然而讓它出圈的,不是節目中的明星大咖,而是一個普通的網紅女孩——房琪。

作為爆贊團成員,房琪對每位歌手的點評句句在理,字字珠玑。

當郁可唯被質疑沒有辨識度時,房琪微笑着說:

“我覺得郁可唯是白色的,因為白色反射這世界上大部分的可見光,是以我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折射在你和你的歌身上。”

當唱慣了情歌的楊宗緯選擇唱跳時,房琪真誠地說: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要滿足每一個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頻共振的那一部分人。這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

看到張含韻在舞台上被頻頻質疑,她說: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你,比起女王,我更喜歡清風: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十五六歲的那股清風越過了重重山崗吹到今天,你也還是最好的年紀,這就是上天對勇敢的女孩兒最好的獎勵。”

一番話說到了張含韻心裡,不僅讓台上的她淚流不止,更打動了台下的無數網友。

一時間房琪被譽為“誇人天花闆”,甚至有人說“房琪是吃新華字典長大的”。

是什麼讓房琪總能說出如此溫柔而有力量、深刻又觸動人心的話語?

從一個四線小城出生、三本學校畢業的普通女孩,到央視主持人、年入千萬的網紅旅遊部落客,答案就在房琪的經曆裡。

房琪,成長型思維創造的奇迹

1993年,房琪出生在一個東北小城——齊齊哈爾,住在老舊小區,父親靠綁魚鈎賣魚餌為生。

成績普通、家境普通的她,看起來沒有任何過人之處,内心卻懷揣着一個堅定的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主持人。

小時候的房琪并不漂亮,由于天生牙齒前突導緻嘴唇閉合不全,同學們嘲笑她是“龅牙妹”。

學生時代的房琪也并沒有過人的智商。

第一次聯考失敗,她選擇複讀,第二年藝考成績雖好,卻因為文化課不行,隻能上三本院校。

但這些都不影響她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大家好,我是房琪,不放棄。”每次打開房琪的視訊,聽到的就是這句熟悉的開場白。

為了實作自己的主持夢,房琪廣投報名郵件,給陌生的欄目組打電話自薦,跑到電視台門口蹲守5個小時,隻為得到一個推銷自己的機會。

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在北京實習的機會,天天打雜工、跑龍套、端茶倒水、寄快遞,她也從沒想過放棄。

為了上鏡好看,她拔牙、減肥、戴牙套,為了改掉東北口音,她每天堅持聽新聞2小時,一遍遍糾正自己的發音。

她報名參加過奇葩說,可第一期就被淘汰;參加某個選秀節目,在訓練營待了3個月,卻隻有不到4秒鐘的鏡頭。

盡管如此,房琪卻越戰越勇。

2015年,參加《青春星主播》,她每次提前3小時來現場練習,觀察别人的燈光走位,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小菜鳥居然拿下了全國第六的好成績。

2016年,參加《我是演說家》,為了争取名額,她先後7次報名,錄視訊、寫自薦信,一篇演講稿改了不下50遍。

最終,那篇《我們畢業了》的演講登頂熱搜,播放量破億。

而此時的房琪也憑着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央視《美麗中華行》的外景主持人,實作了自己的主持夢。

但還沒過兩年,她卻決定從央視辭職,轉行做自媒體,拍旅行短視訊。

因為在央視擔任外景主持人的這些年,房琪愛上了旅行。

她覺得未知的旅途更具挑戰,自媒體的形式更有發揮空間,于是毅然決然把自己清零,換個賽道重新起航。

短短一年多時間,她就成為了擁有上千萬粉絲的旅行大V。

她的視訊不僅風景如畫,她的文案更讓人如臨其境。

高品質的内容給她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也讓大家看到了她人生的無限可能。

看了房琪一路走來的經曆,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永遠相信我能行”的自信,“拼命努力不放棄”的堅持和“勇敢突破做自己”的勇氣。

而這些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完美展現。

為什麼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能成大器?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把人們的思維方式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本質差別就在于,是否相信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而提高。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因為相信而不斷學習,而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則因為不相信而隻想讓自己看起來聰明。

每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他如何看待努力,在面對挫折、挑戰、批評和别人的成功時都有不同的反應。

隻有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才能不斷攀登,走向人生的巅峰,就像房琪。

1. 成長型思維的人這樣看待努力

房琪曾在2020新榜大會的演講中說:“我是一個很“狂妄”的人,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東西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是以,16歲的她拍着胸脯對着家人說:“我要走遍天下!”,18歲的她在三本學校裡讀着編導專業卻想着以後一定要當主持人。

正是這種從心底永遠相信自己的力量讓她一次次選擇挑戰,和命運叫闆。

聯考失敗,無數人勸她認命,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北漂”追夢。

雖然從沒學過專業主持,零基礎的她卻敢報名參加《青春星主播》,完全沒有演講經驗,卻敢參加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因為她永遠相信努力可以改變一切。

2. 成長型思維的人這樣對待挫折和挑戰

成長型思維的人面對困難和挫折會堅持不懈奮鬥,從不輕言放棄,就像剛開始做短視訊時的房琪。

沒有團隊,房琪自己寫文案做導演,男朋友小陳同學既是攝影師又是剪輯師;

沒有經濟來源,他們拿出了所有的積蓄。

短短一年時間,她飛行了9萬多公裡,走遍了12個國家,34個省份,125座城市。

她每個月要寫出20篇文案,一年隻休息4天,為了等日出三點起床,為了拍無人的夜景等到晚上十二點,白天忍受嚴寒酷暑一遍遍拍攝,晚上熬夜研究文案。

最終,硬碟裡10TB以上的素材,讓她得到了1000萬以上的忠實粉絲和100家以上的商戶合作……

3. 成長型思維的人這樣面對負面評價

房琪因為《我是演說家》爆火後,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對她的嘲諷和質疑。

有人說她是三本學曆,憑什麼和名校畢業生同台競技。

沒有考上好的大學,就注定低人一等嗎?

房琪想着這個問題,但她知道答案:不是。

面對自己曾經的聯考失敗,房琪說:

“一次失敗不能證明你的價值,兩次三次也是一樣,即使是拼了命想要得到的一紙文憑和一方校園也沒有資格定義你的成敗,更沒有資格掩蓋你的努力。”

作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房琪從來不會在意别人的評價,也從來不會輕視自己,而是不斷突破限制,成為最好的自己。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父母應該從小抓起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而思維方式更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人要追尋夢想,挑戰不可能,“成長型思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沒有這種底層思維,我們就不可能有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動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個場景做起:

1. 當孩子說“我不會”時

成長型思維的關鍵是讓孩子相信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過練習掌握,所有的成功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

但是當孩子說“我不會”時,我們不能單純地告訴孩子要去努力。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具體的方法,給孩子有建設性的意見,才能讓孩子真正相信努力的價值。

2. 當孩子落後時

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學生進行課程考核時,如果有沒有通過,成績會被評定為not yet暫未通過,而不是 failed不及格。

在成長型思維中,沒有永遠的失敗,隻有暫時的不成功。

當孩子落後時,不要用笨、蠢、失敗給他下定義,貼标簽,而要讓他明白自己還可能提高,有機會改變。

3. 當孩子犯錯時

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表現出悲觀、失望和後悔,告訴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它意味着你正在努力,每一次失誤都讓你得到成長。”

當然更重要的是幫孩子總結經驗教訓,讓他知道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才能正确地努力。

4. 當孩子成功時

不要隻會誇獎孩子,給孩子獎勵。

更重要的是認真觀察孩子付出的努力,幫孩子準确地給自己的成功歸因。

5. 當孩子說“我下次會更努力”時

引導孩子更具體的表達,比如,我每天會多用30分鐘練習拼寫等。

其實,比起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才是更值得父母去做的事情。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成長型思維。

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實作人生的逆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