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圖源:電影《公主日記》)

“公主學習法,專治學不進去。”

最近,一種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改善人際交往能力的“公主學習法”在網絡上流行開來。

所謂“公主學習法”,便是要向公主看齊,從上到下、由内而外将自己“武裝”起來:妝容精緻、儀表得體、心态平和,從生活作息到自我修養,一切都按皇室公主的标準要求自己。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網絡熱傳“公主學習法”具體要求(圖源:微網誌)

所謂“公主學習法”,是假扮的遊戲,還是真實的動力?是有趣的學習方法,還是幼稚的自我蒙蔽?

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公主”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距離?

“公主”怎麼學習

在坊間流傳的一張“公主作息表”裡,根本不存在“賴床”二字。“公主”們通常将寫作業視為“批奏折”,進而得以充滿動力,不懼公務繁忙,披星戴月“日理萬機”。就像有一雙“眼睛”在随時監視自己,形象管理會一絲不苟,學習效率也直線上升。

B站UP主、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康木木啊釋出的“公主學習法測評”視訊目前播放量已達68.5萬。她覺得“公主學習法”很像自己以前用來進入學習狀态的方法:在學習前她一般會閉着眼聽一首輕音樂,音樂最好有故事感、有情緒起伏,“想象自己是故事裡的主角,聽完再去學習,會更加心靜,也會學得更認真。”在她看來,這種感覺很神奇,和以前“為自己的前途而學習”的感受不同,那種“為國家和人民而學習”的使命感更能說服自己。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UP主康木木啊實踐公主學習法

(圖源:UP主@康木木啊視訊《最近很火的公主學習法測評| 專治學不下去》截圖)

但同時,該視訊的評論區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

“别的公主:我一定要自律,我要為了我的國家、我的人民而奮鬥!!

本公主:來!接着奏樂!接着舞!”

“這還是得有意志,要是我的話:‘爺不當公主了,公主今天身體不舒服不想早起。’”

可見,“公主學習法”在一些人眼中消失了“魔力”。同為在校大學生的另一位B站UP主@鵝的考插日志也拍攝了“公主學習法”測評視訊。她的初衷是想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檢驗它的真實性,但從視訊中可以看到,在實踐後期她進行得并不順利。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視訊結尾罷錄的公主

(圖源:@鵝的考插日志視訊《大熱公主學習法測評/學習部落客新嘗試》截圖)

經過親身體驗,她發現這一新奇的手段确實能帶來短暫的自律效果,但僅适用于短周期的學習過程。如果每天都置身于“公主”的學習狀态,自己會難以承受,會嘗試跳出來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狀态。畢竟,誰也不願意一直做一個“被出版社奪命催稿的作家”。但她同時認為,那些不太自信的女孩,可以從“公主學習法”中獲得信心,也能愈發自信地向别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然而,國際關系學院2020級大學生唐望月并不看好這一方法,“如果一個人學習要天天靠暗示而非真正熱愛知識的話,那真的太慘了。”在她看來,這種“精神動力”無異于“鬧鐘”,但“每天叫醒你的不應是鬧鐘,而是夢想”。

在某種程度上,“公主學習法”頗有些“精神勝利法”的味道,仿佛是映照了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當你相信你是什麼,最終你就會成為什麼。

比照着公主,要求着自己,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不是公主,又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公主”。面對這樣的學習模仿過程,很多女孩都是沖突的。

小紅書部落客@賺錢養麻麻也是相關視訊的制作者。她認為“公主學習法”更像是女孩子給自己的一種儀式感,表現的不是對所謂迪士尼公主的推崇,更多是對自我的肯定。

另一位小紅書部落客@小母格說道,她們全宿舍都在用這一方法,打扮得漂漂亮亮一起學習,這種方式讓期末周少了幾分痛苦。但一些網友認為,這是一種自我欺騙和儀式感泛濫的展現,有些幼稚。

女孩們所學的“公主”究竟是“鏡子”還是“影子”?本質上來看,“公主學習法”其實是“學習公主法”。學習公主,以公主為鏡,積極進取,督促自己,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但對女孩們來說,通過想象性的東西來增加自己的内驅力,總不是長遠之計。如果勉強自己成為追随公主的“影子”,幻想自己萬衆矚目,依靠心理暗示、扮演模仿來學習,便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唐望月對此也有着較為清醒的認識,“這個方法讓你有一種對未來好事的期待,當女孩開心起來,她就能解決好多事情。但不要依賴這種方式,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

怎樣定義“公主”

“每個女孩都是公主。”

這樣的話,女孩們常常聽到,但大多是一邊熱淚盈眶、悄悄點頭,一面直面現實、鄙夷逃避。@鵝的考插日志就表示,“‘公主’的标準是很高的,鼓勵每位女性都往這個标準靠攏實際上并不合适。”

北京理工大學大學生馬王對“公主”有不同的了解。他認為“人的品格更像一塊生橡膠,也許可塑性沒有橡皮泥那麼高,但隻要你一直扳着,時刻提醒自己,它也會改變。”在他看來,“公主”是女孩們要求自己的一個标準,一個努力的方向。

然而很多人質疑所謂的“标準”隻是男性定義的标準——“溫柔”“漂亮”的才算“公主”。“媚男”“雌競”等名詞的出現,也引發了對于定義女性的決定權究竟在誰手中的争論:是女性自己,還是外部世界?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迪士尼公主合影(圖源網絡)

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大學生劉小然對此有着自己的見解。“我覺得‘公主’這個詞現在被妖魔化了,有些情況下‘每個女孩都是公主’會被用來表示‘每個女孩都理所當然得到别人無條件的偏愛’,仿佛成了‘金絲雀’或者‘公主病’的意思。”

在她看來,這句話的本質内涵是每個女孩都應該首先愛自己,都應該自信獨立,創造自己的價值,通過努力讓自己變成閃光的存在。

其實,不一定非要把自己當成童話裡光鮮亮麗的公主,喜歡赫敏就學習赫敏、喜歡薛寶钗就學習薛寶钗。隻要在學習這些榜樣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真心熱愛的渴求的動力,找到最質樸又最崇高的狀态,超越曾經平凡的自己,便是成為了自己的“公主”。

就像@鵝的考插日志所言,“女孩們不一定都要成為公主,我們隻需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足夠了。美、自信、從容大方,從來不是因為‘被喜歡’是以‘要學習’,而是因為它們本身是閃光的品質,才被人們作為旗幟。”

國際關系學院2020級大學生熊峰認為,“心中有一個真正高貴純潔的‘公主’,舉止談吐才會有所謂公主的清雅氣質和高尚情操。”這是單純用某些學習法模仿不來的。

“真正偉大的人或群體永遠不屑于在人類當中‘扮演’一個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頭等角色,而是一定要‘成為’獨一無二的角色。”在熊峰看來,女性應該不囿于他人的理論言行,而應該謹慎思考自己和自己群體應當擁有的未來。

此外,在文學院2020級大學生于沐陽和李永浩看來,女生們應該學習的不是童話中的“公主”,而是像秋瑾、施劍翹、林巧稚、申紀蘭、張桂梅、克拉拉·蔡特金等等這些現實中值得敬佩的女性,為女性争取權益的傑出代表,為女性辦實事的英雄楷模。

迪士尼和新世相聯合拍攝的短片《什麼是公主》也诠釋了“公主”的多種可能,并把定義的權力交給了童話之外的所有女孩。“公主是不虛僞,不造作,公主是直面自己。”“公主可以是被保護的,也可以去保護更多人。”“公主是一直在追求自我最終也能超越自我。”……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人們對公主的第一印象

(圖源:新世相視訊《什麼是公主》截圖)

多大都能當“公主”

提到“公主學習法”,還有一些女孩會有一種“羞恥感”——“這麼大了還想當公主?”

公主有年齡限制嗎?

李小莫在上國小四年級,周末她會高高興興地去上舞蹈班、寫作班,她的小臉高高仰起,目光明亮;陳玲已經四十八歲了,每天早晚她會跟着直播間一起做健身操,體重沒有什麼變化,身材卻纖細了很多;王彩雲做祖母已經很多年了,但她每天出門還是會給自己悉心打扮,接受采訪那天,她穿的是一件薄荷綠的衛衣配白色寬松的褲子……

小時候,女孩們常常看芭比、七仙女,模仿着披個圍巾把自己當作長發公主。長大後,“公主”的意義便不僅僅是愛和美麗,更在于自律、勇敢和優雅從容的氣度。“公主”的年齡限制,也在逐漸打破着疆界。

羅麗麗是一位四十多歲的職場媽媽,年輕時因為家庭條件限制隻能就讀中等師範。人到中年,撞上資訊爆炸的時代,她坦言自己感到了深深的知識焦慮。于是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之餘,她培養了學英語的興趣。有時擠不出時間,她甚至會半夜十二點端起平闆,獨自在黑暗的客廳中笨拙但認真地與大洋彼岸的外教對話。

除了學英語,羅麗麗還在家中打造了其他提升自我的“堡壘”:卧室窗台上是整齊堆放的化妝用品,床頭的木制書架上放着工作需要的資料和空閑下來會閱讀的書籍,橢圓機、瑜伽墊、毛線球……雜物間裡處處是她的愛好。

“公主學習法”:秘籍、鏡子還是标尺?|特稿

羅麗麗的書桌一角(圖源受訪者)

對于職場中爬坡上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當“公主”簡直是癡人說夢。但羅麗麗不會因一時看不到成果或被他人“唱衰”而停止向“公主”靠近的步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一邊做一邊暢想事情的良好效應,整個過程都是愉悅的。”她表示,“即便因年齡原因會有不被人了解的時候,新女性,隻要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都不應放在心上。”

就像花開四季,四季皆可為花期。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都有權利成為自己的“公主”。

羅麗麗認為,追求成為“公主”、追求自身的精緻本身就是為了取悅自己,“為自己找自信的基礎和理由。”漂亮精緻了,心情也美麗了,幹什麼都更有興緻,羅麗麗笑稱這叫“一順百順”。

對于“公主學習法”,她還很支援女性們都去試試,不必感到羞恥。她認為,女性隻要自信自愛,勇敢嘗試、進步,就是自己世界的“公主”。能夠在社會的壓力和規訓之下,仍然對自己堅信的東西秉持一種不被他人所左右的“固執”,真的難能可貴。

@小母格提到她很喜歡的一位歌手。她經常在社交平台發很大膽的穿搭,接受并認可現在的自己,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在她的新歌中有一句歌詞:

“You can be whoever.”

她就是自己世界裡的女王,自己的“公主”。

“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文中馬王、劉小然、羅麗麗、李小莫、陳玲、王彩雲均為化名,@康木木啊、@鵝的考插日志、@賺錢養麻麻、@小母格均為受訪者網名)

采訪:唐欣昀 羅夕 吳詩雨 杜穎 覃荭

江雪 趙卓雅 張靖曼 熊賓東 仝玉潔

文字:葛容辰 戴婷婷

圖檔來源于受訪者與網絡

編輯:董靜 江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