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吴建智的哥哥吴建早被变压器夺去了双臂,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3岁时没有双手,他的人生之路该如何走?这一年,吴建智才1岁,他不明白哥哥的痛苦,却看到了哥哥的眼泪。
当吴建智6岁时,他用自己幼小的双手为哥哥撑起了生活和梦想,陪伴哥哥走过了15年的漫漫求学之路。
一种亲情温暖哥哥快乐成长
人世间有一种无法割断的感情
是亲情
在乌蒙山区的昭通学院男生宿舍,记者见到了同住一室的吴建智兄弟俩,两小伙很精神,戴眼镜的弟弟腼腆、儒雅,甩着两个空袖管的哥哥开朗、自信。
回想2001年的那一天,奶奶带3岁的哥哥在村口与村民聊天,调皮的哥哥趁奶奶不注意,便去攀爬路旁没有防护设施的变压器,只听一声惨叫,哥哥触电倒地,双臂被烧得乌黑。送乡卫生院抢救后保住了生命,却从此失去了双臂,至7岁也无法上学。
吴建智6岁时,哥哥8岁,父母让兄弟俩一起入学,从此,幼小的吴建智便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任。从小学到高中,兄弟俩都同班同桌,建智每天为哥哥收拾课本、文具,陪哥哥上学放学,协助哥哥洗澡、上厕所,下雨时为比自己个头高的哥哥撑伞,宁可淋湿自己,也不让哥哥淋雨。
六年级时,兄弟俩开始了同住一间宿舍的住校生涯,吴建智每天照顾哥哥的事更多了,帮哥哥打饭、洗碗、洗衣服。“在巧家县三中读初、高中时,学校条件差,有上百个同学排队打饭,弟弟要打两份饭,又用冷水为我洗碗,冬天弟弟的手经常起冻疮;学校只有公共厕所,弟弟帮我不怕脏,也不怕别人笑。”哥哥回忆起弟弟对自己的帮助,如一幕幕电影重现眼前。
一起走过少年
高考分数相差80分
同上大学希望一度渺茫
2018年七月初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一名高三毕业男孩发在网上的求助信引起社会关注。
吴建早、吴建智兄弟俩2018年6月一同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三中学毕业。
虽然哥哥很自强,甚至用脚写出了一笔好字,但毕竟很多事情无法用双脚完成,比如上厕所、到食堂打饭。于是,弟弟当担负起了照顾哥哥的责任,帮哥哥穿衣、穿鞋、洗脸、刷牙……
凭着多年的坚持,2018年,吴建早、吴建智两兄弟一同高三毕业,双双报考理科,高考考试分数为404分、480分,分别达到专科和二本录取分数线。这意味着,如果在一起,弟弟可能要放弃本科;如果分开,哥哥可能就要放弃继续读书。
那段时间吴建智很是焦虑,他必须做出这个将影响他们兄弟两人生走向的抉择。焦虑与彷徨中,他通过网络发出了那封饱含真情的求助信。
同被昭通学院录取
入住同一宿舍
弟弟想一辈子照顾哥哥
吴建智的求助信受到社会关注。
虽然身有残疾,但哥哥吴建早一直对通过读书,未来能够适应、立足社会有着强烈的愿望。
按照之前的想法,他希望今后能考上研究生,以便未来找工作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兄弟俩都希望都过自己的知识立足于这个社会。
2018年9月3日,开学的云南省昭通学院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新生——失去双臂的吴建早和他的弟弟吴建智。
为能继续陪伴哥哥,本可选择更好大学的弟弟,填报了和哥哥相同的志愿。
了解到他们兄弟的特殊情况后,校方特意把学不同专业的兄弟俩安排在了一个宿舍。
“你15年来一直照顾哥哥,心里动摇过吗?”记者问吴建智。
“只有越来越坚定,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每个人有困难都应该帮助他,何况是亲哥哥,我们形影不离,分开了还不习惯呢!”吴建智腼腆一笑。是爱,是亲情,让兄弟俩相依为命,砥砺同行。
“上大学这三年,兄弟俩学习非常努力,在各自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弟弟现在准备考研,哥哥在今年春季学期班里综合测评成绩第一名,而且还以267分的高分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超过录取分数线85分。”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康德平连声称赞。
“我想考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我很向往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吴建智憧憬着未来。
“我相信自己将来能克服困难读完本科,争取也考上研究生,就能和弟弟一起读同一所大学!”哥哥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2019年,吴建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哥哥去年被评为云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兄弟俩受表彰后,一直都很谦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更加主动帮助别人,多次主动把评选先进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颜昌沁说。
吴建智兄弟一年前就是入党积极分子,今年6月,吴建智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郑重地说:“去年疫情期间,许多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对我影响很大。我相信入党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更加发奋努力!”
综合自光明日报、央视网、云南网、昭通电台乌蒙之声等
来源: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