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四军新泉整训的军事教官张从化

张群

今日新泉,是闽西独特的旅游重镇。这里风光秀丽,参观学习的地方多,红色景点不少,而且吃住方便,美食可口,旅馆众多,温泉舒坦,越来越为省内外游客所亲睐。然而,来到新泉,引起人们共鸣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这里发生的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史,新泉人民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光辉历程,仁人志士投身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来到这里,游完美丽风景,品尝风味美食,浸泡舒适温泉,听了英雄故事,人们将会情不自禁地为新泉诸多的革命烈士深深地鞠躬。

今天,作者为大家讲述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新泉整训的军事教官、身居红十二军某师参谋长的新泉籍革命烈士张从化。

2021年清明节的前一天,笔者怀着崇敬之情,来到了位于新泉张氏家庙(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左侧、“红三代”张海明的家,瞻仰革命烈士张从化的画像。画框里的半身像,张从化穿着黄埔军校北伐军服、戴大檐帽,威武帅气、虎虎生威,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军官形象。画框的下端,镶嵌着一张署名“连城县人民政府”字样的革命烈士证书:姓名:张从化;职务:师参谋长,中共党员。烈士的二孙张海明抚摸着爷爷的照片,哽咽着讲起了爷爷光荣悲壮的往事。

张从化,又名张同古,儿时的名字根据新泉张氏辈份的排列名为张品辉,投考黄埔军校时改名张同古,参加南昌起义后改名张从化。说起张从化的多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张从化的第一个名字叫张品辉,于1925年报考广州黄埔军校,新泉一位老者叫张福滨,在国民政府省党部任职,颇有人生阅历和从政经验,对张品辉的前途非常看好,就张品辉报考黄埔军校一事,语重心长提醒道:“品辉啊,眼下时局动荡,一旦你崭露头角,往往树大招风,福祸难料也,说不定会殃及家人,改个名字吧。”张品辉恭敬地请教梓叔“安什么名字好呢?”张福滨略加思索道“我爱家乡的锣鼓声声,就叫张同古吧,简单好记,你不论到了天南地北,也不要忘记新泉故乡。”于是,张品辉在黄埔军校时名为“张同古”。

张品辉,出生于1905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籍贯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五一村民小组,也叫“江屋”。父亲张先成,是一个有见识的玉器商人,在新泉张氏家庙前的十七间祖宗店铺的第一间开铺,经营玉器和金银饰品,店号叫“玉成店”,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靠店铺的盈利和母亲江生玉种植的几亩薄地,比一般的家庭较为殷实。所以,张品辉因而有条件在私塾读书认字,稍大一些年纪(1916年)就进入东山楼公办“汇南高等小学校”读书。

学业完成,成绩优秀,门门功课位居第一,张品辉已是风度翩翩的帅气少年。父亲毫不犹豫把他送进五十公里外的连城县立旧制中学继续读书。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随后,袁世凯恢复帝制,二次革命,军阀混战,孙中山在俄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创建黄埔军校。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打倒军阀、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也席卷到闽西的大山深处。从小在武术之乡成长的张品辉,在县城读书期间接受了革命浪潮的熏陶,酷爱舞枪弄棒的习性日益显露出来,在中共连城地下党的引导下,弃笔从戎参加革命的思想越来越浓厚。张品辉从小有良好的家教,孝悌思想深厚,在中学读书期间(1923年七月)就遵从父母之命与同镇官庄村的女子黄聪金喜结连理,分别于1925年和1930年生一子张毓兴、一女张宝清(现定居广东省韶关市)。

1925年春天,在中学临近毕业之时,毅然报考了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父亲掏空了所有积蓄,还卖掉了在西村地界的几亩薄田,凑足盘缠送子报考军校。

这时的张品辉改名为“张同古”, 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一团一连(军官连)学习步兵统率系列课程,与林彪(二团三连预备军官连)、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张灵甫等人是同期同学。他天资聪颖,又有很强的上进心,加上这个时期是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政治环境相对温和。在同班级多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6年,第四期军校毕业,张同古分配到叶挺统率的“独立团”任见习排长,直接参加1926年七月的北伐战争。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体的北伐军,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引领下,英勇善战、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从广东一直打到湖北,反动军阀落荒而逃。张同古参加了叶挺的部队,冲锋陷阵异常的英勇,不久破格提拔为铁军中的一位营长,武汉堡垒”贺胜桥”攻破时被提升为团参谋长,是铁军中的难得战将。

就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刻,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原形毕露,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向共产党人举起罪恶的屠刀,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觉醒了的共产党人,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张同古跟随朱德、叶挺参加举世闻名南昌起义,尔后转战广东、福建、江西,在朱毛红军会师时成为井冈山上的红四军将领之一。这时的张同古,改名为“张从化”,表达了与国民党彻底决裂,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决心。

张从化参加共产党领导队伍后,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最为大家记取是担任红四军新泉整训时的军事教官。

1929年4月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率领下首战长岭寨,打垮闽西土著军阀郭凤鸣,解放福建客家首府汀州城。5月21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四军应龙岩地下党邓子恢的邀请攻打龙岩城,张从化随同部队经过新泉,当晚驻扎临近的庙前镇“孔清祠”。张从化回到久别的家乡,即向部队请假,快马奔赴十公里外的新泉,与久别的父母妻儿团聚。

红四军入闽后,征战闽西各地,开创了成片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张从化的家乡新泉也成为中中央苏区21个红色根据地之一。从小在新泉土生土长的张从化深知新泉的自然地理和风土民情,积极举荐红四军领导人到群众基础好、交通方便、热情好客、物产丰富的新泉镇休整。历史上新泉迎来了红四军四进新泉,并在新泉发生了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几件重大事件:红四军第四纵队诞生、初步完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创办第一所中央苏区工农妇女夜校、起草了第九次党代会决议(后称《古田会议决议》),新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毛泽东和红四军与新泉这么有缘,四次到新泉开展革命实践,在红四军中身居要职的张从化是当之无愧的牵线人。

在我党我军的建设史上,新泉是一个可称“里程碑”的地方。 1929年12月3日至19日,军史上著名的“新泉整训”在这里举行。何为“新泉整训”?即红四军政治、军事整训。大家都知道,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人民军队,一开始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疲于作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正规的政治军事训练,再加上各地的武装起义加入红军队伍的兵源多为农民、工人,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就投入持久的战争,整个红军队伍政治、军事素质不高,革命的彻底性不强,甚至产生“红旗究竟能够打多久”的疑问。因此,对红四军队伍进行一次正规的政治军事整训,以提高红军将士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十分迫切。在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之后,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势大好。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新泉镇成了整训的天然良港,于是在毛泽东回到红四军主政之后的1929年12月3日,红四军再渡汀江开进新泉进行为期16天的政治军事整训。

众所周知毛泽东、陈毅、罗荣恒是政治整训的政治教官和统率,他们夜以继日地召开军官、士兵、工人、农民座谈会,边座谈,边了解情况,边做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的红军将士认清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执行我党解放劳苦大众之根本任务的武装集团。

那军事教官是谁呢?现在很多理论文章都说朱德负责军事整训,应该说朱德负责红军游击战理论的战略教学,而负责战术教学则是时任教导大队大队长的张从化。他是黄埔军校生,受过正规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并且带过兵、打过仗,是一个称职的教官。在新泉整训的16天里,张从化起早摸黑、身先士卒,从立正、稍息、走步、左右看齐,到摸爬滚打、刺杀、搏斗,再到侦查地型、收集情报、选择战场、开挖战壕、战地救护等等课程,一一耐心细致地进行教学。他以对人民军队高度负责精神进行教育与训练,坚持“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训练思想,平时爱兵如子,训练时严肃认真,不徇私情,人称“一条鞭”教官,哪个动作不合标准、,哪个动作做不到位就皮鞭“说话”,让开小差、偷懒的士兵长长记性。新泉整训才短短的16天,红四军的战斗风貌就焕然一新,这与张从化的严格军训密不可分。

在新泉整训期间,张从化作为东道主,对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军将领不但工作上坚决拥护和支持,在生活上照顾也是无微不至。90多年过去了,在今天至今还流传着《张从化宴请毛泽东品尝新泉美食》的经典故事。

1929年12月中旬的一天,从小酷爱早上泡温泉的张从化在温泉路上遇到本房族的五叔,互打招呼后,停下脚步亲切交谈,五叔念他军训辛苦要送他家养的小狗补补身子。张从化一边泡温泉一边思想,新泉美食历史悠久,是出了名的,何不用五叔的小狗做道新泉名菜“香焖狗肉”请毛委员吃个饭呢?于是请来小学同学、新泉名厨张河南张罗烹制“香焖狗肉”。入夜,狗肉香味弥漫在张从化的老屋,毛泽东、朱德、朱云卿(红四军参谋长)如约前来,香喷喷的狗肉入口,毛委员赞不绝口:味道顶好,比我湖南红烧肉更滑更香,在军旅中能够尝到这样的美味,难得啊!”

红四军在毛泽东为前委书记的正确领导下,驰骋福建、江西、广东边境,使瑞金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队伍也不断扩大,由1929年4月入闽时的4000多人发展到1930年的2万多人(包括地方红军),部队系列也进行整编,由纵队改为军团建制,张从化被编入红三军团的十二军下的一个师,师长胡少海,参谋长张从化,曾征战福建漳州、龙岩漳平、连城等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英勇奋战,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天有不测之风云,在中央苏区革命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党内“左”机会主义占了市场,党内斗争及其复杂,被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已分子所利用,在中央根据地搞“肃反”扩大化,把一大批出身有产家庭、有文化、积极投身革命的红军干部当作“社会民主党”加以关押、审查、屈打成招,甚至大开杀戒,使我党我军蒙受重大损失。这一噩运也降临在我军优秀将领张从化的身上。

1931年端午节前夕,张从化率兵攻打连城,不幸得急性肠炎,呕吐不止,他向转战长汀的首长告假回新泉老家调养,据说,他念念不忘家乡的鱼腥草(当地称“摘仁香”)医治急性肠炎的奇特功效,所以阴差阳错回到新泉。第二天,他病情好转,在警卫员的护送下,骑马从新泉出发,走山路往新泉下罗地白石、长汀岭涂坊方向归队。行至新泉北村与洋梅村交界地的一座小木桥时,所骑的白马一只脚踏入腐朽的木头之中而折断,不得不返回新泉老家暂住。没有想到,进驻新泉县苏维埃政府的“肃社党”工作队,竟然胆大包天把张从化抓至“于溪公祠”(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突击审讯,强迫其承认参加所谓的“社会民主党”。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一心追随共产党闹革命的张从化,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办案人员随心所欲动刑殴打,酷刑摧残难以忍耐的叫喊声,震撼着古老的新泉大地。据附近居住的老人回忆,张从化受审时,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使地皮也动、房子也摇,可见张从化坚持真理之坚强,极左分子残害忠良的手段之残忍。第二天,张从化被所谓的“肃反”工作队枪杀于新泉竹山背(今万人台)。一颗不该消失的黄埔巨星遇难,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忠实的革命战士,红军损失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新泉人民失去一个优秀的儿女。

历史是公正的,党中央很快发现了“肃反”运动的错误,并且处决了钻进革命队伍、在闽西搞“肃反”扩大化作恶多端的地主份子林一珠;解放了受冤屈的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干部,并为被冤杀的革命者恢复名誉,追认革命烈士。

在幸福生活里的新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千千万万为新中国诞生流血牺牲的人们。张从化烈士也和千千万万烈士一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