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北大学百年专题报告:精准"滴灌"打造"三足教育"新格局

河北大学

10月12日,《中国教育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的整版文章,题为《河北大学:精准'滴灌',打造"三全教育"新格局》。文章分为"延续红血,秉承教育人的优良传统""创新教育理念,扎实培育思想基础""升级'滴灌'管网体系,深入推进'三全教育'"和"多做'滴灌'教育",《提高教育成效的四个部分》回顾了河北大学蓝缕的历史, 风雨交织,描述学校救倕图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红血弦歌的复兴,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新世纪,特别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河北大学研究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话语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利德数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伟大教学理念"理念,不断完善"融合"教育体系,不断创新"滴灌"政治教育模式,开创"三全教育"新格局,培育道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思路和实践道路, 智力和身体美。

河北大学百年专题报告:精准"滴灌"打造"三足教育"新格局

天津工商大学时期的主教学楼

河北大学百年专题报告:精准"滴灌"打造"三足教育"新格局

河北大学校园风光

河北大学百年专题报告:精准"滴灌"打造"三足教育"新格局

党课结束后,学校党委书记郭健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付火蔓延到一世纪,立舒人新百年。今年,河北大学迎来了百年诞辰。百年办学,学校已经形成了教育人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凝聚和倡导"滴灌"教育理念,构建"滴灌"思想和政府教育网络体系,推进"滴灌"教育,努力打造"三全教育人"新格局。

1 延续红血统秉承教育人的优良传统

璐璐蓝缕缕,风雨交加,河北大学迎来了百年诞辰。1921年,河北大学的前身天津工商大学成立,在建立"大学"制度之初,就开展四年制本科教育,并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一如既往、连续不断的,办学的历史从未中断过。1933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商学院。抗日战争期间,坚持在金门逆境办学,汇集了一大批名师,学校聚集了一位大师,享有"黄黄北国希望学校,工商独树一帜"的声誉。1948年,学校规模达到千人,更名为民营金禺大学,与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在天津高等教育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趋势。1951年,它被改造成一个州。1952年,调整了国立大学的院系,学院的工程和商务系分别并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1960年,河北省政府决定建设一所以全省命名的综合性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改建为河北大学。1970年,学校从天津迁至保定。1984年,学校培养了全省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全省第一个博士授权点,1996年为河北省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位院士,1999年培养了全省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成为省政府建设的一所大学;2012年被列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6年成为中西部地区"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进入河北省"双一流"一级校建设,2018年成为全国14所大学。省委共建"高校入选",标志着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救援地图,复兴中国,河北大学搅动了红血。始创民族民族之苦之时,校树爱国、科学旗帜、标准保护品种、裕民强节,彰显了强国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姚义林同志,1936年夏天进入天津商学院金融系,注册学名姚克光,在天津发展地下党员,重建革命组织,创办进步刊物,领导天津市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天津商学院设立难民收容所,修建临时住房,参与救灾,收容823名难民。天津沦陷后,学生们积极参加"抗日轮奸团",焚烧日军秸秆和棉花仓库,除了杀了天津伪商会会长和伪中国联合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外,还大大振奋了抗日斗志,可谓是"英勇无畏的学生" 通奸的张毅唤醒了人们。平津之战期间,天津商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地下党员麦伟同志,以扎实而精湛的打底,及时秘密"复制"了《天津市防图》,被地下党领导派往解放区,为天津29小时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被授予"解放天津功臣"称号。爱国爱民的红色基因自建校以来就融入了河中成人的血骨髓,激励着高校师生为人民的福祉、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弦乐歌不停歇,作为育人之才,河北大学形成了教育人的优良传统。建校之初,学校秉承教育救国、工业强国、开放工程、商业两门学科的初衷,提出了"教育中国青年,办一所道德智慧教育大学,弘扬中国当下"的办学宗旨。20世纪30年代,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桂南先生担任天津商学院院长,总结了10多年的办学经验,建立了"求实"的学校培训。在1937年的校刊中,"实事求是"解释了"实事求是":"没有泥泞,没有眩光,没有抄袭,没有不必要,没有滞后,没有夸张,没有保守主义,没有盲目进步,没有模棱两可,没有矛盾。以上十,恰恰相反就是要创造,要锐意进取,要有纪律,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寻求真理。而要实事求是,不是专攻学习应该是这样,也就是说,推到一切,应该是这样。"现实主义"的学校纪律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象征,其中包括来自河大学的几代人。桂南先生还提出了"廉洁节俭"五字格言来塑造民族新人:"所谓廉洁,君子之分,止于廉洁廉洁;他要求学生"学习和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把所有学都奉献给民族解放,做"民族骨干"。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师生们同党团结一致,同一方向,同同龄人团结在一起。1989年,中国宋史圈太斗先生、学校历史系画师傅先生的教学研究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教人育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佩恩特曼先生是学校教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教人、教育人的典范。崇文励展百年的教学,从学校开始到现在的4万多名在校学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到大众化再到大众化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 创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思想基础

进入新世纪,学校发扬优良传统,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思想和政治教育方式改革。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教育体系完善,特色品牌逐步凝聚。

探索教育的"融合"体系。2009年11月,学校召开第六届本科生教学工作会议,提出"大教学理念"理念,将教育人从狭义的课堂教学,向广义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调教育,倡导以青年学生为主体, 本科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核心,质量提升为先导,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资源优化为保障,构建"一体化"教育体系。围绕"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一步发展"高起点"、"厚"文化遗产、"强"师资、"全"学科、"善"利德舒人的传统优势,不断完善"一体化"教育体系,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融合。 通识教育和人格培养,招聘和就业。2018年,学校的"基于伟大教学观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融合教育模式实证研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首创"滴灌"思想和政治教育模式。在"大教学理念"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于2009年在"融合"教育体系中率先倡导"滴灌"思想和政治教育模式。"滴灌"是农业领域的一项先进技术,利用管网系统准确地将水输送到农作物,比传统的"大水驱"更准确、更细腻、更高效。学校将"滴灌"理念渗透到政治教育工作中,借助多种手段,整合资源,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在"拉结孕高峰期"给予其"点接触、电线连接、面对面"教育指导、"浇根育人"。进一步完善"三全教育"格局,建设统一领导党委、党政团结、部门协调联动、师生人人参与、以网格化、立体化、全覆盖为特色的"滴灌"思想和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滴灌"思想和政治教育倡导的"贴近根系,一点进心"的优良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点对接,膝以继,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中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从而了解人心、人心、 稳重的心,温暖的心,倡导"持续沉浸,长期工作"的长期教育理念,通过党组织、课堂教学、网络媒体、生活园等载体和途径,推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心灵",引导学生坚定信奉马克思主义, 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导"系统协调、集约高效"的综合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大型数据库,实现师生对接点互动,学校、学院、辅导员、师生、师生线路互联互通,学生在课堂上、课后, 学习、生活、实践场景立体连接;通过管网系统的协调联动和多要素协同作用,使学生接受教育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大大增强了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相关性和有效性。2019年,河北大学"浇灌花根,教育人心——'滴灌'思想政治教育十年探索"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 升级"滴灌"管网系统,深入推进"三全教育"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学校牢牢把握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分会体系建设,设立"四梁八柱",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滴灌"体系升级换代。

增强顶层设计。2020年7月,学校发布《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加快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团队建设、评价监督等七个子体系建设, 并将利德舒人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同时,制定2020-2022年重点任务账户工作体系建设,形成分工责任制、层层责任制、人人责任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远近融合,全面推进"战图"。

照顾好课堂教学。学校以同样的方式规划和推广"课程思维政治"和"思考政治课程",产生协同效应。2020年11月,《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制定,加强了马克思主义院校重点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课、思想政治课重点课等建设,优先保障发展规划。 人才引进、资源配置等;思想政治班全体教师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理论和亲和力,有针对性。2021年1月,学校发布《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想与政治实施方案》,成立党委书记领导的课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校课程思想与政治研究中心和25个教学单位课程思维与政治研究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思维与政治工作, 形成"学院有素质、上门思考、课程特色、人人再教育"的良好氛围。今年5月,学校的三门课程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思维示范课程。

实施"五教五项"。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近两年来先后印发了《推进劳动教育新时代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完善体育工作新时代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完善新时代美育实施方案》, 充分依托百年院校的文化遗产优势和综合性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完善领导体系,加大经费力度,推进团队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制度、课程、教学、班级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加快德、智、体美教育体系建设和整体培训, 注重实践成果、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将"五项教育"贯穿于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现德育铸魂、智力教育、体力、美与教育、劳动与弘扬。

4.再采取措施推进"滴灌"教育 提高教育成效

"滴灌"思想与政治教育基于两个课堂之间的互动,相辅相成,把握学生的需求,根据教材,通过师生点接触、线对接、面对面的教育指导,探索精准、综合、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贴近学生,走进心灵。改革教学方式,实施"微电影"政治思维课堂教学法,举办3次全国思想政治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26000名学生参与拍摄了4400多部以为主题的微电影,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相关成果入选"全国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工作室"、"全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工程"和"国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工程"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提升方案"。逐点引导,开展师生"读懂书",为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选修课,组织本科生组成"经典兴趣小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男性经典座谈会",出版师生读书系列成果《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理想的力量》,在《求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前瞻指导,加强和规范各种思想立场的管理,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红锋""导航网"等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红锋"和"导航网"先后荣获全国高校"十佳政治网站"。

根据人才积极干预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等,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准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创意空间、4个省级孵化基地、350多个校外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每年送1000多名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形成三级"双创"孵化加速体系。学校荣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7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进入前40名,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全国典型创新创业体验大学。

潜意识,滋润心脏。坚持政治领导。结合"不忘初,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红色研究会"、党史讲故事组、"乐党史"等活动载体,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爱党史,懂得爱国历史, 在学习和理解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绽放青春风。2019年,为加强研究生思考政治工作,成立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入选三个党组织作为"双创"工作培养创造单位,其中两个被授予国家党建标准部和国立大学"百届毕业生模范党支部"。加强道德熏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道德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道德作风评定办法》等文件,定期开展"师德标准兵"、"最美河大人"、"三个教育人"先进人才选拔表彰活动, 举行老教师荣誉和休会仪式,建立新教师宣誓制度,实现教师的精神薪酬。

良性对接,互动相辅相成。借鉴第一课堂制度化、标准化、标准化的特点,构建目标一致、形式不同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实现两门课堂课程的互补性和互信性。建立德育防卫体系,并进入"第二课堂"管理体系,"'融合'道德教育评价改革理念——基于河北大学'德育防卫'课程14年创新实践"入选2021年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项目。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按照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在一级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开设研究生发展课程(GELS),实现文学、科学、工程、医学等领域基础知识的互通、互补和融合。推进科教合作教育人才,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重点科研机构签订联合培训协议,使研究生利用国内知名科研平台,融入团队,走进学科,走进实验室,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依托燕赵文化、生命科学和绿色发展两所大学组,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使毕业生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鼓励研究生在燕赵地写论文。

集中资源以扩展空间。作为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学校始终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重要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现学生社区全覆盖、团队居住全覆盖、全链条教育、服务体系、学生效益。注重生活导向。分区建设高标准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心理咨询、资金管理、学习指导、就业创业服务等综合性社区,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加强您的在线指导。建设学生社区网络服务平台,配备自动打印终端,覆盖30多家企业,实现从"学生跑腿"到"数据跑腿",从"学生跑来跑去"到"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转变。促进自我教育。选拔优秀成员进入学生社区,领导学生公寓文明建设,开展社区文化节、"公寓之星"选拔活动,发挥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建立社区种植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立社区管理协会,鼓励学生承担社区管理服务, 营造团结友好的"家"文化。

集实践、知己见、行动于一体。作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首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的大学,学校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校组织323个党支部、1046团支部在线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开展全校党干部包校4.2万余名学生,并不断开展"战疫组旗飘扬"微组班, 已有5104名学生在自己的社区(村)参加志愿服务,总服务时间超过63000小时。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志愿服务负责人,共培养561名冬奥志愿者,预备冬奥会志愿者。研究生教学小组成立16年来,199名志愿者一直在西部传递爱与希望,在疫情防控期间,青海分公司逆行上台高原,贵州分校设立云教室,确保山地学生停课,他们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张家口市张北地震后成立第一所帐篷小学,连续13年派出大坝教学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队。每年在近20个省份足迹的近200个社会实践团队中,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三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成立百年,正好是奉化正茂;河北大学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倾听党的意见,跟随党,进一步研究和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政策,牢记为党、为国家教育人民的使命,大力发扬学校教育的传统, 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德勤俭劳动、脑力劳动,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郭健,河北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