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见钟情,母亲河幸福河——总书记"治河"政策

来源:人民日报

九曲黄河,海浪,从世界屋脊,流经中国9个省区,日夜奔入大海。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规划。在两年多前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天之力。

全长5000多公里,百万年历史,勾勒出一条大河的时空轨道;

这条母河沉重地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

一见钟情,母亲河幸福河——总书记"治河"政策

绘画——"又忙了,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仔细研究"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几千年来,养活和滋养着燕黄的后代,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黄河,中华民族的苦恼。曾几何时,狂野的河流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黄河宁,世界是平的。从古至今,黄河的管理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再忙一次,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开发,足迹备受关注,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

回首往事,深邃的目光穿透了历史的乌云——"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理历史。"

2019年9月,在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着黄河改道地图。一串数字将长期黄跃的历史写在纸上,讲述了古黄河新生活的故事: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2500多年,黄河下游溢流1500多次,改道26次;

从成立黄河河流管理委员会,到开展四大规模堤防建设,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平衡、系统治理、双手努力"的水处理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来的双向悲剧局面。"

放眼当下,深刻的思想蕴含着辩证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要看到黄河流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症结所在是什么?总书记习近平曾梳理过:洪水风险仍然是流域面临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正如它们出现在黄河中一样,根植于盆地。

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什么?"仅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人是不够的。

放眼未来,长远思考指明了前进方向——"黄河沿线发展必须有大局观,站在民族、全局的眼光下,牢固树立'一场比赛'的思想。"

2019年9月,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区域协调发展棋盘被归入一个关键类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开发。"

大河的新文章是从那一刻开始的。

一见钟情,母亲河幸福河——总书记"治河"政策

理念——"坚持发展保护,在保护发展"

"我以前说过,长江病了,他病得不算太重。今天我想说,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洪水频发。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甘肃期间领略了黄河的脉搏。

黄河病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深刻警示。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如何调和的?如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有一种"财富观":生态是一种资源,财富是我们的财富。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发展中,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更别提反对。

由于疾病,黄河的管理不仅要改变景观,还要改变观念。

"决定亵渎也是因为水作为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冢水为例,告诫人们,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开发要尊重法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纲要》,是指导黄河流域当前和未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药。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恢复、休养转变""确保黄河长远稳定为重中之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扎实提升节水能力,促进水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大计划,担心心脏。在多次访问黄河流域时,习近平总书记为保持中华民族母河的活力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长期努力,算好经济社会"总体账目"——于总书记说:"治理黄河功利好坏,要百年计划,不能紧迫,不能草率。"

一见钟情,母亲河幸福河——总书记"治河"政策

目标——"让黄河造福人民"

中华民族的母河,几千年来留下了无数共鸣的诗句。"君不见黄河水从天而降"壮观,"黄河远升白云"的浩瀚,"日复一日由群山而来,黄河入海流"的磅祀,至今仍在代代相传。人与河流,在漫长的共存岁月中。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青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声音。

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研究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访问了黄河东坝一段,了解了海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河流的统治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生活得更好,幸福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多次提到人民群众。管理黄河关乎人们的幸福。

"要保持历史的耐心和战略决心,要取得成功,不一定是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须有我的历史责任,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又要做到在当下,一个蓝图画尽头,一个接一个,让黄河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很长的讲话。

此次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度推进座谈会,"以人为本"深情贯注:"咬目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长期努力,确保黄河流域'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规划:独山泽

撰稿:林晓曦、徐海沧

图片来源:新华社(照片:李雪人,王伟;统筹:毕晓阳、于东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