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越钱俶送赵匡胤一稀世珍宝,赵匡胤看都不看,立马拿出三宝

五代十国以来,因为朝代更迭,干戈不休。到了北宋初年,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已经是白骨蔽野,荆棘遍地。

赵宋肇始,疮痍未平,农业凋敝,百废待兴。赵匡胤想巩固新生政权,只有恢复民生,发展经济一途。

我国数千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虽然有宋一朝的商业贸易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但在宋王朝草创时期,统治者仍是以劝督农桑为第一要务。

为了鼓励广大农民开荒,赵匡胤“初即位诏许民辟土,州县勿得检拘,止以现佃为额”。新开荒地收入百分百为农户合法所得,而无须上缴各种税赋。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利于民,使劳动者得到实惠,增加他们开荒的积极性。

越钱俶送赵匡胤一稀世珍宝,赵匡胤看都不看,立马拿出三宝

赵匡胤还派出官员分赴各地方督查,凡“受民租调,有增羡者辄得罪,多入民租者或弃市”,立法极严。另外规定,如果遇到荒年还可以减租减息。

为了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赵宋努力增加社会劳动力。数十年的战乱之后,许多村落都是十室九空,男孤女寡。赵宋把北汉等地降民迁徙至这些地方,分以闲田,官给耕牛、钱米。

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北宋也定制了相应的计划生育国策。多生、优生、鼓励做光荣母亲。建隆三年十一月,更是规定“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把官员奖惩与人口数量直接挂钩,这一硬性政策更是促进了各地方积极招集流民复业、有力制止了劳动力的流失。

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又传旨:免除各道州府征用平民充当运送货物的劳役,改命士卒担任。

第二年,又免除了征民搬运戍军衣物的差役。同时颁旨如果地方官吏不遵守条令,百姓可以检举。赵匡胤的轻徭薄赋,主要还是担心地方官吏从中鱼肉百姓,中饱宦囊。

宋太祖一朝,农民最大的劳役就是兴修水利一事。兴修水利对于农业建设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水利对于防止洪涝灾害,稳定民生意义重大。之所以如此,也是缘于皇权永固的需要,但是其中利民部分总是值得肯定的。

越钱俶送赵匡胤一稀世珍宝,赵匡胤看都不看,立马拿出三宝

宋太祖对影响国计民生的黄河水患用了很多心思。五代时期,为了阻止敌对一方政权进攻的步伐,经常会掘了黄河堤坝。这种事情做的多了,黄河两岸经常是一片泽国。

建隆三年,赵匡胤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植树,以利防洪。乾德三年(965),赵匡胤更是下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毎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除了黄河之外,赵匡胤还对汴河、蔡河等主要河道,也作了许多整饬工作。这对于宋初农业的稳定、商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宋太祖朝起,宋朝的水陆交通,尤其是水路运输,有了较大发展。“汴水横亘中国”,“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成为北宋交通的大动脉。

越钱俶送赵匡胤一稀世珍宝,赵匡胤看都不看,立马拿出三宝

史载——吴越国主钱俶曾向宋廷供奉宝犀带一条,价值连城。赵匡胤看了不以为然,笑道:“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

钱俶一听赵匡胤竟然有比自己所献宝犀带更贵重的宝带,有点不相信。壮着胆子请赵匡胤明示,让他也长长见识。

赵匡胤大笑道:“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钱俶一听,羞愧不已,从此之后对赵宋更加畏服。

可以说,有宋一朝经济的跃进式发展是在赵匡胤一朝奠定了基础,后来的接班人只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罢了。

赵匡胤的这些朴素民本思想,近代人鲜有提及,似乎人们只注目他的赫赫武功,与欺负孤儿寡母一事了。而对他的恢复民生的历史功绩却不置一辞,实在是令人不解。

越钱俶送赵匡胤一稀世珍宝,赵匡胤看都不看,立马拿出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