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昭陵陪葬人物~太宗贤妃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聪慧绝伦。旧史称她“生五月能言,四岁诵《论语》,八岁好属文”。一次,其父徐孝德为测试女儿文采,让她仿照《离骚》作《小山篇》,她援笔斯成,父亲大惊,知其文名难以淹没。果然她的文章被人们争相传诵,很快盛传天下。唐太宗闻其才名,纳为才人。

徐惠入宫后,手不释卷,遍涉经史,很得太宗赏识。不久,升为婕妤,再迁充容,成为九嫔之一。贞观后期,徐惠风华正茂,和太宗感情愈加真挚。但她并不因此擅宠专爱,而是能够像贞观初年文德皇后那样,在帝王行为出现偏差时,敢于进谏,矫正时弊。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三月,她向唐太宗上了一篇疏文,后世称之为《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正是这篇疏文,使得徐惠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成为人们时代缅怀的奇女子。

昭陵陪葬人物~太宗贤妃徐惠
昭陵陪葬人物~太宗贤妃徐惠

贞观二十年以后,唐太宗行政明显出现偏差,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及时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使得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其厚加赏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痴情的徐惠追思顾遇之恩,哀慕成疾,拒绝医治,一心只想追随太宗而去。她对身边所亲说:“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又作七言诗和连珠文以示其志。永徽元年(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噩耗传出,高宗扼腕叹息。为表彰徐惠对唐王朝的忠心和对唐太宗的纯真感情,高宗特追赠为太宗贤妃,陪葬昭陵主峰之石室,给予了极其隆重的饰终之典。

昭陵陪葬人物~太宗贤妃徐惠

昭陵石室

徐惠现存作品共计七篇,其中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其中,根据学者的研究统计,现存以《长门怨》为题的唐诗共计三十七首,涉及诗人三十三人,徐惠之作是唐代同题诗歌中唯一的嫔妃和女性作者。《秋风函谷应诏》则被编入作为教导唐朝储君和皇子们如何赋诗作文,具有启蒙性质的皇室教材《初学记》。《奉和御制小山赋》应作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徐惠陪伴唐太宗在翠微宫休养期间,此为和韵唐太宗《小山赋》之作。清朝学者王芑孙认为这两篇作品是“和赋”文学形式的起源之作。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一篇历史上罕见的杰出女性政论文章,为历代史家所重,收入多部重要的典籍,如《旧唐书》、《新唐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

徐贤妃传世作品

赋得北方有佳人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奉和御制小山赋

惟圣皇之御宇,鉴败德於前规。裁广知以从狭,抑高心而就卑。惧逸情之有泰,欣静虑於无为。於时季春移序,初光入暑,露溽池台,烟霏林篽。睿情悒以无欢,怀仁智而延伫。思寓赏以登临,非骋丽於茅宇。殊华岳之削成,异罗浮之移所。尔其表玩宸衷,故作离宫。含仁自下,带崄非崇,分上林之卉木,点重峦之翠红。叶新抽而不树,花散植植而无丛。杂当窗之带柳,交约砌之圭桐。纤尘集兮朝岭峻,宵露晞兮夕涧空。影促圆峰三寸日,声低叠嶂一寻风。风轻兮拂兰蕙,日斜兮荫阶砌,蝶留粉於岩端,蜂寻香於岭际。草临波而侧影,石莹流而倒势。虽蓬瀛之蕴奇,故未留於神睇。彼昆阆之称美,讵有述於天制。岂若数篑之形,讬於掖庭,俯依绮槛,仰映朱楹。耻岩崖之鄙薄,荷眺瞩之恩荣。期保终於一国,奉天眷於千龄。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默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於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来源:昭陵博物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