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center-line">
</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卢汉唯一的女儿卢国梅回忆了父亲跌宕起伏传奇人生。</h1>

卢汉与女儿女婿合影
【和龙云是表兄弟】
提起“云南王”,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龙云。从1927年确立统治到1945年被架空,龙云在云南统治了18年。龙云离开昆明后,父亲卢汉出任云南省主席,所以也有人称他是继蔡锷、唐继尧、龙云之后的第四代“云南王”,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代“云南王”。
不过父亲的人生轨迹的确与龙云密不可分。他们俩都是彝族人,龙云比父亲大11岁,是父亲的表哥。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父亲和龙云正式投入滇军。不久,两人进入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龙云学骑兵科,父亲学步兵科。1914年,父亲从讲武堂毕业,分配到滇军任少尉见习排长,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经历。
那时,蔡锷已经去世,取而代之的是唐继尧,不久唐继尧被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逐出昆明,流落香港。在唐继尧失去权力时,父亲和龙云依然效忠于他。次年3月,唐继尧又重新确立了对云南的统治,龙云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守昆明,成为滇军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父亲被任命为近卫第三团团长,不久又升任第七旅旅长。
后来龙云在父亲的支持下,统一了云南。父亲与龙云之间虽然是并肩作战、一道打天下的战友,但两人之间也难免产生摩擦和矛盾,这也使得他们的关系复杂而微妙。龙云上台后,提出“废师改旅”的整顿军队办法,用了很多自己的亲信,引起父亲的反对。1931年3月11日,父亲和其他3位师长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兵变,龙云措手不及,只好以回昭通扫墓为名离开昆明。但龙云走后,父亲他们反而没有了主意,几天后,只好又把龙云请回来当省主席。
【滇军浴血台儿庄】
20世纪30年代,中原大地军阀混战不断,而云南则相对安定。龙云在云南站稳脚跟后,利用这个优势,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建设“新云南”,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在此期间,父亲不但帮助龙云处理省财政一些问题,也在军政大事上为龙云出谋划策,是龙云最重要的助手和事实上的云南第二领导人。
与桂系、川系等其他派系的军阀一样,龙云也一直注意保存实力,对于拦击长征中的红军也不积极。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两次路过云南。蒋介石命令龙云“追剿”红军,但是龙云要求滇军对红军多追少堵,尽可能让红军走出云南。有趣的是,当年红二、红六军团路过云南时,父亲带领部队就跟在贺龙部队的后面。新中国成立后,贺龙与父亲分别被任命为国家体委主任、副主任,两人见面时,父亲还和贺老总开玩笑说:“我当年还追击过你呢。”贺龙笑答道:“我晓得,我晓得,你追也追不上,击也击不倒嘛!”大家都默契而笑。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在南京国防会议上,龙云慷慨表示“滇省将尽地方之人力物力”,出兵20万,参与抗战。不久,滇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由父亲任军长。9月9日,60军在昆明南郊巫家坝机场举行誓师大会,出征抗日。
原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龙 云
虽然出身地方军阀,但无论对龙云还是对父亲来说,民族大义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滇军出征抗日时丝毫没有保存自己的实力,带上了最好的武器。这些武器并非来自南京中央政府,都是云南省自己花钱从比利时、德国买的。
60军的装备和人数,尤其是兵员素质甚至超过了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所以当他们到达武汉后,蒋介石还特地命令这支军容整齐的军队绕闹市一周,以此来安定民心。滇军的很多人都是彝族同胞,他们特别善战,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后退。
当60军被调到台儿庄前线时,台儿庄战事极为不利,李宗仁、孙连仲各部都已疲惫不堪,纷纷后撤,仅有汤恩伯一部留在峄县附近。60军到达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将机枪从马背上卸下来,就与日军的板垣师团展开一场恶战。
60军浴血台儿庄最惨烈的战斗,就是禹王山攻防战。禹王山不过是座只有300米高的小山头,但因为这座小山地处鲁南大平原上,登上山头便可一览无遗地俯瞰60军阵地,汤恩伯部队大溃退时,禹王山被日军占领,这对60军各部构成了极大威胁。4月23日,父亲下令夺回禹王山。他们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强渡运河,向禹王山发起猛攻,日军疯狂抵抗。这时阵地上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南风,将浓烟卷向敌方的阵地,日军一下子看不清目标。184师师长张冲抓住这一机会,命令吹响冲锋号,部队一鼓作气攻下了禹王山。这场进攻战曾在1940年被定为优秀战例编入国民党军事院校的军事教材。
1949年12月9日夜间10时,卢汉将军率领全省军政人员,在昆明通电全国,举行起义,宣布云南和平解放。
【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禹王山一战,由于60军前仆后继的英勇阻击,打得日军寸步难行,伤亡惨重,日本报纸也不得不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此役日军死伤7000多人,全线溃败,不仅粉碎了敌人由台儿庄直下徐州的企图,也为数十万的中国军队大部队迅速跳出敌人包围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台儿庄这场28个昼夜的大血战中,60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军38242人,阵亡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最终已不足5个团的兵力。
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是李宗仁,而滇军和桂系一直有矛盾,所以当60军被派去执行最艰难任务的时候,下面的军官颇有微词,有的人认为李宗仁是借机报复。父亲的老部下张冲向我们回忆,他曾在父亲面前忿忿不平地念叨说:“不行就走,谁跟他们打啊!”父亲说:“怎么能走呢?!这是民族战争,打日本!”
徐州会战以后,滇军名声大震。不久,60军改编为第30军团,之后再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及赣北战役。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北部,危及云南大后方,蒋介石委派父亲为滇南作战军司令,调回一部分滇军防守中越边境,父亲圆满完成任务,在5年中没有让日军越雷池一步。
抗战后期,父亲升任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军衔升为上将。与他身份相同的几个方面军总司令,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出身黄埔的正规军,父亲是滇军出身,又是少数民族,能获得那个位置,也相当不简单。父亲是一员福将,打了那么多年仗,每次他都冲在前头,这么多年只是手指头擦破一点儿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为同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统帅,并同时下达了第一号总命令,对同盟国各自的受降区域作了严格的划分。
按照这一命令,国民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以何应钦为全权代表,其中第一受降区,以父亲卢汉为受降主官,到越南接受北部约6万多日军的投降。
作为第一方面军的最高将领,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是父亲军人生涯的最高荣耀。
【毅然起义】
就在父亲率领几乎全部滇军入越后,蒋介石却坐镇西昌,策划了轰动一时的“驱龙事件”。除掉龙云之后,蒋介石也知道,他还必须要依靠父亲统治云南。1945年12月1日,父亲接替龙云任省政府主席,成为新一代“云南王”。
那时候,父亲的政治立场也并不明确。虽然他与国民党中央政府若即若离,但他也并没有下决心走到共产党这边来。他只是以地方实力派的一贯心态,力求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父亲的争取下,蒋介石同意成立“云南保安司令部”,于是父亲很快以入越受降的原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为基础,改组成云南省保安司令部,由他兼任保安司令,取得了对省内地方部队的控制权。到1949年起义前夕,这支部队已达5万余人,成为起义中的基本武装力量。
1946年4月下旬,遣返越北日军的任务即告全部结束,滇军60军和93军先后搭乘美国舰艇,在葫芦岛登陆,自此又开始投入到内战。蒋介石此举也是一箭双雕:一是滇军能征善战,正好可以用他们来对付中共的部队;二是60军和93军是父亲亲自带出来的部队,把这两支部队调出来,也是借机把滇军分化掉。
在东北战场,60军和93军归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统一指挥,中央军对滇军也并不完全信任,彼此有不少怀疑和猜忌,矛盾不断。中共方面也深知滇军与蒋介石的矛盾,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对滇军的策反。
5月29日,60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在海城率部起义,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支国民党军队整师起义。蒋介石深为震惊,他特命父亲赶往东北前线。在东北公开场合,父亲总是高调要求滇军发扬光荣历史,担当军人使命。而在与60军军长曾泽生和93军军长卢浚泉的私人谈话中,父亲说了一番模棱两可的话:“你们要固守而不死守,要根据形势灵活判断,不要顾虑云南……”
卢浚泉也是卢氏家族里的人,虽然年纪比父亲小,但从辈分上讲,却是父亲的叔叔。他的93军在海城被围时,因顾及父亲的位置而拒绝投诚,最终被俘成了战犯,新中国成立后被关在功德林监狱,直到1959年被特赦;而曾泽生则于1948年10月17日,率60军2万多人,在长春宣布起义。
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在军事、政治上的全面崩溃,父亲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2月下旬,他派与中共有联系的民主人士宋一痕秘密与中共接触,父亲与中共华南局的联系也从此建立。
1949年12月9日,父亲正式宣布起义。父亲宣布起义后,还致电西康省(1955年撤销,原西康省所辖地主要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东部昌都市等)政府副主席刘文辉(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义,解放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要他会同四川各将领扣留蒋介石,可惜此电被蒋介石截获。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时,蒋介石在成都凤凰山机场登机升空,自此永远地离开大陆。
【最后的岁月】
父亲的性格与龙云完全不一样。龙云性格外露,社会活动能力强,所以比较容易引人关注。相比之下,父亲一直很低调,嘴也非常严。他平时极少在我们面前点评时政,也从来不议论他人。我想,这固然有他本身的性格原因,也与他戎马一生的军人生涯有关。他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涉及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必须严守秘密。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谨慎低调,从不谈自己的事。
我们家搬到北京之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必然要去龙云家去看他,有时我也会陪着去。
1957年,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对中央提出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提出质疑,批判苏联掠夺了东北的不少机器,又占领了海参崴等等,因此被划成“右派”,也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头号“右派”。1962年6月27日,75岁的龙云患心肌梗塞去世。第二天,中央统战部宣布摘去龙云的“右派”帽子,成为第一批被平反的“右派”。
原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
也许因为父亲早就淡出了政治,所以他在后来的“文革”中受冲击并不厉害。1973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肺癌。虽然父亲从来不提,但我们都知道,他非常想见我的两个哥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就和两个哥哥失去了联系。抱着试试的态度,家人向组织提了一下,没有想到,在外交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与失散25年的两个哥哥取得了联系。两个哥哥得知消息后,都从美国赶了回来,轮番伺候父亲,让即将离世的父亲得到了最大的安慰。
最后的“云南王”卢汉
1974年5月13日,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代“云南王”和他经历的那些岁月,已永远成为一段传奇。
(卢国梅/文,《文史博览·文史》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