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切己体验读书法
朱真在读书方面除了提倡“熟读深思”,他还强调“读书须切己体验”。他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这种“切己体验”的方法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虚心徐观。
朱熹认为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以徐观义 理 之所在”。他说:“虚心则见道理明,切己,自然体认得出。”可见虚心而不带成见是读书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到虚心徐观,才能对书本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朱熹还认为,读书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则随文逐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恐终无益。”
二、体之于身。
(一)身入道中。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已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涉。”他的办法是“熟读精思”,他说:“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二)于身推究。朱熹说:“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意思是说,当自己的见识还未达到,贤能的人先在书本上说到了,那就将他的观点在自己身上推究体会,才能真正领会贤能的见识。
三、不能固执已见。
(一)益更读书。朱熹说:“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着,且放在一边,益更读书,以来新见。若执着一见,则此心便被此见遮蔽了。”意思是说,读书如果有体会,也不一定对,不能固执已见,可以暂且放在一边,更加认真读书,以便取得新的看法。若是守着一个看法不放,那么,思想就会被这种看法蒙蔽住。
(二)遍观众理。朱熹说:“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