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舆讯 综合报道 北半球即将进入冬季,但不时发生的极端恶劣天气让人担忧,今冬可能出现更加极端的恶劣天气。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文表示,2020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再次创下新纪录,年增长率高于2011-2020年平均水平,并且这一趋势在2021年仍在继续。全球气温还将继续升高,出现由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还将继续增大。

(图片来自pixabay)
“全球变暖”,带来的是“超级寒潮”
据央视网报道,“东北风暴”带来的强降雨天气正影响美国东北部各州。受暴雨引发的洪水影响,新泽西州和纽约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据报道,长岛东部的萨福克县因为雨势过大,路面能见度低,已发生20多起车祸。在纽约市南部的新泽西州联合海滩,洪水困住了部分车辆,紧急救援人员从25日晚间到26日早上进行了10余次水上救援行动,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气象专家介绍,这一轮极端天气主要源于10月中旬西风带的强烈阻塞高压发展,北极涡旋分裂并引导冷平流南下,导致阿拉斯加、白令海,阿留申群岛附近强风暴不断。通俗地讲,就是高温的空气北上,导致原本被“锁”在北极的冷空气向南进发,造成了北美的强烈寒潮天气。整个北半球都有可能受到这种被称为“北极爆发”的现象影响。
有气象学家担心,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能力北上北极,与极地冷空气“换家”的暖气团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气候变暖,可能直接导致冬季出现更多、更极端的寒潮天气。
2021年部分极端天气事件。(图片来自中国天气网)
中国气象部门同样发出了类似警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通报称,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专家解释,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中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常年同期会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中国天气网报道指出,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不应用简单的“更冷”或“更暖”来解读,而是意味着更冷、更暖、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可能会持续上演。
更多美国人正视全球变暖——但只愿出1美元
不断出现的极端天气也让美国人对气候变化的态度逐渐转变。据美国侨报报道,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协同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约六成受访者认为全球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
在总统拜登努力争取在国内通过一项重要气候立法之时,超过一半(55%)的美国人在民调中表示,希望国会能通过一项立法,确保美国更多地从清洁能源,而不是煤炭和天然气中获取电力。
调查发现,75%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10%的人认为没有发生。认为存在气候变化的人当中,54%的人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或完全由人类活动引起。总的来说,59%的美国人认为地球变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或是极其重要的问题——2018年民调时持同样观点的美国人占比为49%。
54%的美国人称科学家的发声使自己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近51%的受访者称其观点受到了近来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酷热天气、野火和全球各地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民主党人比共和党人更有可能认可气候变化的发生,但两党中多数人(89%的民主党人和57%的共和党人)都承认这一事实。
这项民调还评估了美国人是否愿意为减少气候污染以及减轻其后果出钱。5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在能源账单上支付每月1美元的碳排放费,以应对气候变化。但随着费用的增加,表达支持的受访者人数逐渐减少。
全球难题:这个冬天怎么过?
比起为应对气候变化额外付费,全球普遍面临一个更直观的问题,就是今年冬天的取暖钱从哪里来。
据央视网报道,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由于能源价格飙升,今年冬天美国消费者的取暖费将大幅增长。美国能源情报署代理署长史蒂夫·纳利表示:“随着我们度过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最严重阶段,能源需求的增长总体上超过了供应的增长,导致世界各地的能源价格上升。”
美国国务院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近一半的美国家庭依赖天然气取暖,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期间,这些家庭的平均成本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上涨30%,达到平均约746美元。而在去年冬天,美国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平均成本约为573美元。
另有大约40%的美国家庭依赖电力取暖。今年冬天,电力价格超过天然气价格,每户家庭要花费约1268美元的取暖费,比去年冬天增加了6%。还有不到1200万户美国家庭依赖取暖油或丙烷,但他们将受到最大的打击。美国能源情报署表示,与去年冬天相比,取暖油或丙烷的成本预计将分别增加54%和43%。
在日本,冬季供暖同样面临挑战。据中新网报道,预计2021年冬天,日本全国电力需求高峰时刻,或出现供给余力不足的情况,将迎十年来最严峻时刻。日本政府已呼吁家庭和企业尽可能节约能源。
欧洲的状况也很糟糕。据海外网报道,受天然气等能源供给影响,欧洲电费价格大幅飙升。《经济学人》杂志称,自9月初以来,德国和法国的批发电价分别上涨了36%和48%,当前徘徊在每兆瓦时160欧元左右,创历史新高。在英国,电费价格则高达每兆瓦时385英镑。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报道称,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价格大涨,推高生产成本和家庭开支,危及经济复苏。
半个国家需要集中供暖的中国,冬季能源供应同样备受压力。据新华社报道,多地供暖部门负责人表示,在煤炭价格上涨情况下,将保证居民取暖费用稳定。
2020年10月,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加紧煤炭运输工作,保障中国北方地区供暖用煤供应。(中新网资料图,哈铁集团提供)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具体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