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市场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
去年,中国生产了3400万吨牛奶,但仅占国内需求的70%。鉴于未来中国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对奶制品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因此,中国的牛奶生产能力面临着比较大的缺口。

< 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3">中国快速增长的牛奶市场</h1>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牛奶市场,人均牛奶摄入量仅为每年6.8升,而美国为50升。
随着中国未来人均收入的增加,牛奶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对冷牛奶的需求增长了21%,而对热牛奶的需求增长了10.9%。此外,奶酪和其他牛奶食品的消费量正在迅速增加。
然而,中国的生产目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导致牛奶和乳制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的鲜奶现在每升售价约为2美元,大约是英国和美国价格的两倍。
国内生产不足,只能依靠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将累计进口乳制品328.12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进口额达117.06亿美元,同比增长5.2%,相当于原奶1875万吨,同比增长8.3%。
<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8">扩大牛奶供应面临奶牛短缺的困境,西方在牛卡在中国脖子上的问题上</h1>
为了扩大牛奶产量,需要新的和扩大的牧场。但扩大牧场将需要大量的奶牛。这对许多中国牛奶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中国去年计划在原奶价格上涨和政府补贴的推动下建设200多个新牧场项目。其中150多头奶牛需要养殖,其中10,000多头奶牛,未来几年将增加约250万头奶牛,约为中国目前奶牛数量的一半。
中国的奶牛是自己饲养和进口的。
中国历史上没有特殊的奶牛,主要用于服务或肉类。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荷尔斯泰因牛和当地黄牛的杂交,进而养殖了中国自己的牛品种——中国的荷尔斯泰因牛,在我国目前品种近1044万头牛中,占中国荷尔斯泰因牛的85%以上。然而,目前,我国的乳品育种技术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据估计,中国国内牛群将在未来两年内生产约50万头犊牛,仅满足五分之一的奶牛需求,其余完全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去年进口了近20万头小牛,今年可能翻一番,达到40万头。
但新西兰4月份决定在未来两年内暂停活牛出口,这给中国的乳制品进口带来了压力。因此,中国可能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更多的奶牛。中国的乳制品进口国还包括智利和巴拉圭,但南美的长途运输和低牛奶产量并不是中国的优先事项。
因此,未来中国可能需要加大从巴西、美国和欧洲的进口,中美双方已承诺在贸易谈判期间就牛群进口进行谈判,但一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事实上,西方国家倾向于限制中国奶牛的进口,因为他们不想失去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牛奶市场是很多国外的奶牛强国,因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养殖能力落后,而且经常出现信誉问题。
所以在牛群进口问题上,往往卡在中国的脖子上,是继续占据中国高利润、快速增长的牛奶市场,尤其是高端牛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