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哭来的皇位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哭来的皇位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哭来的皇位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哭来的皇位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哭来的皇位

从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自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退位止,我国历史上一共经历83个王朝,有名有姓的皇帝408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位和权力的诱惑力,让帝位之争,常常以激烈的方式进行,从而充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不择手段,罔顾伦理。

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诉诸武力或发动政变。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将自己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在玄武门,并斩草除根。从而夺得皇位。

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死后,乘继任者年幼,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北宋开国皇帝。

但也有个别相对平和的方式,如篡改遗诏。

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因病驾崩于沙丘,召大公子扶苏继承皇位。而当时掌握玉玺和诏书的赵高伙同丞相李斯篡改了始皇帝遗诏,并令当时驻守长城边疆的公子扶苏和守将蒙恬自刎,胡亥因此当上秦二世皇帝。

如逼迫禅位或主动禅位。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位。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佯装三辞不受后,方“勉为其难”坐上皇位称帝,立国号为大魏。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第八子,他一生两度在位,共在位8年。景云元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即位,庙号唐睿宗。李旦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两年后便传位给儿子李隆基。

除以上外,也有殚精竭虑,哭出皇位的。

一、魏文帝曹丕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曹操一直视曹植为自己头号接班人。

  

一次,曹操率军出征,三个儿子前来送行。曹植来到曹操马前说,父王外出征战,为预祝父王凯旋,我特意作了一首诗。诗毕,众人齐声喝彩,曹操当即夸奖曹植诗作得好。曹彰也不甘落后,上前请示要求和曹操一起外出征战。大家纷纷赞扬,曹操当即表示同意。这时,传来曹丕哭声,曹丕泪流满面说,父王都年岁这么高了,还要带军出征。想想父王这么辛劳,儿子很是伤心。曹操深受感染,不禁流下了眼泪。

曹操想确立太子的消息传出以后,群臣认为曹植和曹彰的机会比较大。

曹丕呢?跑到曹操面前痛哭流涕。曹操不解问,别人都在为争夺太子位置进行准备,你这是为何?曹丕说,父王,我是为您和国家感到难过啊!父王要立太子,说明父王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故在为自己以后的事做准备,孩儿一想到这就悲伤不已。有一天父王不在以后,这个国家靠谁来治理啊!我们怎么能担负起这么大重担啊?

曹丕一席话说得曹操老泪纵横,更觉得曹丕可贵。一来在别人都为太子位置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曹丕却能反过来想到我的身体,说明他重情重义;二来他想到了我离开人世后这个国家如何治理,说明他有政治远见。

就这样,曹丕在争夺太子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并最终登上太子宝座。继位后,通过逼迫禅位,终登上帝位。

二、隋炀帝杨广

杨广,美姿仪,少聪慧,还是个文艺青年。

他西巡途中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被称为千古名篇,后人评价此诗为“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由此也奠定了杨广在中国文学和诗歌史上的地位。《全隋诗》录存其诗 40 多首,可见杨广不一定是个好皇帝,但绝对是一个好诗人。

杨广十三岁便官拜柱国、并州总管,被封为晋王。二十岁挂帅南征,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消灭陈国,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回。之后晋封太尉,不久奉命南下任扬州总管,安抚江南人心。

要说杨广没有夺嫡之心,对皇位没有觊觎,肯定没人会信。可惜此时隋朝已有了太子,那就是杨广的哥哥、太子杨勇。

杨广没有以暴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装和演来博取父亲隋文帝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的信任。

有次,隋文帝到了晋王府,看到杨广的装修太朴素了,家具也很破旧。再看杨广的书房,里面摆放的乐器不是琴弦断了就是积了厚厚的一层灰,似乎很久没用过的样子。数数府中的侍女,也是衣着朴素,刚好够用。

隋文帝向来提倡节俭,一见这儿子穿着起居朴素,不喜欢歌舞艺伎和声色犬马,内心便有了七分好感。随后回宫他又询问了手下大臣,发现杨广不是今天拜访那个将军讨论军国大计,就是明天要去那个大臣家里讨论民生国策,而且都是一副毕恭毕敬,礼贤下士,虚心讨教的样子。隋文帝对杨广的好感又增加了十二分。

反观太子杨勇,就不是这样了。杨勇身居东宫,美女自然是少不了,偏偏他妈独孤皇后是个强势的女人,连父亲隋文帝杨坚都沦为了“妻管严”。据说她不准隋文帝碰其他女人,也十分厌恶自己的儿子和大臣在外面乱搞女人。恰巧此时杨勇的太子妃元氏离世,但其爱妾云氏的肚子却大了起来,照理说独孤皇后要当奶奶了应该是十分高兴,可这位准奶奶却认为是这位小妾害死了太子的原配,于是一通气撒在了儿子和他小妾身上,还派人监视他们,搜集他们的罪证。

再看杨广,除了明媒正娶的晋王妃萧氏,平时都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独孤皇后一看,同样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兄弟两个差距咋那么大呢?因此她更加不看重太子杨勇,反而称赞起杨广来。

杨坚和独孤这一对老夫妻就这样被杨广的伪装给忽悠了。当然仅凭伪装是不够的,夺取太子之位还得靠演。

于是杨广又趁热打铁使出了“哭”这一传统招数,跑到自己老妈面前哭诉杨勇要谋害自己,这哭得悲悲戚戚、感天动地呀。独孤皇后一边劝着儿子,一边内心产生了废黜太子的想法。

晚上独孤皇后对杨坚吹了枕边风,说出了内心想法,没想到向来妻管严的杨坚也有这个念头。最终,开皇二十年,隋文帝下诏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皇太子。四年后杨广即位,史称隋炀帝。

三、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李嗣源建立后唐后,李从珂因功被封为潞王。

后唐明宗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从厚当了皇帝。潞王李从珂因为功劳大,声望高,又得军心,倍受猜忌。

最终,李从珂在凤翔举兵反叛,朝廷大军压境。凤翔城城楼低矮,护城河水浅河窄,根本无法固守,加之兵力不足,继续打下去,城池立马就要被攻破。李从珂站在城楼上,一把脱下自己的衣服,露出浑身伤疤,嚎啕大哭起来。“我自幼跟着先帝,出生入死,百战余生,这全身的伤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受的,你们亲眼所见,现在朝廷宠信奸佞,猜忌自家骨肉,我到底有什么罪要受到这种惩罚”。生死关头,李从珂声泪俱下,哭的是感天动地。攻城的士兵很多都是他以前的部属,见从前的主帅满含热泪,浑身伤疤的哭诉,不由大动恻隐之心,纷纷调转枪口,围城士兵瞬间瓦解。李从珂趁热打铁,劝降以前的部下,拥兵东进,直指洛阳。

一路上地方郡县望风而降,其它的军队,纷纷投入他的麾下。而刚即位的新皇帝,则成了孤家寡人,只得让城别走,不久被废杀。李从珂顺利进入洛阳,先被立为监国,没过两天,正式登基当上了皇帝。

古往今来,要当上皇帝,无不经历血雨腥风,阴谋诡计。李从珂在生死存亡之际,一哭不仅救下了自己和整个家族,还哭来了皇位,堪称千古奇迹。

四、“咸丰”皇帝奕宁

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前边三个都死了,第四个皇子便是奕宁,若论长幼,应立四皇子奕宁为太子,可六皇子奕新无论口才、文才、武功都比奕宁强,因此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

道光三十年春,道光带六个皇子去南苑打猎。意在考验各个皇子文才武略,以便确立皇位。

因此六个皇子各做准备,都想取得父皇欢心。

四皇子奕宁的老师名叫杜受田,此人足智多谋,他掂量过,奕宁与其他皇子比较起来,除排行第四占了有利位置外,其他方面都平常。

南苑围猎,诸位皇子各显身手,最数六皇子奕新,几乎箭无虚发,满载而归,而四皇子奕宁却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帝不由龙颜大怒。

奕宁因有老师提前安排,不慌不忙地奏道:“儿臣以为目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禽兽正是繁衍之期,儿臣不忍杀生害命,恐违上天好生之德,是以空手而回,望父皇恕罪。”道光帝听罢,心想这倒是我没有想到,他却想到了,倘若让他继位,必能以仁慈治天下。不禁转怒为喜,当下夸奖四皇子的仁慈之心。

又过了几年,道光忧虑成疾,自知不久人世,急唤诸皇子到御榻前答辩。杜受田给四皇子献计说:“万岁爷病重,到御榻前之后什么也不用说,只说愿父皇早日康复就行,剩下的就是流泪,却不要哭出声来。”

次日六位皇子被诏玉龙床前,果然道光提出了一些安邦治国的题目让诸皇子回答,别人谁都比不上六皇子,道光甚为满意。却发现四皇子奕宁泪流满面:“父皇病重,龙体欠安,儿臣日夜祈祷,唯愿父皇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此时儿臣方寸已乱,倘父皇如有不测,儿臣情愿随龙驾而行,以永侍身旁。”

道光听了心中甚受感动,心想此真孝子仁君,于是决心立四子奕宁为太子。这就是二十岁登基的“咸丰”皇帝。

帝位之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从夏启武力夺权,打破公天下的禅让制度始,皇权政治成了几千年中国历史最重要、最激烈、最残酷的斗争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