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支持下,渭源县首次实现无人机撒播种草,在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黄香沟国营草场实施“2021年提前批中央财政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0000亩,助力渭河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

本次项目实施,采用“人工控鼠+补播牧草(混播)+建后管护”的修复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租用植保机6架进行飞播,补播牧草甘南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紫羊茅三个品种,有效缩短了工期,节约人工成本,项目邀请兰州大学草业科学院师生现场指导,在施工区进行监测分析、采土取样,收集数据,为今后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奠定基础。
据了解,该项目区地形复杂,修复难度高,一直以来渭源县林草中心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把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退化草原补播牧草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相结合,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持续投入,系统治理,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
渭源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草原站站长 宋爱军
渭源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草原站站长宋爱军说:“今年在黄香沟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项目20000亩,主要通过补播牧草,人工控鼠等途径,补播牧草主要选择的甘南垂穗披碱草、早熟禾和紫羊茅,补播牧草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无人机飞播,无人机飞播节省人工,修复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区草原植被盖度。”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青年研究员庞晓攀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青年研究员庞晓攀说:“我们是来自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科研团队,这次我们主要是对渭源县草地集中退化的主要地区进行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总的来说,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部分断层和裸地后期进行修复后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这次也采了一些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的样本,结合治理方案,相信能够达到一个好的良好的效果。”
渭源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晓君
渭源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晓君说:“今年我们认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科技引领开新局,在退化草原修复治理项目实施中做到了两个创新,一是采用无人机飞播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工,提升了工程质量,二是与兰大合作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了草原治理的水平,最终达到项目治理的目的和治理效果。”
记者:蔺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