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却一直将信将疑,直到比较仔细地读了一遍《红楼梦》。 《红楼梦》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精彩至极。据统计,红楼梦总共有四百八十多号人物,最常出现的也有上百人,而每一个人的性格都鲜明而有特点,绝对不重复。而描写最为精彩的还是贾府上下那一大群女孩子,先来说说贾家四位千金吧。 最长的元春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却是地位最高的一位,从选妃的严格程度(连薛宝钗都没选上)大致可以推断,元春”德、言、容、功”样样不差。但从仅有的几次公开亮相,贵为皇妃的元春,给人的印象却很性情中。见到亲人便哭诉说,“既然当初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这样一位心性甚高的女孩,一定不堪忍受在皇宫里天天出演《甄嬛传》,所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临终时也不忘“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再来看看二小姐迎春,迎春是《红楼梦》里死得最惨的几位女性之一,而其他几位都是奴才,比如:晴雯、金钏、思琪,唯有迎春是小姐。身为小姐为何惨遭厄运,当然与她软弱的性格分不开。“人善被人欺”,连她的奴才们都不把她放在眼里。比如,一次她的奶妈赌钱赌输了,就把她最值钱的首饰“累金凤”偷去当掉,还反咬一口说平时替她贴了好些钱。这么个软弱之人,当然也就没人疼!他的老爸贾赦因借了孙绍祖的五千两银子不想还,就把迎春许配给他,迎春实际上是被她父亲卖掉的!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偏偏孙绍祖是个超级大渣男:“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论出身,探春也并不比迎春好多少,不仅同为庶出,其母赵姨娘又是个人见人嫌的主,但探春却凭借自己的胆识智谋来了个漂亮逆袭!先是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做了一回荣国府的代理总经理。下人一开始并不买账,想糊弄她,被她逼问到哑口无言,然后只得乖乖听她差遣!有人说探春太不近人情,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丝毫不留情面。我觉得那不能怪探春,是赵姨娘自己太不懂规矩!哪有一个母亲急吼吼跑去,公开要求刚当官的女儿照顾自己家亲戚的?后来的抄检大观园更显出探春的非凡胆识和担当:“我的丫头们既然都是贼,我就是第一个窝主,我的东西你们随便搜,要搜我丫头们的却不成!”王善保家的不识相,探春一个耳光扇上去,真正让人拍手叫绝。最后,探春虽然远嫁去了他乡异国,但以探春的智慧与个性,料想不至于混得太差。
最后来说说老四惜春。惜春是贾珍的亲妹妹,按道理讲应该也是娇生惯养,但惜春却冷傲非常,打小的玩伴就是馒头庵里的小尼姑。抄检大观园时,查出她的丫头入画代为保管亲戚的东西,连抄检人员王熙凤都觉得可以原谅,她却执意不肯:“快带了她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连她的亲嫂子尤氏劝都不听,尤氏忍不住说惜春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其实,生于贾府末世的惜春,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人,也因此,她最后选择出家而得以保全自己。
有人说,《红楼梦》毕竟是小说,少不了虚构的成分。但试想,曹老先生是什么人?他笔下的人物,有哪一个是凭空想象的?《红楼梦》里的人物,现实中绝对不缺少原型,这也是《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可见,性格与命运是如此息息相关。可能有人会说,性格是天生的,又没办法改变。我想说的是,虽然没办法改变,但多读点书,至少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有意识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或许可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