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看春秋时邹穆公的“囊漏贮中”。

囊漏贮中,指粮食从小容器漏入大容器,其实并未漏掉。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

春秋时期,邹国国君邹穆公曾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他的臣子、百姓喂养鸟一律要用秕谷,不准用粟米。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看春秋时邹穆公的“囊漏贮中”。

命令下达之后,当时的官仓中并没有存下秕谷,臣子们只好与百姓交换,两石粟米才能换得一石秕谷。

办事的人认为这是浪费,请求允许用粟米来喂养鸟。穆公回答说:“走开吧,这个道理不是你们所能懂得的啊!

“那老百姓喂饱牛去耕田,晒着脊背去田里锄草,勤劳而不怠惰,这难道是为了鸟兽吗?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看春秋时邹穆公的“囊漏贮中”。

“这粟米是人的上等粮食,怎么能用它去喂鸟呢?再说,你们只晓得打小算盘,却不懂得算大帐。谚语说:袋子里漏出来的,不都还在仓库里?

“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吗?国君是百性的父母。取出官仓中的粟米,再把它转换给老百姓,这不还是我的粟米吗?鸟如果吃了那些秕谷,就不会再糟蹋邹国的粟米了。而把这些粟米贮存在官仓里,同贮存在老百姓家中,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看春秋时邹穆公的“囊漏贮中”。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汉•刘向《新序》中。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初看起来不合算,但是通过邹穆公的解释,却感到很有道理。

邹穆公关于“囊漏贮中”的认识,来源于对底层劳动人民的了解和爱护,是以民之父母的高度责任感来看待和处理问题的。

用二石粟米换得一石秕谷来喂鸟,看春秋时邹穆公的“囊漏贮中”。

我是@悠悠至真v看教育,交流德育小故事,欢迎讨论,欢迎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