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今天是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将由凉转冷,很多孩子就容易感冒、咳嗽等。其实霜降过后还没立冬的时间,是一年中调补的好时机,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家长掌握好‘补’的方法,调理效果会很明显,对一些过敏、易感的孩子是很有好处的。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调理的关键点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霜降防好燥,冬季不生病

防凉燥

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后的秋燥,多以凉燥为主。霜降后,孩子的感冒、咳嗽,大部分是因为凉燥所致。对于是否是因为凉燥引起的感冒、咳嗽,家长可以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热轻、怕冷、头痛无汗、咳嗽无痰或少痰,口、鼻、咽干,总是觉得口渴等症状。

当孩子属于凉燥时,家长要给孩子吃些温润的食物,比如在早上煮上一碗山药百合红枣粥作为早餐,既驱寒又润燥。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做法: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山药百合红枣粥

材料: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

做法:

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

功效:

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宜忌:

◆ 适用于消化不良、大便溏稀的症状。

◆ 3岁以上辨证合适用;

防内燥

霜降过后,孩子容易出现上火现象。而此时外界的空气又是相对凉爽一些的,就容易出现外冷内热的情况,与夏天外热内冷的情况正好相反。

我经常说孩子大多脾胃虚寒,所以日常饮食要以温热为主。但是随着气温的降低,孩子本身就是外冷内热的情况,平常又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孩子体内就会热上加热,脾胃的“热”就会积蓄。这时候,一旦吃多一点,就容易加剧内热。内热熏灼阴液,孩子就会出现口干、口臭、咽痛、便秘等“上火”的表现。这样的孩子,睡觉时会觉得热,爱踢被,脚总是露在外面,非常容易受寒邪,导致感冒。

最近有家长在后台问还能不能喝陈皮柠檬汁,其实这段时间,孩子容易内燥,是最适合喝陈皮柠檬汁的。我们说秋柠饮可以润燥理气,健脾补中,可以有效化解内燥,预防孩子感冒生病。霜降的两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可以隔一天给孩子喝1杯秋柠饮,喝1~2周是没问题的。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陈皮柠檬汁

陈皮1~2克,新鲜柠檬1~2片,蜂蜜5~10毫升

1. 将陈皮和柠檬放入杯子中;

2. 往杯中加入30~50毫升开水浸泡;

3. 待开水晾温后,加入适量蜂蜜饮用。

全方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结合秋季气候特点,理气而润燥,特别适合作为秋季润燥和胃的饮品。

◆ 适用于口干咽痒的症状。

◆ 2岁以上辨证服用。

补冬不如补霜降,平补要用好枸杞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但是对孩子而言,这个进补有个讲究,到了深秋,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平补,就是在饮食上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寒。对此,我比较偏向于枸杞。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枸杞:补益肝肾,益气明目

枸杞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延年益寿的补益之物。特别是与太子参、麦冬搭配的粥品,养阴、润肺、补气的效果更强,能帮助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防治秋冬感冒咳嗽。

今日霜降,孩子应该这样进补

太子参麦冬枸杞粥

太子参5克,枸杞子8克,麦冬5~8克,大米50克

1. 太子参、麦冬入锅,加水煮 30 分钟,去渣取汁;

2. 加入枸杞子和大米煮粥即可。

每次小半碗,1天1~2次,连用不超过3天为宜。

太子参补气,麦冬养阴补肾,枸杞子补肝肾,共同煮粥,具有补气养阴,滋肝补肾的功效。

◆ 对于生长发育落后、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孩子尤有助益。

◆ 3 岁以上消化好时用;1~2岁喝粥水不吃渣。

最后给家长朋友做个提醒,以上进补的前提是孩子肠胃消化比较正常,如果是经常积食的孩子,不建议进补。家长每天需要了解孩子的消化情况,观察一下孩子的舌苔、口气、睡眠等情况。消化不好,及时助消化,停止给孩子进补;消化好、不生病的时候,再适当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