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个战场同时在打!杨尚昆:中央反复讨论决定出兵,因为补给问题,彭德怀激动地拍桌子

来源:《瞭望智库》微信

作者: 苏为民

对美国和朝鲜的战争是一场我们本来不想打但不可能打的战争。朝鲜的生存与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唇死不寒,家庭处于危险之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不仅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也是自身安全的问题,必须直接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武装力量抗衡。

通过这场战斗,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战斗精神,治愈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美女恐惧症"。世界对中国高度重视,中国国际声望空前高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

两个战场同时在打!杨尚昆:中央反复讨论决定出兵,因为补给问题,彭德怀激动地拍桌子

朝鲜板门店共同安全区的军事分界线和附近建筑物,2019年3月5日。照片|新华社

今天,辜先生分享了杨尚坤对1997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总办的几位老同志关于反美援助朝鲜的历史的回忆,由原中共中央副书记、杨尚坤办公室书记苏为民所记录。 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1948年8月15日,美国扶植李升洙集团,在大韩民国以南建立38度线。然后,在9月9日,由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38度线以北建立起来。此后,朝鲜半岛被分裂。"第38条线"从下降的分界线变为军事分界线。

根据美苏协议,苏联军队于1948年底撤出朝鲜,六个月后,虽然美军也从韩国撤军,但他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继续武装李升洙集团。

李承洙在美国的支持下,多次在"38线"附近挑起军事摩擦,并威胁要以武力解救朝鲜半岛。1950年1月,李升洙集团与美国签署了《美韩联合防务互助协定》。在朝鲜方面,金日成还两次在1948年和1949年呼吁缔结与苏联的《互助友好条约》,斯大林因害怕刺激美国而不同意。

1949年4月,朝鲜得知美军即将离开韩国,李升洙集团将撤出美军,对朝鲜发动攻击。为此,金日成一方面要求苏联迅速支援武器装备,一方面派人到北京,要求我在军队中帮忙。

毛泽东说,如果李升洙集团胆敢发动战争,我们将援助朝鲜,并承诺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编入朝鲜人民军。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国家统一大业完成的时候,中国军队中的朝鲜官兵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考虑编入朝鲜人民军的问题。

毛泽东还明确表示,他希望实现整个朝鲜的统一,但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没有必要在不久的将来采取行动。

1949年6月,李升洙集团公开呼吁对朝鲜进行毁灭性打击。同时,杜勒斯还前往朝鲜半岛,秘密视察了"38号线",并宣称美国将给予李升洙反共行动的道义和物质支持。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爆发。

1950年代初,杜鲁门关于韩国和台湾不在美国国防界的声明解除了斯大林的担忧,并开始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加快了武装人民军的步伐。3月,金日成秘密访问苏联,称朝鲜人民军有足够的力量收复朝鲜半岛,斯大林对此表示乐观和肯定。

5月13日,金日成来到中国,向中共中央通报,他对苏联的秘密访问和斯大林已经同意了他解救朝鲜半岛的计划。毛泽东立即说,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必须与苏方核实。然后,他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琴昆(Rodchenkoon)进行了紧急预约,并要求他报告斯大林对金日成主张的确认。第二天,罗申接了斯大林的电话,去见毛泽东,证实了这一事件。

"我们不是敌人的参谋长,"毛泽东告诉金日成。"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了准备此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在鸭绿江的我一侧部署三支部队,如果美国派兵,只要他们不越过"38线",我们就不会是鸭绿江;金日成拒绝了,自信地说中国没有必要派兵。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杜鲁门宣布美国远东空军海军正在为支持李。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遣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将阻止中国解放台湾。7月7日,美美两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入侵朝鲜,主要从16个国家集结军队,组建"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支持李升洙集团扩大侵略战争。

战争开始时,朝鲜人民军处于无可救药的状态,行动成功,并很快越过了"第38线"。金日成发布了一项无线电命令,要求人民军在八月底之前将所有美军赶出朝鲜南部,以履行其统一国家的神圣使命。但是,当人民军首领直接开车进来欢呼胜利时,它的弱点暴露无遗。

人民军主力集中在前线,后方空无一人;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25日,他们占领了汉城,在那里人民军部队被拦截和切断,战场局势急剧逆转。

10月1日,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部队"越过"第38线"向北推进。同日,斯大林打来电话,建议我们至少派出五六个师,迅速进入"第38线"附近,掩护后方的朝鲜人民军预备役部队。与此同时,金日成派遣特使朴贤英前往北京寻求军事支持。

2日清晨,毛泽东赶到北京开会讨论朝鲜局势。当天下午,毛泽东主持了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这件事情必须管好,否则美国人会骄傲地忘记,更加猖獗。

向朝鲜派兵意味着美中交火可能导致美国正式向我宣战,并将战争直接引向我国。这样,不仅会打乱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建设计划,而且美国是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头号军事强国,军队装备精良,而且拥有核武器,一旦中美直接交火,能否取胜,就没有绝对的把握。

但毛泽东权衡了利弊,认为出兵总比不派兵好。美国卷入朝鲜内战令我们吃惊。战争爆发后,7月2日,周总理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琴昆,表达了对朝鲜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军干预的担忧,以防万一,一旦美军越过"38线",我准备在中国和朝鲜的边界上建立9个师, 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进入朝鲜对抗美军入侵,希望得到苏联的空中掩护。7日和10日,周总理举行了两次军事会议,作出了《关于保护东北边境的决定》,并立即编队组建东北边防卫队。随后,边防警卫的兵力迅速达到260 000人。

现在,派兵进驻朝鲜,谁来负责?毛泽东属于林顿。林顿以他生病为借口,试图原谅他。

10月4日,毛泽东主持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开始于毛泽东宣布他将举行一整天的会议,讨论向北朝鲜派兵的问题。上午致力于部队的原因,下午致力于部队的原因。

按照当时会议讨论的情况,基本上倾向于不出军,原因是我们刚刚结束战争,战争创伤还没愈合,经济还没有恢复,进入朝鲜战争对我不好。下午,彭德怀从西安来到北京,参加主张不当兵的会议。会见结束时,毛泽东说:"你不主张调兵,这是合理的,但别人都处在生存的关键时刻,我们袖手旁观,无论如何,心里并不总是有品位。

Penderwai没有在会议上发言,因为他不知道情况,但会议一结束,他就来找我,让我更多地了解早上的会议。

5日上午,毛泽东带着彭德怀独自去谈话。"我想了一整夜,以为我应该出去,"彭德怀说。他表示愿意挂掉东征。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彭先生不遗余力地反对美国对朝鲜的援助。他说,有人担心战争会影响建设,这没什么,破了,然后建设就等于解放战争的胜利耽搁了好几年。如果美国吞并整个朝鲜,总能找到借口挑衅我,发动侵略战争,所以最好早点打,否则就会留下无尽的痛苦。

毛泽东接着把中国、苏联和朝鲜比作三驾马车,说车子是三匹马拉着的,两匹马是想跑的,你能做些什么呢?施喆讲话时,率领科瓦廖夫出席会议,毛泽东离开会场,在丰泽园会见苏联客人。没过多久,大约二十分钟,毛泽东回到会场,说你看,如果不是,那两匹马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会议随后作出决定,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率领进入朝鲜。

两个战场同时在打!杨尚昆:中央反复讨论决定出兵,因为补给问题,彭德怀激动地拍桌子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左一)主持朝鲜前线作战会议,部署作战计划。照片|新华社

10月8日,毛泽东签署了《关于组建中国公民志愿军的命令》。同日,毛泽东告诉金日成,我已经组建了一支志愿军,彭德怀被任命为朝鲜战争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并要求他"派朴义宣同志到沈阳,与彭德怀同志和高刚二同志讨论有关中国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的问题。朝鲜在朝鲜战争中作战"。

同一天,周恩来和林宇前往苏联与斯大林会面,讨论苏联的军事援助和我的志愿军的空中掩护。斯大林在提供16个志愿航空队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的同时,强调立即派出空中掩护的困难,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准备就绪。因为苏联不能派空军给我的志愿军掩护,周恩来不得不打电话给毛泽东来做决定。

由于这种起起伏伏,10月12日,毛泽东电气鹏德怀、高钢:各部委的志愿军还在到位训练,不出门,并邀请他们到北京会谈。

彭高13日到北京,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对部队部署问题展开审议。会上,毛泽东强调,中国和朝鲜关系密切,让美军进入鸭绿江与我对抗可能无济于事。经过多次讨论,会议终于做出了派遣部队的最终决定。然后动力到周恩来:与高刚、彭德怀二世等政治党同志商量结果,同意我军或派往朝鲜是有益的。

在第一时期,可以打伪军,我军打伪军是肯定的,可以打开朝鲜在元山以北山区的基地,平壤线,可以激励朝鲜人民重组人民军。两个月后,苏联志愿空军将在那里。六个月后,我们将从苏联获得火炮和坦克装备,经过训练,我们将能够攻击美军。在第一个时期,只要我们能歼灭几个伪军事师,北韩的局势就可以开始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转变。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中国、朝鲜、东方、世界都是极其有利的,而且我们不派兵,让敌人向鸭绿江施压,国内国际反动的火焰增火,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卫军都会被吸进去, 南曼的权力将被控制。简而言之,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去打仗,我们必须去打仗。打仗的好处是巨大的,不打仗是极具破坏性的。

10月19日,中国公民志愿军三个单位和三个炮兵师向三个方向渡过鸭绿江。为了躲藏,部队在黄昏时分移动,黎明停止了。21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麦克阿瑟表示,中国军队的可能性非常小,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大喊占领整个朝鲜领土。他不知道几天前中国志愿军已经渡过了鸭绿江,正在预定的区域掏腰包等他。25日,华北军第1师、第6师第一部队遭到我志愿军的伏击,遭到千余人的伏击,拉开了反美援助朝鲜的帷幕。

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美朝10天战争的第一次战役,歼灭了1.5万多名"联合国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局势。

傲慢的麦克阿瑟遭受了失败,仍然主观地认为中国只派了少量军队进入朝鲜保卫其边界,因此他在空中和海上部队的支持下重新集结并加速向北推进。

11月24日,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宣布,"联合国军"已开始全面进攻,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然后,他通过无线电要求他的部队迅速到达鸭绿江,回家过圣诞节。我志愿军采取并排撤退政策,引敌纵深,分围,伺机歼灭,从11月7日到12月24日,历时40多天的第二次抗美援助行动,俘虏了36000多名敌军,夺回了平壤以北的大片地区和"38线"。

两个战场同时在打!杨尚昆:中央反复讨论决定出兵,因为补给问题,彭德怀激动地拍桌子

韩国镰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英国马安烈士墓。照片|新华社

第二次战役,11月25日,我志愿军总部被美军飞机轰炸,毛泽东的儿子毛燕英和另一名战友高瑞新被杀。一个多月后,1951年1月2日,周恩来就彭德怀的电报写信给毛泽东。

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都没长,毛泽东已经读很久了。长叹了口气,他说,成千上万的死人,不仅照顾不了这个人。一切都结束了,不用说了。毛泽东精神伟大,但实际打击不小!这没办法,毛泽东曾经有过去农村休息的打算。

第二次战斗结束后,彭德威建议我从志愿服务中休息一下。他在12月27日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胜利后,朝鲜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从防御变成了进攻。尽管敌人士气低落,但装备仍然占上风,虽然我精神抖擞,但我的武器装备太差,运输非常困难,要好三到六个月才能改善这些条件。随着战役继续向南推进,敌人的防线缩短了,兵力集中了,随着我补给线的延伸,新的困难也增加了。"

但当时,美国正在玩弄一个阴谋,在争取时间准备另一场战争之前谈判停火。12月14日,联合国在包括印度在内的13个国家通过了停火建议,企图阻止我军以停火为幌子突破"38线"。毛泽东认为,美英两国要求我军在"38线"以北驻扎,以方便全军再次作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线。如果它停在"38号线"以北,在政治上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不同意彭德威的提议。

12月31日晚,我的志愿军发动了针对朝鲜的美援战争的第三次战役,这场战役于1951年1月8日结束,历时8天,推进了80-110公里,解放了汉城,俘虏了19000多名敌军。

彭德怀认为,美军第三次战役没有反击,他们的主力部队没有遭受太大损失,显然是诱使我南下,导致补给线拉长,侧翼暴露,使其能够利用海空优势重复仁川登陆战术。

这时,我军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装备简陋,没有空中掩护,后勤保障能力薄弱,士兵携带的粮食炸弹只能维持5-7天。美国军方嘲笑我只发动了"每周一次的攻势"。

果然,1月25日,美军集结了20多万军队来攻击我,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于4月27日结束。虽然敌军重新占领了汉城,将前线恢复到"38线"地区,但我军击毙了大量敌人,共7.8万多人。

在第四次战斗中,彭德怀对我的志愿军面临的困难感到焦虑。2月21日,他回到北京,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争的情况。飞机降落在西郊机场后,驱车前往中南海。不幸的是,毛泽东在西郊的玉泉山,所以他回到了西郊。这时,毛泽东已经小睡了一会儿,他不顾保安人员的建议,闯进房间,熟睡的毛泽东醒了过来,向他汇报了朝鲜前线敌人一线的情况和志愿军面临的诸多困难。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讲话,经过慎重考虑,提出:朝鲜战争可以迅速打赢,不能迅速取得胜利,不要急于实现。这给了Penderwai一个可以处理的相机。

2月25日,周恩来主持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主要军区部队向朝鲜战争的轮调,以及如何确保志愿军的物资供应。彭德怀当时也面临着国内的困难还不足以考虑,片面强调后方支援朝鲜前线软弱无力,甚至兴奋地站起来拍拍桌子,大喊:"你去前线看看,看看志愿者吃什么,穿什么,他们为谁牺牲?国家不能克服一点困难吗?"

会议就加强志愿军的前线兵力和后勤保障作出了许多重要决定,如人民解放军部队转向朝鲜战争前线,不仅可以取代一线部队休息,而且可以锻炼部队,提高全军的现代作战能力;

3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未经授权发表声明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后被杜鲁门免职,李启米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启毅的一厢情愿算盘是重复仁川登陆战术,在朝鲜半岛的蜜蜂腰上,我志愿军登陆,让我军腹部被敌人打趴。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彭德怀提前对美国和朝鲜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最初的计划是将敌人赶回北纬37度线附近,但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它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场战役于4月22日开始,6月10日结束,历时50天,粉碎了敌人在北纬39度向平壤和元山推进前线的企图。

第五次战役后,战争双方在"38线"附近粘合。

1951年5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向杜鲁门建议,应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5月31日,美国国务院顾问、前美国驻苏联大使约翰·凯尔南会见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表示美国政府准备讨论结束与中国的朝鲜战争,并愿意恢复战前状态。随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和联合国秘书长雷伊表达了美国政府的意图。

毛泽东立即抓住机会,6月3日与来北京专程会谈的金日成,10日派高刚和金日成到莫斯科和斯大林商讨,然后派李克农离开北京主持与朝鲜的停战谈判。

两个战场同时在打!杨尚昆:中央反复讨论决定出兵,因为补给问题,彭德怀激动地拍桌子

2019年3月5日,在板门店举行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谈判场地内。照片|新华社

谈判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直到1953年7月27日才签署停战协定,没有花两年多的时间。

谈判桌是第二个战场。这一时期,朝鲜战场处于谈战、打、谈的局面,两个战场同样复杂激烈。

1952年7月12日,李·克农从卡宴写信给我,描述了当时谈判代表团的工作和生活。

信中说:"1951年7月3日从北京出发的总人数,包括不超过60名武装警卫,经过一年的战斗,现在已经扩大到640人。在毛主席和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军队经受住了这场斗争,经过一年的考验,大多数同志都取得了进步,改变了外表,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国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来说。"

信中还说:"敌方在中立区、会场区开展特勤活动,比以前更加活跃,前天我们在会场区设置了伏击,以抓捕敌方,陪同敌方利用儿童在会场区做特勤活动拍照两张, 这样你才能理解特种作战斗争的复杂性。"

朝鲜战争停战时,我的志愿军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兵力也大大增强了。对此,彭德怀曾感叹,当时我们的战场组织刚刚准备就绪,没有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一个重大打击来宣布休战,很可惜。他还设想,最好将我作为缓冲区撤出的地区留给中立国。

在敌方,时任联合国陆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哀叹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签署无可争议的停战协议的指挥官。

专栏编辑:顾万权 文字编辑:杨伟 标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照片编辑:朱伟

来源: 作者: Lookout Think Tank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