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清,有一种海鲜
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餐桌美味
它就是——“蛏”

蛏子好吃
你知道蛏苗长啥样?
又是如何放养呢?
今天,小编为你大揭秘!
每年的2、3月份,是国家级•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华园区螠蛏养殖基地投放蛏苗的最佳时机之一。自元宵节过后,蛏埕里便是一幅忙碌的景象,机械化翻耕、平整蛏田,渔民们做好投放蛏苗前的各种准备。
满怀好奇心,小编实地探访了
渔民洗苗、运苗
投放蛏苗的全过程
采蛏苗、洗蛏苗
下午3时许,小编来到蛏苗养殖池
数十名渔民集结在池边
将采挖上来的蛏苗装入筐并进行清洗
螠蛏养殖基地的管理人员林小强告诉小编,这是今年投放的第一批蛏苗,已经持续采收十多天,再过四五天就能结束,还有一批投放时间要等到11月份左右。
家住附近村庄的老渔民说,早上六点多,他就已经下池采挖蛏苗,一个小时大概采十多斤,工作6~9个小时,能采100多斤。渔民的工钱是按采挖蛏苗的重量算,一斤3.5元,日均能赚三百多元。
“采挖蛏苗的渔民,大多是附近无其他职业的村民,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采挖20天,能补贴家用五六千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林小强说,一天下来,
这些全靠人工采挖的蛏苗重量
共计60担(6000斤左右)
经过三个月的育苗期,蛏苗能长到两厘米到四、五厘米不等,其壳色呈浅黄色,肉色洁白鲜嫩,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据了解,三华园区螠蛏养殖基地采取自主育苗,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蛏苗在运输过程免受损伤。
得益于自主育苗
蛏苗对当地水质和气候较为适应
生命力较强
存活率达98%
运蛏苗、投放蛏苗
入筐清洗后的蛏苗
被装上小卡车运往不远处的养殖区
负责投放蛏苗的渔民们
马不停蹄地将装有蛏苗的筐
搬到小船上
每个筐的蛏苗重约80斤
小船的四角各放一筐蛏苗
渔民借着海水的浮力,撑着杆
推着蛏苗朝着投养区域缓缓行进
林小强介绍
三华园区螠蛏养殖基地有2000多亩
一半是蛏埕,一半是蓄水池
模仿海水涨潮退潮
自主安排进水、放水养殖蛏子
这次投养蛏苗的面积为50亩
每平米蛏埕约养500粒蛏苗
小编粗略地计算了下~~~
1亩≈666.66平方米
666.66平方米x50亩x500粒
≈1600万粒(蛏苗)
划着小船的渔民
将蛏苗运到养殖滩涂
再均匀地撒播在滩涂上
林小强说,因为能够自主安排进出水,所以投放蛏苗的时间不再受潮汐限制。在投放时候,水位一般控制在40厘米左右为佳,让蛏埕露出水面,待蛏苗放养后,再放入蓄水池的水,供给养料。
蛏苗投放下去,二三十分钟内就会钻入滩涂里,如果放苗后遇到大风、大雨等不利因素,也会影响蛏苗的存活。
小编了解到
这批投放的蛏苗长势好的话
七八月份即可采挖
最迟年前也能采挖
在收成的季节
养蛏人的汗水与艰辛交错
唯有丰收的期许相伴
图/福清市影像中心
视频/宋波海
记者、编辑/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