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习近平心中的“一家人”

习近平心中的“一家人”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并拜访了西藏各族干部。21日下午,习近平与林芝市湾区林芝乡加拉村的村民大瓦建山一家坐在客厅里。新华社记者 李雪人

西藏林芝加拉村是"桃花盛开的地方"。

7月21日,村民达瓦建山身着传统服装,手里拿着白色的哈达,站在门口迎接一位重要客人。"当我们看到总书记走在倾斜的石板路上时,一家人泪流满面。大田贤的人参记得那一幕。

在旧西藏,拥有"屋顶的房子"是无数农奴无法想象的。但现在,走进普通藏人的家,你会发现开阔整洁的院子,红木雕刻的家具,抽水马桶等等。"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能住在宽敞明亮的建筑里,"达瓦吉安桑的母亲乔玛说。

大佰给总书记计算收入账户:运行运输、桃花红利、土地流转、栽培育种......习近平很高兴:"你的收入,无论加否,都是几十万。非常幸福的家庭。"

在藏人眼中,正是与贫困的斗争,让西藏"一步步走过千年"。到2019年底,西藏所有74个贫困县区都将脱帽,62万多贫困人口将脱贫。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沥青路。

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在脱贫攻坚战中,民族地区是最坚硬的"硬骨头":全国14个特困集中地区,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括民族自治地区;

"无论这坚硬的骨头多么坚硬,无论这场战斗必须多么艰难地赢得,通往整体福祉的道路都不能忘记每个国家,每个家庭。多年来,所有民族,无论人口多多或偏远,都感受到了总书记习近平的亲切关怀。

2018年2月,习近平从四川省西昌出发,沿着盘山公路深入大良山的心脏地带,深入山坡。在贫困的彝族家庭中,习近平与村民代表和村扶贫小组成员围坐在火塘旁,策划着脱贫的精准措施。

2019年4月,习近平下飞机,转乘火车,乘坐公共汽车,前往深山重庆石柱土族自治县。他说,这次我来拜访乡亲们,是要了解现场"二不用担心三安"是不是真的落地,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

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从"篱笆房"到"小院子",一个又一个民族脱贫,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所有家庭都必须过上美好的生活,"习近平说。"

习近平心中的“一家人”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访问内蒙古自治区。图为习近平赤峰博物馆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新华社记者 谢焕池

2018年3月,在全国人大"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慧杰邀请总书记访问内蒙古赤峰。她没想到的是,2019年7月,习近平将访问内蒙古,并在赤峰进行首站。"你的邀请一直都在我心里,"习近平对赵先生说。

在内蒙古之行期间,习近平来到赤峰博物馆观看古典民族史诗《格萨(S)》的说唱表演,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支持格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代代相传的优秀传承人。

不仅在内蒙古,而且在民族地区,习近平始终需要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关心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吉林延边,习近平称赞韩国人民跳得好,一招不一样;在黑龙江的通江,习近平称赞了黑哲人在钓鱼和狩猎方面的技巧,精美的图案艺术以及Imakan说唱的魅力;而在云南的滭海,习近平走进传统的白族住宅楼,称赞"这里的环境干净,也保持着古朴的形貌,这样的庭院比西式平房要好,记住怀旧"......

如今,14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历史古迹,如哈尼梯田和华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个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如穆卡姆、蒙古长调民歌和回花,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3月全国人大"两会"期间,习近平谈到增加对少数民族文本互联网的支持,关切地问道:"人民日报在线和新华网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吗?""几个国籍都有文字?""每个自治区的官方网站都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吗?"

这些调查的背后,是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同年,在中央全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都要相互欣赏和学习。"把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忽视少数民族文化,把中国文化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对中国文化缺乏认识,是错误的。"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文化认同就是民族团结的根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刻的认识,是民族团结的根源,是民族和谐的灵魂,"习近平说。文化认同问题得到解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承认可以巩固。"

习近平心中的“一家人”

习近平于2021年8月23日至24日访问河北省承德市。图为习近平24日上午参观承德博物馆举办的"长城内外——清代民族团结记录"展览。新华社记者 谢焕池

无论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作斗争,还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措施,体现了中国56个民族的平等团结。

习近平经常用石榴来比喻民族团结。"所有民族都应该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他强调。

2017年1月,习近平给库尔班·土鲁木的大女儿托胡提汉·库尔班回信说:"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为新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在6月访问青海时强调:"只有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手拉手,互相注视,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的花朵才能绽放。"

在今年的"两会"中,习近平将"三千名孤儿进入内蒙古"的历史谚语称为当天的热搜。那是三年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在蒙古包里"大草原易吉(母亲)"抚养他们。这个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

关于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习近平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民族工作不能做好,最根本的就是党的领导要强不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最近访问河北省承德市时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中华民族。通过全党和各族人民的不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在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中国土地上建立了小康社会。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团结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解决有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如今,"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已经写入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56个民族是石榴种子,中华民族是整个石榴,"习近平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应该为实现第二世纪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温/钟

编辑/九段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西藏日报等

资料来源:研究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