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难民霍斯特·艾斯菲尔德的肖像。左边是柏林时期的童年肖像,右边是1945年在上海的霍斯特的肖像。(图片来自受访人)
上海9月5日电(新华社徐晓清、黄晓曦、杨伟)尽管新的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96岁的霍斯特·艾斯菲尔德(Khost Eisfeld)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与世隔绝地生活,仍然对遥远的大都市中国上海感到担忧。
近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收到一位老人发来的电子邮件,讲述了他疫情爆发以来对上海的看法。根据过去的捐赠,这位老人提供了他童年的照片,以回忆上海如何像方舟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了他和他的家人。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纳粹屠杀了欧洲的犹太人。当一些国家关门大吉时,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上海向数以万计的迷失方向的犹太难民敞开了怀抱。1943年,入侵的日本军队在上海虹口建立了一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无国籍难民限制定居点",也被称为"隔离区",大约20,000名犹太难民被限制自由。
霍斯特·艾斯菲尔德(Horst Eisfel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见证人。1938年秋天,在柏林的一座犹太教堂里,霍斯特的父母为他举行了13岁生日的成人仪式,一家人匆匆忙忙地逃走了,从意大利港口登上了一艘前往上海的游轮。
当时,少年霍斯特随身携带了一台相机,打算拍很多照片,回来后又与朋友和亲戚分享这段经历。但没想到,这次中国之行长达9年,和亲戚一起留在柏林成了永远的秘密。
据史料记载,一些犹太难民获得"终身签证"到上海避难,而另一些人则没有签证,也被上海接受。在炎热的水中,上海人民和犹太难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支持,成为可以分享食物的邻居,甚至一个犹太男孩娶了他们心爱的上海女孩。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霍斯特邀请女友在上海街头拍照。(霍斯特照片由受访机构提供)
霍斯特喜欢拍照,直到今天,他的家仍然收藏着大量二战期间上海的照片,包括街景、中外人物的表情,以及后来"走出"战争创伤的整个城市。
生活在侵略者马蹄下的上海人民,好心地接纳了一群从魔掌中逃出来的犹太难民。
与霍斯特的"抵达"方式不同,索尼娅·米尔伯格出生在上海。1938年,索尼娅的父亲被囚禁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她的母亲尽一切努力拯救她的丈夫,并于1939年4月一起来到上海。从死里逃生后,年轻的妻子发现她的腹部有了新的生命。索尼娅出生于当年10月。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健说:"有400多名犹太难民的孩子出生在隔离区,他们把上海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上海宝贝'。"
2021年,更新了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图片来自受访人)
饥荒和疾病在隔离区十分猖獗,战机经常轰炸,并允许进出。有一天,7岁的犹太女孩Ciaya Small病重,她的父亲带她去日本隔离区的"先生"签发了通行证。不用担心,这个被称为小屋的日本人突然要求Chia的父亲将头靠在他的桌子上,露出他的脖子。父亲不得不这样做,没想到联合房屋拔出了军刀。
夏亚曾回忆说:"一道冷光闪过,刀子砍了下来,我惊恐地尖叫起来,以为父亲已经死了,耳朵里传来笑,家里难过,原来父亲没有受伤,但胡子被砍掉了。"直到后来的生活中,Chaya还记得那段恐怖,她对各种刀子的恐惧,她童年时对威胁,侮辱甚至更多不可调和的伤口的记忆。
在上海虹口的这个隔离区,即使他们不为人所知,中国人也会慷慨地向犹太难民伸出援手。盛夏的一天,犹太少年施莱辛格赤脚走在灼热的地面上,几乎被晒伤了。上海的一位老人看见了他,挥手让他过来,递给他一碗热茶。
1945年9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上海,陪同霍斯特进入青年。他有一个最喜欢的女孩,为了迎接战争的胜利,这对夫妇去市场拍照。在随后的几年里,霍斯特、索尼娅、贾亚等人带着家人离开了中国。但对"上海方舟"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
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许多犹太难民及其后代回到上海"寻根",包括霍斯特、索尼娅、贾亚等人。
索尼娅说,如果她的父母没有勇敢地逃到上海,她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在她80多岁的时候,她已经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专业人士,她努力编制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上海的犹太难民名单,现在已有18,000多人。这份名单刻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墙上,其名字仍在增长。
霍斯特当年在中国使用了三台相机,并于2015年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捐赠了一系列珍贵的照片和收藏品,他继续挖掘和组织上海的故事。
霍斯特回忆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柏林亲戚和朋友的更完整的消息才出现。他的祖父死于纳粹集中营,两个姨妈被关在集中营里,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破坏。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霍斯特多次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发邮件,写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以及实现和平与幸福是多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