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丨编辑: 遥知文史

前言

在1935年中央红军终于结束了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苦岁月来到了陕北。但冬天来了新的挑战摆在面前:没钱吃饭,没钱穿衣,怎么过冬?那时候7000多士兵的生活费只剩下1000块大洋,连买冬衣都不够。后勤部长杨志成告诉毛主席至少还需要3000大洋。在国民党军的虎视眈眈下怎么筹到这笔钱呢?红军历来不抢百姓一针一线,这下该怎么办?毛主席思考几天后决定去借钱。他给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写了借条,没想到徐海东大方地借了5000大洋。毛主席非常感激,这笔钱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难,还让他对徐海东铭记在心。但那些年我军的军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和小遥一起去看看究竟是如何。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红军坚守的一项铁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条纪律的初版其实更加质朴,表述为“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一规定的形成背后是对旧社会军队横行乡里、肆意掠夺的深刻反思。历史上不少军队经过的地方,往往变成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即便在抗日战争期间,用掠夺来维持军队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仅是侵华日军,连一些国内军队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中央红军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坚持不以暴力对待百姓,不抢夺民间一物。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在枪林弹雨、物资匮乏的年代,保持军纪尊重民众,似乎与军队的生存法则背道而驰。但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那个年代百姓已习惯了军队的掠夺和欺压,中央红军的行为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在这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红军与民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事实上红军的这一纪律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军队的传统观念。军队不再是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人民的保护者和朋友。人民的支持成为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后盾。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这一纪律也促使红军在解决后勤供应上更加创新。他们不依赖于掠夺,而是通过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甚至与当地农民一起耕地、种粮,共同解决生活问题。红军还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向百姓传播革命理念,讲解自己的行动宗旨,从而获得了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红军的这种做法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颇为艰难,但最终证明了其正确性和远见。不仅帮助他们在战争中坚持下来,还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在国共合作的早期阶段,共产党和国民党携手建立了联合军队。那时军队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国民党的支持,包括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工人纠察队使用的武器,都是由国民政府提供。随着蒋介石对革命的背叛,共产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迫切需要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和周恩来分别领导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这些起义军的主体实际上仍然是原国民军的军队,而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则只占据了较小的一部分。此外彭德怀和滕代远也领导了平江起义,这同样是由原国民军的部队转变而来。起义过程中,共产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军事力量,这为后续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经济自给自足,红军将关注点转向了遍布中国乡村的土豪阶层。这些土豪,通常是当地的地主或富农后代,他们靠着高额租赁和苛捐杂税维持着奢侈的生活,对普通农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在他们中间也不乏一些行善积德的人,但大多数仍然是压榨农民的剥削者。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在红军的策略中这些土豪并不被视为普通群众,因此对他们的打击并不违背军队的基本纪律。红军在消除这些剥削阶级的影响后,会将其积累的财富没收,用于补充军队的经费。同时没收的土地会分配给当地的贫困农民,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红军在农民中的声望和支持。

当地农民看到原本压迫他们的土豪被红军打倒,他们的土地又被重新分配,自然对红军充满感激和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道义上,还体现在物质上,许多农民主动提供食物和庇护,甚至加入红军的行列。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此外红军对于土豪的处理也相对公正和有序,他们通常会通过调查确认土豪的剥削行为,确保不误伤无辜。通过这种方式,红军不仅解决了物资短缺的问题,还巩固了其在农村基层的群众基础,为后续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31年的关键时刻,共产党作出了重要决策,委派毛泽民负责筹建国家银行,这是为了巩固苏区的财政基础和货币体系。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毛泽民身边仅有四名同志,他们共同肩负起统一苏区财政、调控金融、稳定经济和支持红军作战等重任。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毛泽民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个小团队培养成了一支能够应对复杂金融任务的队伍。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家银行很快开始了正式运营,毛泽民也成为了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银行的行长。

银行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发行新的货币。由于党在防伪技术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首批发行的纸币很快就遭遇了假币潮涌的挑战,这对苏区的市场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毛泽民在这一危机中迅速作出反应,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纸币中加入特定数量羊毛的想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货币的防伪性,还成为了一种简易有效的鉴别真伪的方法。透过光线可以观察到纸币中的羊毛纤维,而用火稍微燎一下纸币,就能闻到羊毛烧焦的特殊气味。这一策略成功遏制了假币的流通,保障了苏区货币的稳定。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在1938年至1940年这一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王稼祥和周恩来在这两年分别从莫斯科带回的30万美元,成为了中共中央缓解财政紧张的关键资金。同时胶东地区的地下党和革命队伍通过从招远金矿提取的黄金为延安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特别是在1940年胶东特委向延安送去了超过2万两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央在物资上的困境。

由于八路军坚持抗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许多人主动捐款,并有众多热血青年前往延安加入抗战。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对解放区实施了严格的物资封锁,导致解放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即使是毛泽东、王稼祥等领导人,也不得不以黑豆汤作为日常食物,战士们的生活更是艰难。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又没有经济来源,庞大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

在这种困境中毛泽东发起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还特别指派一些人员前往大城市进行商业活动,以解决物资短缺问题。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解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在武器装备制造方面也实现了自给自足,如子弹和枪支的本地生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