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梦想破灭,21岁步入歌坛
1972年的包头,煤矿林立,烟尘弥漫。杨坤生在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打工、种地维持三口之家生计。
在父母眼中,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他们的规划很简单——让杨坤老实进工厂,安安分分过一生。
小杨坤却不想锁死自己的人生在贫瘠工厂,电视机里五光十色的舞台和身着亮片礼服的歌星才是他全部的向往。每逢父母外出,他便偷偷打开电视机,一遍遍模仿屏幕中歌者的动作。
杨坤害怕父母的斥责,只敢趁两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练习。当父母脚步声靠近,他便立刻关掉电视,装作在做家务事。
1993年,高考结束那天,杨坤鼓起勇气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他要学音乐。然而顿时而来的便是父母难以置信的怒斥:“上什么音乐学院?唱歌能挣钱吗?”杨坤只得泄气放弃。
别无他法,他进了当地一家工厂,成为了一名焊工学徒。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的工作让他感到枯燥而痛苦,工业车间里噪音的轰鸣声让他更加想念青葱岁月里电视机传来的悠扬歌声。
直到21岁那一年,杨坤终于鼓足勇气,逃离了父母为他订下的囚笼般的生活。他辞去焊工工作,加入了文工团,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歌手。
舞台灯光打在身上柔和而温暖,似乎终于驱散了他内心多年的寒冷。
北漂打拼,精神崩溃边缘
26岁那年,杨坤离开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北京这个大都市。刚开始,五光十色的夜景和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让他眼前一亮。
然而很快便是漫长的黑夜,清冷的月色映在他狭小阴暗的出租屋里。没有亲人,也没有兄弟,杨坤只能蜷缩在硌人的木板床上,努力想象着北漂生活即将到来的美好。
白天,杨坤在一家不起眼的歌厅谋生。他唱着唱着,就开始质疑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是否真的适合用来实现他的音乐梦。
歌厅老板要他陪客人喝酒闲聊,他不肯;老板便故意刁难,扣他工资。杨坤宁愿受罪,也绝不服软。他靠着仅有的一点点收入勉强生存,住的是歌厅楼上的阁楼,仅15平方米,还常常被老鼠光顾。
有时,他会连着几天只吃一片面包,然后把省下的钱全买烟。这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安慰。
就在杨坤觉得北漂生活已经到达绝境、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有天在歌厅偶遇了多年未见的文工团老友白雪。重逢的喜悦一时冲淡了杨坤所有的不快。
白雪收留他和她同住一间房,免去了他的房租之苦。白雪照料他的衣食起居,让他这颗躁动不安的心终于有了停歇。
然而,好景不长。朋友们开玩笑他是“靠女人吃软饭”,杨坤愤然大怒与白雪翻脸。他再次无家可归,整日蜷缩在歌厅的厕所创作,在极度消沉和绝望中等待黎明的破晓。
成名傲慢态度,三番五次“点评”惹祸上身
2002年,《无所谓》一夜爆红,杨坤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电视台争相邀请,商演接踵而至,身价也水涨船高。
月入数十万让杨坤欣喜若狂,他买下了中心城区一套高级公寓作为新家。朋友聚会时,他总喜欢高谈阔论当下年轻歌手的短处,仿佛自己已站在人生巅峰。
杨坤最看不惯的,是那些通过选秀出道、依靠外表红的偶像歌手。他公开表示李宇春把国民审美“降了一降再降”,并多次翻唱李的代表作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好歌手。
杨坤的言论立刻招致李迷强烈愤怒,他们群起攻之,痛斥杨坤妄自菲薄、心胸狭隘。
也许是得意忘形,杨坤的口无遮拦并未就此打住。他甚至公开表示“刘德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手”。这句话直接触怒了刘德华的广大歌迷,杨坤演出时反复被粉丝高喊“刘德华”名字驱赶离场。
杨坤一度极度崩溃,不得不低声下气解释“刘德华的演技太强大,影响了人们对他唱功的判断”。然而,他的语焉不详换不来公众谅解。
杨坤越想自圆其说,粉丝们对他越是忍无可忍、愤怒难平。
种种言行最终让杨坤付出了惨痛代价。他再无商演可接,只有涯 Market 社群平台的电商直播勉强维生。
当这位中年男子孤零零对着冷清手机镜头吆喝销量时,他已然暮气沉沉,内心无尽惆怅。
社会抛弃之人,从巅峰跌入谷底
如今的杨坤,已然淡出公众视线,成为一名无人问津的过气歌手。他像一颗流星,迅速自人们记忆中褪色。杨坤再也无机会站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舞台,唯有在一些荒郊野外的农村酒席上吟唱,度过他中年清冷的时光。
更让他社会形象跌入谷底的是,此前杨坤被目击在酒席上强扯一位女士不放。微醺的他死死抓着对方不肯松手,用力过度让女方痛呼求救。
视频一经曝光,舆论哗然。大家指责酒后乱性、不检点,纷纷在评论区敲字“渣男”。杨坤一时间无地自容,销声匿迹。
人生在世,最怕从云端跌落泥潭。更年期的杨坤整日郁郁寡欢、酗酒以解,许下的歌迷们也统统离他而去。此时此刻,他才后知后觉体会到“物极必反”的真谛。
想当年自己目空一切恃才傲物,几番妄评乐坛同行惹来无数异口同声的唾弃。如今报应来了,他才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杨坤还在机械地重复他衰老的人生,可惜一切已经悔之晚矣。少年时他妄自尊大,如今却只能在黄昏独自暗自叹息。
他再无法重拾往日风光,除了眼睁睁看着曾经的一切在他面前轰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