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新四军与国民党的较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共赴国难。然而,蒋介石集团却对人民军队始终充满敌视,尤其要限制甚至消灭在江南的新四军。在江南监视新四军的国军竟然要新四军帮助运送50名干部到江北去。但是这些人在新四军驻地耳濡目染一个月后竟都成了拥共人士,充分证明了我党全心为民族抗战的影响力。
自从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被迫承认了我党政权和所领导武装的合法地位。但他先在改编陕北红军问题上屡次使出诡计,我党据理力争才确保了将陕北红军整体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然而,在如何改编江南游击队的时候,蒋介石就竭尽全力要扳回一局。他料定这些人已经长期脱离我党直接领导,且分散在各地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国民政府故意在改编这些武装时提出苛刻条件,有个别游击队甚至在这一时期被国军消灭。直到淞沪会战打响后的10月12日,蒋介石才同意将南方八省幸存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由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的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1938年3月,叶挺带领新四军军部来到皖南,各支队伍集结后改编为4个支队,约1.03万人。与陕北的八路军相比,新四军不仅力量更加弱小,而且改编初期国民党当局甚至连军服都不愿提供,每月下拨给新四军的军费仅8万元,不及国军嫡系一个师的维持费。新四军在皖南的活动空间同时被国军第三战区的主力部队和日军包围,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生存并发展壮大,新四军开始向苏北方向发展。
在这个关键时期,蒋介石派冷欣去茅山就近监视新四军江南部队。冷欣是黄埔一期生,虽然名气不如胡宗南和徐向前等人,但在1937年抗战爆发时已经成为第三预备师少将师长。尽管冷欣爱国不欺压百姓,但对共产党却极端仇视。蒋介石和顾祝同希望冷欣在苏南发展壮大,从而挤出新四军,甚至与日军合力将其歼灭。
冷欣到任后,选择广德县田里戈村作为驻地,距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只有十几里。他希望能随时探查新四军的动向,并得到新四军的保护。他还主动拜访陈毅和粟裕,并与新四军举办过几次联欢会。然而,随着蒋介石将3个主力师划归给冷欣,新四军的力量处于劣势。粟裕意识到,蒋介石妄图在苏南像在皖南那样把新四军困住。为了保护新四军的发展,粟裕下令加强练兵,并要求迅速将每个连扩充到120人,以备应对日军和国军的挑战。
新四军自愿帮助50名国军干部过江到苏北的事情,让陈毅和粟裕既欢迎又警惕。尽管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风险,但为了和冷欣搞好关系,陈毅和粟裕决定接下这个任务。这50名国军干部与新四军一起生活,一起训练,每天一起出操。他们的相处期间,使这些人被新四军的精神所感染,最终成为拥共人士。这充分说明了我党对民族抗战的影响力。
国军对新四军的敌视始终无法阻挡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发展。尽管蒋介石集团一再试图策反我党的将领和干部,但我党坚守初心,以全心全意为民族抗战为原则,最终赢得了人民军队的支持。与此相对比,蒋介石集团因私利多次对人民军队进行限制和消灭的企图,最终成为历史的耻辱。抗战胜利后,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证明了人民军队的忠诚和实力,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