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拉美记者曹璇。
拉丁美洲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丛林所在地,气象学上的著名概念“蝴蝶效应”就是以这里的蝴蝶打的比方。在采访巴西“一带一路”项目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公司一边勘探,一边对巴西亚马逊雨林中丰富的动植物进行保护。
巴西米拉多尔项目中方负责人孙俊(记者曹璇 摄)
孙俊和他的同事们(记者曹璇 摄)
孙俊:因为工区里面有很多野生动物,有蛇。所以要穿上这些护腿。这种工服上面有反光条,一旦遇到危险,或者有什么状况的时候,大家能及时找到。
说话的是巴西米拉多尔项目负责人孙俊,他2004年一毕业就到拉美工作,一干就是19年。孙俊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的是巴西东北部马拉尼昂州一个经济区块的地下天然气勘探工作。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刚来巴西时,自己是毛头小伙子,很难得到巴西当地公司的信任,但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着“绿色勘探”的理念,最终让当地人认可了中国企业。现如今,他们已经做到了巴西业内最好的公司之一。而记者也记录了他们工作的日常。
孙俊:帕德里克,你们先沿着国道往前开,到前方需要拐弯的时候,我会通知你们。看见了吗?大家正穿过草地进入那片雨林,那里会有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植被。
巴西同事:我肯定那片雨林有需要注意的植被,就是现在人群移动的地方。
巴西同事:我也这么认为,到那边后我们要高度注意。
巴西马拉尼昂州天然气勘探项目地(记者曹璇 摄)
孙俊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的天然气勘探工作,就像是在为地球做“CT”,而这个项目最特别的就是在环境保护上的高标准。他们的工作包括测量、钻井、地球物理资料收集。整个施工区域约46000平方公里,地表分布有热带雨林、灌木林、牧场和农作物等。每天有6个班组同时作业,每个班组负责2公里的长度。
孙俊:这个就是我们在这里发现的珍稀保护动物,是当地的蜘蛛。我们的动物学家首先会拍照记录,一会儿我们会放一个标记,通知后续工作的队伍更加注意,避免导致任何对动物栖息产生影响的行为。
项目地发现的保护动物蜘蛛(记者曹璇 摄)
孙俊说,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不仅高于行业标准,也高于合作方和当地法律的要求。在清理线路的过程中,他们会尽力压缩到最窄的距离。后面的勘探队伍,都只能按照这条路线走。“这是我们为了测量清线宽度究竟是多少,因为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清1.2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只有80多公分,不到90公分,也就是说我们的标准都是高于法律规定,以及当地环保要求的标准。”
项目环保团队还配备了6名动植物学家负责施工区域中的动植物保护。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经记录了2256种植物和517种动物,其中不乏美洲豹等当地政府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这些数据也会送交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用于对当地生态的研究。
项目环境检测员路易斯·平托:自然环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中国公司对我们国家的环境和人民都很尊重,每天都会在开会时传达保护环境的理念。
项目环境检测员路易斯·平托(记者曹璇 摄)
在不用勘探的休息日里,孙俊还会经常带着团队成员走进当地学校,和师生们一起探讨环境保护的话题。
巴西当地中学老师露西艾尼: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对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来说都是,我很荣幸能与这样优秀的公司建立友好的往来。
在采访的这几天,正好赶上项目的巴西经理马丁过生日,同事们为马丁举办了一场生日会。
孙俊的团队为巴西项目经理马丁过生日(记者曹璇 摄)
孙俊:巴西人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足球,我们中国人也一样。我们也喜欢足球,也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所以我们也经常会一起过生日,一起搞个Party。一起聊音乐,一起谈足球,增进双方的了解,拉近双方的距离。
以上就是总台记者曹璇在巴西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拉美总站记者 曹璇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李天娇
记者丨曹璇
编辑丨杨波
供图丨总台拉美总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