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其在中亚地区的领土被拆分为了五个国家。
随着这些国家的独立,中亚地区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其中,哈萨克斯坦依靠着与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逐步发展成了地区性大国,成为中亚五国的“领头羊”。
01 苏联解体后的哈萨克斯坦
随着苏联轰然解体,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许多曾经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不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中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却表现得较为平和低调,没有掀起太多波澜。
不过在那个寒冷的1991年,苏联倒塌的过程当中,中亚五国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当时来看,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五国,在苏联当中的地位主要是原料的提供商。
但是同时受制于苏联庞大但滞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中亚五国的原材料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在国际市场当中售卖原材料,对于哈萨克斯坦等国有着更大的收益。
因此在决定去留的问题上,中亚五国的答案是“好聚好散”。
随着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哈萨克斯坦在这一背景之下也宣告独立,成了一个新的国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巨大的困局。
在当时来看,苏联国内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其国内商品的生产被分割成为多个环节。一些加盟国,有生产的工厂没有原材料产地。一些加盟国,有生产原材料没有工厂。
哈萨克斯坦在这一时期,正是遇到了这一困境。
这也就直接导致哈萨克斯坦陷入了经济上的“寒冬”。苏联解体之前,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大约是420亿美元。
1993年,哈萨克斯坦退出苏联时期的货币体系,独立发行货币“坚戈”。
和大部分的加盟国一样,在与苏联分道扬镳之后,哈萨克斯坦也逐步开始加入了国家的“私有化”浪潮。
原本归属于国有的集体资产被贱卖并且私有化,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开始搞民主化,进行选举。
这也就导致了其经济断崖式的下跌,在1991-1995的五年之间,哈萨克斯坦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快速进入了一个急速下跌的衰退周期当中。
二十年后的2003年,哈萨克斯坦全国的GDP总量仅为200亿美元左右,相比于1991年的“巅峰”近乎腰斩。
苏联的解体和哈萨克斯坦本身的独立,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并非富裕的生活,而是漫长的经济寒冬。
同时带来的恶性后果包括但不限于恶性的经济通胀,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飞速上涨。面临的问题给人民带来了切肤之痛,成为一代人无法抹去的悲伤记忆。
这些情况也几乎成为中亚五国面临苏联解体所面对的共同困境。诚然苏联时期帮助哈萨克斯坦建设的强大的军队,完整的棉花生产种植体系和能源开采机制。
但是同时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缺乏使得其国内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大量需要进口。同时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哈萨克斯坦脆弱的经济体系也面临着极大冲击。
可以说,虽然有着一些基础。但是从整体来看,苏联解体带给哈萨克斯坦的除了独立之外,还有经济上的“烂摊子”,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02 美国中亚战略的重要部分
在脱离了苏联之后,哈萨克斯坦在国际政治上开始向美国进行积极的靠拢。
并且在美国的帮助之下逐步实现了自身经济上的复苏,在这一基础之上成为中亚五国的“领头羊”。在地区政治局势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时苏联宣告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的时候,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承认其主权的国家。双方在这样一个互相认可的基础之上,很快就建立了较为不错的双边关系。
对于美国而言,随着苏联宣告解体。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暂时得到了稳固,因此需要在各个地区寻找合作的合作伙伴以维持其世界霸权秩序的统治地位。显然就中亚地区而言,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当时的哈萨克斯坦经济已经陷入了危机当中,急需新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来帮助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上的迭代。
因此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双方之间也实现了互利共赢。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面临着下滑的压力,但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在总统扎尔巴耶夫的带领之下。很快就摆脱了这一发展当中的阵痛期,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经济增长。
当初,哈萨克斯坦政府为了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得已将自己的国有资产贱卖,造成了巨量的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并非毁灭性的打击,更多来看更像是发展当中所需要必然去面对的改革阵痛期。
后来在经过哈萨克斯坦总统巴尔扎耶夫的领导之下,哈萨克斯坦最终成功夺回了对于自己核心国家资产的控制权利,同时获得了来自西方的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成了美国在中亚地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员。
美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得哈萨克斯坦实现“无核化”。尽可能降低这个前苏联加盟国因为存在核武器,而对于其国家安全和战略部署产生较为直接的威胁。
当时来看,虽然哈萨克斯坦占据的领土面积并不算大。但是却继承了苏联大量的核武器,同时其境内存在谢米核试验场,当初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就是在这一试验场进行试爆。
所以综合来看,当时的哈萨克斯坦是具备核弹头,导弹研发以及长距离投送核武器的能力的。
偏偏在当时,哈萨克斯坦经济情况不太好,政府局势较为动荡。美国虽然一手主导了肢解苏联的“颜色革命”,但是直接爆发核战并不是其战略需求。
如果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出现变化,导致核武器失控。这一点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美国选择对于哈萨克斯坦进行援助也成了一种必然。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脱离苏联之后,哈萨克斯坦的领导层也十分清楚自身的战略定位。
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存在是合理的,但是想要学习苏联和美国硬钢,显然是不现实的。
于是在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的谈判之下,最终形成了哈萨克斯坦消除境内的核武器以及核设施,实现国家“无核化”。美国则采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哈萨克斯坦重振经济这样一个对于双方都比较有利的方案。
最终,哈萨克斯坦自身拥有的核武器被全部转运到俄罗斯境内。同时其境内原本存在的核装置以及核试验场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共同帮助下,被炸毁。
从这一经济角度来看,哈萨克斯坦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难怪美国愿意履约为其提供各种支持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需要在中亚地区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一个稳固并且不排斥美国的哈萨克斯坦更为符合美国的利益点。
总体来看,美国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苏联遗留的核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在这两点的共同作用之下,美国选择在各个方面去帮助哈萨克斯坦也就不足为奇。
美国对于哈萨克斯坦的援助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方面。自从哈萨克斯坦宣告独立以来,美国对其直接经济援助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同时美国还是哈萨克斯坦第三对外投资来源国,累计投资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建立了超过20个大型企业。
同时,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利用方面,双方也维持着较为良好的合作。哈萨克斯坦境内有相当一部分油气公司的开采与勘探技术,正是来自美国的帮助。
作为回报,2001-2014年间,哈萨克斯坦曾经向美国空军开放领空,以帮助其打击塔利班。其境内在2018年还曾经建立过美国军队向阿富汗方向的物资中转站。
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依靠美国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援助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同时美国也收获了一个位于中亚核心地区“哨所”,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打击恐怖组织,还是遏制俄罗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3 哈萨克斯坦的平衡术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希望通过“美式民主”来建立一个更为亲美的哈萨克斯坦,并且在中亚地区攫取更大的利益。
不过这一计划被哈萨克斯坦所阻碍,在其第一任总统巴尔扎耶夫执政的30年之间,采取了大量手段来避免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
在1991年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曾经深受“三股势力”的毒害。因为苏联解体,政府丧失了对于地方的控制权,许多邪教组织开始冒头,并且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努力之下,建立了宗教机构注册管理制度,取缔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不合法的宗教组织,这一问题才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解决。
2005年,哈萨克斯坦反对派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之下,彻底将时任总统巴尔扎耶夫架在了火上烤。
颜色革命似乎即将爆发在这个中亚国家上。巴尔扎耶夫强硬手段将这场风波镇压,通过立法和宣传多重手段,度过了这一关。
自此之后,哈萨克斯坦政府对于颜色革命有了更深的防范意识。一方面鼓励公民和政党进行参政议政,另一方面加强了国内的内容审查机制,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除了颜色革命之外,哈萨克斯坦还需要面对的就是民族问题,因为哈萨克斯坦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其境内主要民族包括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其中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北部地区。虽然两族之间一直还算和平,但是哈萨克斯坦对于民族问题是较为警惕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其首都从南部的阿拉木图迁都到北边的阿斯塔纳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当然迁都除了民族问题之外,还要考虑就是城市的发展问题。当时来看处于山谷当中的阿拉木图已经难以继续扩张,城市发展潜力有限。
相比之下,阿斯塔纳地处平原地区,交通更为便利。同时靠近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产区,成为新首都也情有可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哈萨克斯坦作为地区性大国,在自己放弃了拥有核武器之后,在地缘政治的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
因为从地理区位来看,其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五常之间的夹缝当中,同时其依赖油气资源出口,因此不得不仰仗美国的鼻息加入国际经贸体系。
在这三个世界大国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维持好平衡的状态,这也就是哈萨克斯坦的生存之道。
经济上和美国合作,军事上向俄罗斯靠拢的同时积极加入中国的经贸合作体系。这是哈萨克斯坦给出的一个答案。
一方面,其经济上加入了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也接受来自美国的投资和经济援助。
另一方面军事上,哈萨克斯坦则表现得更亲俄。双方之间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各类军事演习,同时签署了军事合作条约。
可以说军事上的哈萨克斯坦,无疑是更亲近俄罗斯的。这种经济和军事上的分割,可以说是哈萨克斯坦的“立国之本”。毕竟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这也就显出了哈萨克斯坦的聪明之处。
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哈萨克斯坦在国际政治上有着自己的立场和底气。
其能够在中美俄这些大国的博弈当中斡旋至今,并且保持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中亚五个国家的“领头羊”,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