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处是江南

作者:江湖夜语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大约三年多以前,教女儿学诗,学到很多有关江南的诗句,女儿问我:江南在哪里?她说她也想去一趟江南。在我的读书年代,曾经最神往的,又何曾不是江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关于江南的地域范围的讨论,觉得有必要写一下江南。

江南是什么?江南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江南是“杏花烟雨”,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何处是江南

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

江南,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

根据中国的地理划分,长江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指湖北宜昌以上的部分,由于流程主要在四川省境内,古代称之为“蜀江”;中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到江西九江湖口这一段,由于流程主要在湖北省境内,故古代称之为“楚江”;下游是指江西九江湖口以下到出海口,即所谓的“扬子江”。

现在的江南,准确来说,指的是长江下游以南(即扬子江以南)的一部分区域,包括江西九江、上饶两市;安徽南部的黄山、池州、铜陵、宣城、芜湖、马鞍山;江苏南部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上海。

何处是江南

然而,不同时代的江南,又是不一样的。

两晋以前,江南的概念比较广泛,主要指长江、洞庭湖以南以及赣江流域等地区,也就是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和湖南省。那个时候,长江下游以南,被称为“江东”。

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当时江东所在的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大批中原士族选择在那里定居,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经过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江东建康(今南京)的五代经营,江东取得较大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富饶之地。

到了隋朝,为了加强帝国对财富的控制,将帝国的财富,从富饶的江东经运河,跨长江,沿淮河、汴水等水路顺利的运到当时的帝都洛阳,隋炀帝杨广大修运河。隋炀帝最终也死在了扬州,后人把隋炀帝大修运河的目的归结于游山玩水,其实多少有点冤枉了他。

可惜,大运河还没有发挥其经济价值,隋朝就已经草草灭亡了。

唐宋时期,大运河的作用才真正发挥出来。这个时候,江南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两晋以前的概念基础上,加入了江东(即现在的江浙一带)。

这一点,从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名称就可以看的出来。唐朝实行道制(国家最高一级的地方机构称为“道”),设“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带的区域;现在的江西则被称为“江南西道”。宋朝改道为路,实行路制,在唐朝道制的基础上,分别置“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这个江南东路的区域,正好与现在的江南地理概念比较接近。

另外,唐诗里也能找到当时江南这一概念的含义。杜甫写《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是杜甫在湖南一带遇到了暮年的李龟年,有感于王朝的衰落,以及个人与李龟年的落魄遭遇,写下了这首忆古悲今的绝句。可见,在当时,现在的湖南属于江南。

白居易写《忆江南》(三首)就不一样了,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江南在哪里,但在第二、三首,却很明确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中……”(吴中,即现在的苏州)。可见,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写的是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

何处是江南

江浙所在的太湖流域,本来就土地平坦,湖汊众多,物产丰富,在中原汉人“衣冠南渡”带来了先进生产力的加持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唐宋以下,太湖流域逐渐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宋、元时期,已是“太湖熟,天下足”。

元朝以后,帝国的中心定在了燕山脚下的北京。而经济重心又在南方的太湖流域,那么,漕运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修运河,大运河从太湖流域直通帝都北京。

清朝康熙年间,设置江南行省,范围大致上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浙江省北部、江西省东北部。这个时期的江南,已经跟湖南没有关系了。后来,江南省又分为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江西各一部。直到近代,在去掉江北部分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概念。

何处是江南

可见,不同时期的江南,所包含的区域并不一样。所以,江南又是一个历史概念。

古代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无论是物质的运输,官员的赴任,还是文人的游历、访友,主要靠坐船。前文说到隋炀帝修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改变了古代中国的地理格局及城市地位。有一个城市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城市,就是扬州。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扬州正好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也就是说,来自当时江南的物资和人员往来(包括两湖、两广、江西、安徽及江浙),都要经过长江支流以后,汇入长江,然后从扬州经大运河进入帝都。扬州,成了物流、人流的中转站。

何处是江南

诗人杜牧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写尽了扬州的繁华。诗人刘禹锡被贬广东清远下面的连州(现为县级市)二十多年,应朝廷召唤,经扬州返回帝都。在扬州,与同样响应朝廷召唤,从苏州返回帝都的白居易偶遇,写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诗已经清楚的表明了当时扬州的地位。

物流、人流的发展,带动了资金流的发展。从唐朝至清朝中晚期(国门洞开之前),扬州一直是帝国的经济中心(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大运河带来的区位优势,使得临近省份的江浙、安徽大量的商人去扬州经商(江爷爷、胡爷爷的祖上均是如此)。

来自江南的文人、商人汇集于此,将家乡的饮食、戏曲、建筑等文化带入进来,让扬州充满了“小桥流水”、“粉墙瓦黛”,把扬州建的跟江南一样。其结果,就是扬州虽然在地理上属于江北,但在文化上却已然是江南了。

何处是江南

所以,江南,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文化上的江南,除了前文说的地理上江南,还应包括位于江北的扬州。

毕竟,烟花三月,下的可是他扬州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