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做育儿博主8年了。

每每写到教育不只是刷题,还要去培养热爱,带孩子开眼界,甚至写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如何跟老师沟通时,都会有留言:这些只有一线城市才有,这些有钱才能做,这些只有好学校才会这样……

说实话,我打从灵魂深处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存在的,是最不应该按“阶级”,按“家庭收入”来区隔的;我也最不愿意听人说,教育就是拼爹,拼妈,谁家资源好,才能教出好孩子。

但我也当然清楚地知道,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抛开这些条件去谈教育,确确实实是空中楼阁。

不在大城市,缺少资源,家底并不雄厚的普通家庭,在教育和培养自家娃时,最该重视哪些问题,用怎样的策略呢?

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些思考,不敢说全对,希望抛砖引玉,对大家稍有助益。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01

描述幸福

第一个方法是“以终为始”,也就是想清楚,我们最后要把娃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来倒推,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达到目标。

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娃成为人上人?还是务实一些,养成能自力更生,养活他自己就行了。

其实把这些答案都归拢一下,相信天下大多数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孩子以后幸福就好啊。

那,什么是幸福呢?

父母自己现在的生活,算是幸福么?如果算,幸福在哪里?如果不算,差距又在哪里呢?

第一条建议,就是父母来认认真真想一想,分析一下,幸福生活的10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一本正经地讨论“幸福”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们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都不自觉地在用自己和自己看到的、接触到的“其他”人来作为标准的:  

我就是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所以现在吃亏吃大了……

读书有屁用啊,那个那个谁,高考成绩比我差多了,没考上大学,在酒吧街开了个烧烤店,但现在呢,我挣这点死工资,人家开着豪车住着大房子……

这种碎片化的“经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我们给娃做教育决定的各种瞬间——买哪个绘本,花多少钱去上兴趣班,考大学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但一切碎片化的经验都是充满矛盾的,而且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张三是成绩好考上了清华所以比我过得好;

李四是高中都没上完就去开了奶茶店,也比我过得好;

那到底还要不要鸡娃呢?

还有最多的情况是:王五是家里拆迁暴富了,赵六是长得好看嫁了有钱人,牛七是脸皮厚爱拍马屁……

别人的成功我都复制不了啊?那我又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成功呢?

我们普通人最大的普通之处,恰恰在于,我们没把握,哪条路最可能通向成功;而普通家庭能投入的精力和金钱都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试一遍,所以又格外需要确定性。

这也是为啥,刷题鸡娃,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对于普通人,高考这条路,确定性最大。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与此同时,即使最最鸡娃的家庭,心里也知道:光有分数好像也不够……

天啊,真难!

是非常非常难,所以我才非常非常建议,越是普通家庭,越要先放下“成功”,而去讨论“幸福”。

世上成功的人本来就不多,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一点。

我们没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杰出人才,拥有成功的人生,那我们就好好回头想一想,哪些“确定性”因素,能让娃活得更幸福一些。

请父母们,认真地,真诚地,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经验,自己的三观来列一张,幸福的10大要素表:

1、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保障自己和家庭生活……

2、身心健康……

3、有良好的亲密关系(比如家庭和谐)……

4、有自我价值感,觉得工作和生活是有乐趣的……

5、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

6、对世界、社会和身边的人,持乐观态度、有安全感……

7、……

8、……

9、……

10、……

上面是我想到的几个要素,而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这些要素一定是不同的,需要大家自己去讨论,寻找、定义。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一条一条列下来了,就可以一条条来确定:

第一条,经济基础是确定的,非常重要的,培养方法,下个小章节再讨论。

第二条,身心健康,当然也是肯定确定一定重要的,必须落实,那就再来细化拆分:

身体健康必须保障,那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持体育锻炼,这两条就是“确定性”,这两条上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一定能让我的孩子以后活得更幸福一点,而且这项投资的收益长达一生,那就重点考虑。

心理健康说起来比较玄乎,普通家长又不是心理学家,啥才叫“心理健康”?其实换个词大家就都明白了——性格好。

当然了,这个“好”的关键不是“爹妈和别人觉得好”而是“双向的”。

我就是生了个内向敏感的孩子,那教育的重点就是,让这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在各种场合下觉得都能觉得“不难受、我挺好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表现自如,而外界看到了孩子“挺好、自如、正常”自然也就会反馈出“我们也挺好的”。

性格决定命运,普通人家的娃家里没有矿,不会受到社会评价体系的额外照顾,那就得自己对自己更好点,也对世界释放更大的友好。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我在列表的三四五六七条写的内容,有“亲密关系”“自我价值”“兴趣爱好”“安全感”等等,这些大家不用都同意,而完全可以每个人,每个家庭自己讨论总结排序。

当《我家的幸福10大要素表格》出炉以后,大家一定会发现,原来教育孩子并不需要只盯着学习成绩,盯着”成功“,盯着成功会让普通家庭充满焦虑——因为我们不确定付出那么多,到底孩子能不能成功。

但是盯着“幸福”,我们的每一份付出,每一点投入几乎都会有正向的结果——成功是跟别人比出来的,我们可能再怎么努力都比不过;但是幸福是跟自己比出来的,而且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我们都能找到让自己和孩子更开心和幸福一点的小妙招。

教育,本来就是帮助人类追求幸福的路径啊。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02

竞争的核心数据

我从不否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孩子没有挣钱的基本能力,生活不可能幸福,所以,教育是一定要培养娃挣钱养活自己,建立经济基础的能力的。

在很多家长,尤其是普通家庭的父母眼中,这是教育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死死抓住不放的功能——而且只知道一种方法,好好学习,考到高分,考进重点大学,然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多挣钱。

事实的确如此,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的人,找到好工作、挣到更多钱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一些。

问题是,怎样才算好大学?一本?还是211、985呢?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呢?

点击可放大↓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以上是2022年全国高考录取的比例,一本录取率最低的河南,只有7.8%,211、985的录取率加起来,只有5.2%,100个娃里只考上8个不到——这真的是独木桥了。

大家可能也都看出来了,录取率也就是竞争的激烈程度,跟人口有很大关系,人口大省的竞争也相对更激烈一些。

既然咱们讨论的基础是普通人家,那也就不太可能为了娃高考竞争小点,就去争取落户北京上海,或者举家搬迁到天津和宁夏。

当然了,高考的数据是在不断地动态变化中的,我女儿小D离高考还有10年,更小的娃们因为出生人口数量的降低,面临高考和就业的压力,可能都会变小。

但要关注竞争的核心数据这件事,对于普通家庭,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越是在竞争难度高的地区,在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家长越容易出现自古华山一条路,砸锅卖铁也要鸡娃的心态,但显然,这存在更高的风险。

自身不是“考一代”,对高考没有把握,只能听学校、听培训班甚至是听各类网红鸡娃法的家庭,要尤其警惕唯分数论——一直就告诉孩子,你除了学习,除了考试什么都不用管。

到了高三才发现,一本是绝对不可能了,到了高考结束后,才去关注全国到底有哪些二本院校,有什么专业,那真的就为时已晚,属于瞎撞大运了。

让娃考上好大学,最终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所以越是普通的家庭,越在高考竞争强的地区,越要有绕过高考去关注“就业”的敏感度。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怎么关注呢:

1、从小关注孩子的“热爱”,带孩子一起了解各种职业,及时发现我的孩子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提前了解全国各个高校的相关专业——注意,不要只盯着一本。

这也是我从去年开始做《大J职介所》的初衷,希望帮助大家看到更多职业的可能性 点这里查看专辑

2、对身边亲朋好友和所在城市的就业情况,保持好奇,人脉网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属物,相反,信息没有那么灵敏的普通人,更需要刻意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人,身边人们干着怎样的工作、收入情况如何,入职条件和困难程度如何,这些事情提前去多打听,对娃一定有好处。

3、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保持开放的态度,用平常心对看待“学一门手艺”这件事:对于我们80后来说,有同学考上卫生学校、警察学校、旅游专科学校等并不算稀奇,但在202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92%,本科录取率超过40%的情况下,家长们心里很难把“学手艺”当成一个正经出路。

但近10年来,大陆政府一直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4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2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

眼下的中专、技校和各类职业专科院校教学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让人完全满意的程度,但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代孩子离高考还有10年左右,如果真是普通人家,就绝不该忽略掉这条10年后一定变得更宽更直的出路。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4、关注“新兴职业”的信息,关注政府部门的就业信息——学会用政府网站而不是道听途说,之前就有多篇文章提醒过大家,看教育政策,找教育资源,不妨直接去看看教育部的网站,而不是听各种营销号、培训班来解读。

同样,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网站,多看“国字头”的新闻,都是避免被忽悠的好办法。

03

父母不一定是孩子的起跑线

聊完了幸福,也聊完了竞争数据,最后想跟大家说说“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句话。

这句话里有一层含义,我非常赞成: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是有影响的,父母如果重视自身的提升,那孩子也会得到提升。

但其中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父母的条件好,孩子的起跑线就高,父母条件一般,孩子好像就不行……

这话我并不同意——任何一代人的起跑线,都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前一两年,总看见一批制造焦虑的故事——谁谁谁两口子清华双博士,都是上市公司高管;

他们家娃还没上小学,就在看“核反应”的原理啦,这才是人家海淀牛娃的标配……

可现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基站已经几乎覆盖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了啊,打开一个最最便宜的智能手机,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搜到“核反应”原理的动画。

抖音快手和B站上,不仅有俗不可耐的搞笑视频,还有中科院院士、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们,给孩子们讲科学、讲艺术、讲历史、讲社会、讲宇宙、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都说教育就是拼爹妈,其实父母普通,家底不厚,也有好出路

今天,每一个孩子的起跑线,都可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核反应原理这种东西,不是啥海淀牛娃的知识标配,是这个时代,每个孩子的知识标配而已。

带孩子开眼界,让孩子体验丰富的人生,拥有更高远的理想,并不一定需要花多少钱。

哪怕就是把我们这个小小公号里推荐过的各种免费视频、音频、网站资源等用起来,都足够让一个“小地方”的孩子相信,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大,对他来说,都是敞开的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