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场|从“台球神童”到“中国一哥”,丁俊晖刮起中国斯诺克的一阵风

今天,丁俊晖36岁了。

他没能在巡回锦标赛更进一步,用胜利当作自己本命年的生日贺礼。但两天前,获得直通克鲁斯堡的席位,也足以成为丁俊晖的慰藉了。

他以天才之名横空出世,职业生涯里赢得了14个排名赛冠军,其中包括3个英锦赛冠军和1个大师赛冠军。当然,厚厚的荣誉簿上还写着这一串数字——616杆单杆破百,6杆147满分,曾经登顶世界第一……

纵使这几年坎坷不断,他依然是斯诺克这项运动历史里,毫无争议的亚洲第一。

他是“台球神童”,也是“中国一哥”,孤身一人扛起中国斯诺克的大旗。而这个月,世锦赛即将开打,“追梦人”丁俊晖又一次向他的大满贯梦想发起冲击。

正如他所说得那样——“时间慢慢来,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与努力。”

台球神童,一朝成名天下知

中国公开赛,是丁俊晖成名之路的起点。

2005年4月3日,他9比5战胜了“台球皇帝”亨德利,让斯诺克排名赛冠军榜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当时,他只是一个刚过完18岁生日,世界排名只有51位的小将。职业生涯两年多来,他排名赛最好的成绩不过是进入十六强。

但那一次,持外卡参赛的他一路过关斩将——资格赛5比2战胜了马克·戴维斯;首轮5比0击败世界排名第8的艾伯顿;第二轮5-4赢了宾汉姆晋级八强,创造个人排名赛最佳战绩;生日夜“中国德比”5比2轻取世界排名第25的傅家俊挺进四强;半决赛中6比0横扫前世界冠军、现世界排名第7的达赫迪;决赛更是9比5击败了前世界第一、斯诺克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手之一亨德利。

仿佛时代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台球神童”,必将在未来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于是,便提前在家门口为他铺好了红毯,他也踏着自信的步伐,一路迈了过去。

在中国斯诺克的历史里,从来没有这样的人,有过这样的关注度——央视台统计决赛的收视有1.1亿;从年轻人到老人,无数的人开始聊起这项运动;更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去沿着丁俊晖的路,去造就下一个神童……

赛后,丁俊晖曾经这样说,“我会努力去夺得世界冠军。希望自己能在斯诺克比赛中像姚明一样有影响力,为中国争光。”

后来的故事也证明,他的确都做到了。

球杆一断,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

以“神童”之名出道,丁俊晖这些年孤身一人,独自撑起中国斯诺克的门面。

他曾踏足山巅,拿下冠军,创造纪录,让世界都记住那个中国“Ding”;他也曾跌落谷底,动辄两三年的冠军荒和多次一轮游,让他又多了一个“丁一轮”的称号。

但这一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丁俊晖心理上的那种负重感,好多年里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很多时候,丁俊晖会想起少年的自己——远离中国,疯狂练球。他用“封闭”来形容那时的状态,在丁俊晖看来,年少时参加比赛,他没有那么多冠军的想法,只有个很单纯的目标:赚钱。他还记得自己出去的时候,家里所有的钱不过是500还是800镑。他把赢球(赚奖金)作为养活自己的方式——“我只能这么想,这么想让自己轻松一点。”

这种话题,似乎听起来尤为沉重,可丁俊晖却说得非常轻松。

“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掏空,让你自己一手再弄起来的话,你肯定不愿意。没办法,环境造成的。”

在他终于可以赚到各种比赛奖金,不再发愁基本的生计后,他又被各种言论所累。其实,他并不是个特别善于处理这些的人——从小,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对球台8小时,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哪怕他18岁了中国公开赛夺冠时,他都没有自己的手机。所以,当真正走出去,发现这个世界除了真心为你好的人之外,还有一些心怀恶毒之意的人时,丁俊晖的内心就会变得极其敏感和割裂。

所以,有时候他不苟言笑,有时候又看起来像没睡醒一般。那是他的方式,披上与世隔绝的“盔甲”,去抚慰舔舐自己的伤口,抵触外界的风暴。

但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他还是会陷入焦虑。看重比赛的结果,输掉比赛会很不开心……丁俊晖甚至会把整个输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遍,包括第二天、第三天重复来过。

没有比赛的时候,他也会做梦。丁俊晖曾经描述过自己做过的最可怕的梦——“我的球杆断掉了,吓死我了,球杆一断,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丁俊晖开始变得没有那么锋利了。

“现在如果输掉比赛怎么对待?”

“就过去了,不用想太多,不想了。”

“现在放得下吗?”

“放不下又怎样?”

世锦赛,最后未攻克的堡垒

八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当丁俊晖被问及“你觉得你的世锦赛冠军会什么时候来”时,他只回答了六个字:“不知道,突然吧。”

今天凌晨,丁俊晖不敌凯伦·威尔逊,没能在巡回锦标赛杀入决赛。

可他也完成了赛前直通克鲁斯堡的预定任务。作为三大赛中唯一未能被丁俊晖攻克的堡垒,获得直通世锦赛的名额,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曾经6次参加世锦赛资格赛,却只有2016年一次打进了16强,而13次作为种子选手出战,只有3次没能进16强。

这对他来说是个正面的暗示——又一次向世锦赛冠军发起冲击,按历史概率来说,他应该能走得更远一些。

这几个赛季,其实丁俊晖的状态难言出色。

他的排名赛冠军荒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为生涯最长,上一次夺冠还要追溯到2019年12月的英锦赛决赛。虽然上个月他获得了六红球世锦赛的冠军,但总体而言,他在排名赛的表现一言难尽。

哪怕这次获得了直通世锦赛的资格,明眼人也知道,也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在自己赢下一些关键场次和竞争对手纷纷掉链子的情况下,才成全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我们不必太纠结过程,毕竟竞技比赛看的就是结果。

当丁俊晖又一次推开世锦赛大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对他再一次燃起希望,就像我们这些年一直做得那样——他36岁了,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在斯诺克球员中也绝对不是老人,他还有时间和机会,一次次去向克鲁斯堡的最高峰发起冲击。

别忘了他在六红球世锦赛夺冠后的那句话,“谢谢所有人,时间慢慢来,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与努力。

是的,即便经历坎坷波折,他依然在追逐世锦赛冠军的道路上奔跑着。这一次,就是八年后那个“突然”的时刻吗?

中国斯诺克的灯塔

先问个问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中国斯诺克的?

也许,绝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不相同,但说起从谁开始关注中国斯诺克时,相信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丁俊晖。

在丁俊晖出现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斯诺克。斯诺克顶级赛场上鲜有中国球员的身影,每个比赛进前32的机会都没有。中国公开赛夺得生涯第一个排名赛冠军后,丁俊晖就曾表示,“中国选手在世界上没有这种成绩,在以前老运动员像郭华他们,打得最好也只是排世界九十多位,所以说这次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如果说第一个排名赛的冠军是丁俊晖对“台球神童”称号的初步兑现,那么后面一系列的突破,更是让我们惊喜——这种惊喜,不亚于姚明之于中国篮球,李娜之于中国网球。中国斯诺克选手可以在排名赛夺冠,中国选手可以夺得三大赛冠军,中国选手可以成为世界第一……这些之前无法想象的成就,丁俊晖都陆续实现了。

在一方球台一把长杆构成的斯诺克赛场中,丁俊晖从一众白人球员里生生杀出,已经创造出了我们很多年前压根不可想象的成绩。

扛着中国斯诺克的大旗,丁俊晖孤身一人走了多年,终于等来了他的同行者们。

他等来了赵心童,等来了颜丙涛,也等来了无数中国斯诺克的后辈们。现在外国媒体在提到中国斯诺克时,都不会忽略“中国军团”这股力量。他还在英国谢菲尔德成立了斯诺克学院,这是中国海外真正的第一个训练基地,后辈们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地方练球了。

我们感谢他,不只是他自己用天赋和努力打破藩篱,用成绩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斯诺克,更是成名以后,他像灯塔一样,照亮了后来者们的路。

“丁俊晖”早已不只是一个人名,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中国斯诺克最辉煌的开端。而他,就是那个先驱者,和领路人。

对丁俊晖而言,能刮起时代的一阵风,这就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