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作者:绘本有个任意门

作者:玛丽·荷·艾斯(Marie Hall Ets),世界知名图画书作家。艾斯共出版了二十一本图画书,其中《在森林里》、《像我平常那样》、《和我玩好吗》、《宾尼先生的赛马》、《安东尼·乌先生》等五本获凯迪克银奖,1960年《还差九天圣诞节》获凯迪克金奖。艾斯的作品以简单隽永见长,常表现她对动物的热爱及与大自然的深刻交流。她被美国绘本界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树立了绘本典范的作家之一。

译者:赵静,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致力于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2002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年赴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访学,2001年加入国际儿童文学协会( Children ' 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简称 ChLA ),2002-2006年担任 ChLA 国际委员会委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八年,后加入国际咨询机构,主要从事国际组织在华的西部教育发展项目的专家咨询和项目管理。

关于作者:

假设要是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一定会脱口而出:玛丽·荷·艾斯!要是问我“你最喜欢玛丽·荷·艾斯的哪一本书”,我一定会说是《在森林里》!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图画书的快乐》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1.《在森林里》朴素简洁的封面

关于作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2.我戴上一顶纸帽子,拿上我的新喇叭,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3.到森林里去散步,一头大狮子正在打盹儿,听到我的喇叭声,大狮子就醒来了。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4.“你去哪儿啊?”大狮子问我,“等我梳好头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于是大狮子梳好头发,就跟着我来了

“我”到森林里散步的时候,先后遇到了正在梳头的狮子、正在洗澡的象宝宝、数花生和吃果酱的大棕熊、教袋鼠宝宝跳高的袋鼠妈妈和爸爸一家、老弱的鹳、在树上玩耍的猴子,最后遇到了一只胆怯的小兔子。动物们有的整理着装,有的手持小工具,陆续加入了“我”的森林之旅……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5.发现一只小兔子躲在野草后面。“别害怕,”我远远地对它说,“如果你也想来,你可以走在我身边。”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6.小伙伴们排着整齐的游行队伍,奏起乐器,打起节拍,而小兔子始终很安静,跟着我一起再森林里散步。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7.野餐后游戏,轮到我找人,大家都躲起来了。只有小兔子,还安静地蹲在那儿。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8.爸爸来找我了。

“我们”在森林里游行、野餐、游戏……直到爸爸来接“我”,所有的动物都不见了,森林又恢复了深邃的宁静。“我”骑在爸爸的肩上对动物伙伴们大叫:“再见啦!别走远,过两天我会再来找你们。”

幼儿阅读推荐-大奖绘本-凯迪克银奖-《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

图9.我骑在爸爸肩上对动物们大叫:“再见啦!别走远,过两天我会再来找你们,”

大师这样解读:

1.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分析,《在森林里》是一个幻想故事,故事是“我”这个小男孩心中的世界,画家运用黑白手法非常传神地描绘出森林的幽深、静谧、以及幻想的神秘。

2.图画书研究者彭懿解读,当“我”戴着纸帽子、拿着喇叭走进森林的那一刻,就已经推开了幻想世界的大门。由此可见,帽子和喇叭其实意味着某种魔力,犹如一把“钥匙”,让“我”能自由穿梭于现实与幻想世界之间。“爸爸”则是现实世界的象征,他一出现,幻想世界就闭幕了。

代入我们的宝贝来读图:

1.图画书的开篇写道:“我戴着纸帽子,拿着一只新喇叭,到森林里散步。”纸帽子、新喇叭——多么随意又别致,还有一点点熟悉的仪式感。哪个宝贝不是从一个小物件出发就能开启一段幻想之旅?一条小毯子权当披风,一场超人拯救世界的演绎就开始啦;几片树叶当做钱币,一处热闹的自由市场就开市啦;跨上一根长木棍,我们的小英雄就策马奔腾啦……对我们亲爱的宝贝们来说,这个开头不能不说是太有共鸣了。

2.走进森林,“我”陆续与动物们相遇,动物们跟“我”一样整理仪容、手持小工具盛装加入“我”的游行队伍,并在队伍里施展各自的本领:“我吹起了喇叭,狮子在吼叫,象宝宝们用鼻子吹起号角,大熊咆哮着,袋鼠打起了鼓,鹳鸟用嘴打着节拍。”不只是在幻想中,现实里的孩子们也是太喜欢列队游行了,在学校里他们喜欢“搭火车”,在家里他们也喜欢兴致勃勃地安排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好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一起排着队转来转去。大部分孩子甚至喜欢让他/她的小玩具列队,你一定见过排着整齐长龙的玩具小车,或者小公仔。《在森林里》就是这样一个游戏世界,是孩子日常活动与幻想游戏的写照。

3.游行的最后,登场的是兔子。其他动物会说话,这只兔子却始终一言不发。而与之相对应的,一路上没有言语的“我”,对这只兔子明显很关照,不但温柔地邀请它,还让它始终陪伴在“我”身边。这一只兔子如此被“我”温柔以待,我愿意把它解读为我们的宝贝柔软的内心呢。

4.爸爸的出现,将幻想切换到现实。爸爸的前两句话都力图将“我”领回现实中,而最后一句“不过,我想它们会等你下次再来的。”出人意料,却表明这不是一次粗暴地唤回,而是对“我”脑海中奇妙幻想的领会与保护。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理解,特别是父亲的接纳,会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所以文中爸爸应该被歌颂吧。

爸爸妈妈的功课

  • 这个作品的背后:

玛丽·荷·艾斯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她回忆说:“我孩提时代最快乐的记忆,就是在故乡度过的夏天了。小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跑进幽暗的森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边倾听风拂过树梢的声音,一边期待着森林里的生灵出现。不只是带着小鹿的鹿妈妈、豪猪、獾、龟和青蛙,有时还会遇上熊、臭鼬和毒蛇等。”

不过,提笔将这片童年记忆里的森林画到纸上的契机,却是她深爱的丈夫患上了不治之症。在等待死神降临的日子里,他们静静地守候在芝加哥郊外森林的家中。对他们来说,那并不是一段可怕的时光,因为有一大片森林陪伴着他们。日后她深情地写道:"为了度过两个人在一起的有限的日子,我们达到了一个与肉体的死根本就无法破坏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开心地眺望着那些来到森林里的动物和孩子们的身影。"在丈夫弥留之际,她重拾画笔,断断续续地画起了《在森林里》,可还没有画完,丈夫就与世长辞了。随后她就离开了那片森林,带着画稿去了纽约,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二年,《在森林里》问世了。

  • 关于教育的反思

1.不要轻易打扰幻想中的宝贝。如果不小心误入孩子的幻想世界,请一定给孩子留一扇回归那个世界的门,就如故事结尾的爸爸一样。

2.珍视大自然的教育力量。正是玛丽自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才有她一系列的杰作。大自然中成长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富于想象力。与孩子重回自然,让自然滋养孩子的童年,也让自然治愈你我的心灵。

3.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在森林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幼小的孩子可能将其看做单纯的幻想游戏,有一定阅历的成人也有把它解读为一生经历的缩影,病中的人们或者亲属也许将它作为死亡教育读本……所以,请不要期待或者强迫孩子与我们有一样领会,尊重他们自己内心的理解或者不理解,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陪伴和保护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参考资料

[1]《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著

[2]《绘本为什么这么好?》朱自强著

延伸阅读推荐

《森林大会》玛丽·荷·艾斯

《森林大会》可以说是《在森林里》的续作。和前作《在森林里》一样黑白隽永的风格,却是一个更为热闹的故事,故事的最后依然是爸爸带着男孩儿走出幻想森林,回到现实世界。

PS.请支持正版阅读,如仅学术讨论之需,索要《在森林里》及《森林大会》高清电子版全文,请点击关注并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