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相信不熟悉蒙古和元朝历史的小伙伴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蒙古和元朝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蒙古帝国和元朝以及四大汗国他们之间的关系。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一、蒙古帝国简介
蒙古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的统称。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建立起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极盛时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是人类历史上连续的面积最大的帝国。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都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公元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引发内战,四大汗国都获得了实质上的独立,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四大汗国直至公元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
蒙古人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但境内陆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蒙古帝国从它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后,四大汗国逐渐衰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业的交流。
二、蒙古帝国的发展历史
蒙古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当时时在狃越河(即今洮儿河)以北,西至俱轮泊(今呼伦湖)周围,东至那河(今嫩江),北至黑龙江的地域内,分布着许多许多被统称为“室韦”的大小部落。这些部落中有一大部称为蒙兀室韦,居于今大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下游以南。
13世纪蒙古人自己的传说把自己的祖居地仍称为“额尔古纳昆”,与古代史专记载相印合。南宋初洪皓《松漠记闻》首次指出:“盲骨子,《契丹事迹》谓之朦古国,即唐之蒙兀部。”(归属于唐室韦都督府)
1、蒙兀王国
在辽代,蒙古各部为契丹皇朝大辽的臣民,受辽朝直接统治。公元1125年,金灭辽,并大举南下,于是蒙古草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在公元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不久,金太宗完颜晟宣召他入朝,席间合不勒汗酒醉失态,冒犯龙颜,自此便与金廷构隙,多年交战。终于公元1148年金朝与合不勒汗议和,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2、大蒙古国
蒙古人是蒙兀王国人的后代,12世纪初期之后,蒙古各部逐渐迁徙到蒙古高原,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被于辽朝统治,有时臣服于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国号为“大蒙古国”,漠北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3、蒙古帝国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
公元1209年~公元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公元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
公元1218年,蒙古为了要消除敌人乃蛮王子屈出律残余势力,于是出兵灭掉被屈出律篡位的西辽政权。
公元1219年至公元1222年,由于花剌子模劫杀蒙古的使者及商团,故成吉思汗兼并花剌子模(今中亚细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苏丹逃至里海地区孤岛病死。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钦察草原上击败钦察9部联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罗斯大公,后撤军。
公元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帝李睍投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
公元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
公元1240年,拔都攻占基辅。
公元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
蒙古帝国在新征服的地区先后建立了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
公元1241年,窝阔台大汗逝世,汗位空虚达五六年之久,宗王们各自为政,蒙古帝国的中央权力开始削弱。
三、蒙古帝国的分裂
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后,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阿里不哥闻讯后,在海都为首的西道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蒙古帝国内战爆发。
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伊尔汗国则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不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大汗,只有伊尔汗国承认忽必烈的蒙古大汗地位,蒙古帝国随之解体。
此后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而在元朝的官方观点中,元朝皇帝应当也是蒙古大汗。
四、元朝以及四大汗国各自发展
1、元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对周边地区不断地发动战争,到公元1234年吞并金国完全占领中国华北,后元宪宗蒙哥去世,引发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争,导致大蒙古国解体。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后在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攻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公元1304年元成宗时期获得四大汗国一同承认的宗主地位,公元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攻灭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土。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公元1388年北元后主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明朝称“鞑靼”,北元灭亡。
2、窝阔台汗国(1225年~1309年)
主要是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地区一带)。忽必烈迁都大都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叶密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额敏)。
公元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之位,将封地赐给其长子贵由。公元1246年,贵由汗继位,但两年后便病故。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公元1251年,新任大汗蒙哥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镇压,除处死、谪迁一部分王公外,又将窝阔台汗国国土分授诸王子孙,以弱其势。
忽必烈汗继位之后,奉行汉化政策,引起以窝阔台嫡孙海都为首的蒙古帝国诸王公不满。海都先后数度起兵作乱,屡胜元军,为元朝一大威胁。公元1301年,海都率40馀位反叛王公联兵进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为元军所败,不久海都病亡。公元1310年,其子察八儿为察合台汗国所败,窝阔台汗国亡。
3、察合台汗国(1227年~1369年)
位于今新疆、中亚一带。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此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
公元1310年,又合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封土,国势达于极盛,其疆域东起吐鲁番,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兴都库什山。蒙古军事贵族与当地突厥游牧贵族共同构成统治阶级,竭力维护游牧封建制的宗法关系。蒙古人的突厥化现像比较普遍。
公元1365年,汗国分为东、西两部。东察合台汗国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以西辽的疏附为都,后进一步分裂,公元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叶尔羌汗国消灭。西察合台汗国领有中亚的河中之地,以撒马尔罕为都城,公元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成为帖木儿帝国附庸,公元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公元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正式消失。
4、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金帐汗国)
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国,为拔都所创。成吉思汗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咸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
公元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山脉,北接俄罗斯平原地区。公元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因大汗帐色金黄,欧洲人又称其为金帐汗国。拔都后来又将咸海东北之地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咸海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国,二者皆以金帐汗为宗主。
金帐汗国疆土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钦察草原等游牧地区,一为俄罗斯等农耕地区。蒙古人因地制宜进行统治,游牧地区由蒙古人进行直接控制,为汗国的重心所在。而罗斯地区则保留其原有诸王公的封建政权,然后加以控制,诸王公须向汗称臣纳贡,接受册封。
自13世纪末始,钦察人又从罗斯诸王公中,择选最驯服者,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受封者凭金帐汗的宠信,有权负责征缴全欧各地贡赋,统一上交金帐汗。罗斯诸王公们为争夺大公称号,相互角逐,残酷斗争,或告密于金帐汗以消灭对手,或直接兵戎相见。
蒙古人则利用此策,坐享其成,实现对罗斯的有效统治。自公元1219年建国到14世纪中叶的100年间,是金帐汗国国势极盛时代。蒙古贵族逐渐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的贵族合流,改操突厥语,转皈依伊斯兰教,不断与相邻的伊利汗国争夺阿塞拜疆等地,经常以大军征讨不驯服的俄罗斯王公。
公元1341年,乌兹别克汗死后,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不已。先后在新兴于西察合台汗国(今中亚)为核心的帖木儿帝国和崛起于罗斯诸公国获得纳贡代理权后开始持续对外侵略扩张的莫斯科公国等的打击或反击下,国势日趋衰落。公元1395年脱脱迷失被也迪古打败后改称大帐汗国。
15世纪时,分裂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国。公元1480年莫斯科公国吸收合并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等俄罗斯诸公国统一俄罗斯后反抗大帐汗国统治,使大帐汗国失去俄罗斯的领土,公元1502年金帐汗国被克里米亚汗国消灭。
5、伊利汗国(1256年~1388年)
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为旭烈兀所创。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公元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首都为大不里士。
公元1295年,台赞汗继位后,为挽救危局。缓和社会矛盾,放弃传统政策,全面实行伊斯兰化改革,以争取众多穆斯林贵族的支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他率军队放弃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改皈伊斯兰教,并将其定为国教;大力推行阿拉伯传统的军事封土制,将农民严格固着在土地上,向领有封土者服役纳租;废除征税制度,规定税率,严惩滥征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定工商税则;鼓励垦荒,兴修公路,裁减驿传,核定兵额,禁止贪污;奖掖文化,倡导学术。
因此到14世纪初时,伊利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封建统治一度加强,伊斯兰文化也有相当发展。
公元1304年,合赞汗去世。此后不久,伊利汗国内外局势日趋严重。内有诸王争立,权臣争势,内讧迭起;外有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和钦察汗国不断侵掠,国运日蹙,陷于分裂。公元1353年分裂成卡尔提德王朝、莫扎法尔王朝、札剌亦儿王朝和丘拜尼王朝。公元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尊敬各位读者,本文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