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郭帆|中式科幻的浪漫与诗意,国产电影的探索与进步

“破球3已经不用郭导化缘了,成熟的影迷们已经自己下手了。”在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2》路演现场,导演郭帆在讲述该系列电影“艰难”筹拍经历时,被网友冠以“化缘大师”的称号,随后#郭帆回应化缘大师热搜#的话题再度登上热榜并收获了不少网友留言回复。

作为国内首部硬科幻电影的续作,《流浪地球2》自筹备起就备受外界关注,影片上映以来也不负众望取得票房及口碑的双丰收——截至发稿日《流浪地球2》票房也已突破29亿,并收获了豆瓣评分8.2分的高口碑,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年爆款电影。

《流浪地球2》的热映,也使郭帆,这位生于1980年,2011年以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正式入行的“非科班出身”的青年导演,再度站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而他也在近12年的创作实践中,亲眼见证并亲身助推着中国科幻电影及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

四年前《流浪地球》上映时郭帆曾坦言,对于电影工业化他经历了“从眼前模糊的一团雾到能够大概看出一个人的轮廓”的阶段,也因此,郭帆给《流浪地球》命名为“小破球”——“就像早些时候人们养孩子会叫小猫小狗一样,叫 ‘破球’感觉会更好养活。”郭帆笑谈到,《流浪地球2》上映后再谈及这个话题,郭帆则有了新的感受:“轮廓稍微清楚一点了,还是会模糊,但我们会一步步地往前走。”

“中国的科幻电影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

2019年,《流浪地球》以46.8亿的票房一举斩获年度票房冠军,并被业内外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时隔4年,《流浪地球2》不仅在制作层面对其中的科技装备及科幻视效进行了突破性升级,还在故事层面融入了人类与科技博弈、虚拟与现实、科学与伦理等多重表达,获得了外界对其“拉高了国产科幻电影新水准”的高评价。

《流浪地球2》的上映也再度引发了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内核”的思考与讨论,在郭帆看来:“中国的科幻电影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比如‘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呈现就是非常中国式的,体现出中国人对故土及家园的眷恋和热爱,这件事情在西方的思维逻辑中是不太存在的。”亦如《流浪地球2》中,当西方各国政府为选择自救方案而产生分歧甚至大打出手时,中方代表坚定不移地选择并率先推行了能够最大程度保全人类生命的“移山计划”(“流浪地球计划”前身)。

郭帆将《流浪地球》系列中“带着地球离开”视为中国式表达的一个宏观“外方向”,《流浪地球2》再加以延续的同时还生成了一个全新的“内方向”——郭帆由影片开场一场“人们为寄托思念而烧纸祭奠先人”的戏延伸开来,“整场电影我们都在讨论,基于当前我们拥有的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不能把这种思念变成一种实体”郭帆进一步阐释,而这在影片有着更为具象化的展现:刘德华饰演的空间设计师图恒宇将意外离世的女儿的意识提取并植入芯片,使她得以“数字生命”形态存活。

借助科技手段将“情感、思维实体化”这一过程,本身触及的是科幻电影中十分常见且更宏大的母题——人类与技术的关系,郭帆饶有兴致地继续解读:所有科幻作品的基本主题都是我们创造、发明技术,但技术又是把双刃剑,无法预测最后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或许有一天,我们还要去选择怎么面对智商呈几何倍数发展的人工智能,“我们就是想把科幻的一些母题提取出来,抛出让大家去讨论”郭帆略微停顿总结道。

《流浪地球2》在“向内探索”的过程中,其科幻外衣下包裹的一些中式情感及价值表达也逐渐显露出来,引发不少观众情感共鸣。如面对末日危机时,坚定守护家人成为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我在,一直在”的台词传递出“陪伴、守护”中国式情感表达;而在人类展开自救之时,《流浪地球2》呈现出的“英雄主义”也并未强调个人,而是“集体与团结”并带有鲜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在需要人工爆月球之时,中国航天队老兵率先喊出的“五十岁以上出列!”则体现出老一辈航天员“身先士卒”的责任感以及对年轻后辈的爱护;“逐月计划”进入倒计时阶段时,新闻播报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引发了观众对于“月亮”的无限情思,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科幻浪漫与诗意。《流浪地球2》中类似的表达还有很多很多。

《流浪地球2》“要做高信息密度的电影”

《流浪地球2》筹备期正值中国电影艰难的三年,在谈及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时,郭帆双手交叉埋头深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觉得好多困难和我们拍摄过程中的难度是有直接关系的,其实第二部我们希望做到一个‘高信息密度电影’,即更多的信息承载在每一帧画面里,这个过程中难度就会叠加。”郭帆以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体验举例——“10后”的儿子对视听语言的读取能力远远超过我,他可以同时看很多东西并一边打字,而儿子96岁的姥爷则觉得新闻联播主持人正常的语速都很快。来自生活中的观察,让郭帆意识到“大家读取信息的速率不一样“,所以《流浪地球2》在创作时,有意去适应当下年轻人读取信息速度快的特点而设计的点。

电影中一些“高信息密度”的设计也被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并分享至多个社交平台,如某网友在微博晒出了影片刘培强的手机屏幕截图,图中中国移动信号图标旁边赫然出现的是“7G”,该网友配文道:“小破球2是细节控,鉴定完毕!”《流浪地球2》上映期间,与之类似的“显微镜式观影”分享还有很多,如#图丫丫的房间壁纸是条形码#  #丫丫衣服上的图案#等有关影片细节解读的相关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高信息密度在《流浪地球2》的世界观搭建阶段已然着手筹备。郭帆向记者娓娓解答道:科幻作品有一个特征,它并非完全展现当下现实世界,还有一部分属于想象出来的未来世界。所以在写作剧本之前,团队花了很长时间进行世界观的搭建,制作团队共为影片绘制了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并搭建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0000平方米,还特别邀请了中科院20位科学顾问组成专家团队,共同书写了十几万字的世界观。“虽然有中科院科学团队把关,但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第二部没有任何问题。”郭帆非常诚恳地说。而在影片上映前月余,曾有网友看完预告片后在微博@郭帆指出“飞行器起飞有问题”,郭帆看到火速在评论区回复道:“感谢感谢,我们马上改”。

《流浪地球2》还依托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将影片中“高密度信息”的重要实物载体,如连接地球与宇宙的太空电梯、驱动地球离开的行星发动机、放逐月球所用的月球发动机以及超级量子计算机550W等也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精细化、高质化的呈现。此外,《流浪地球2》中还出现了多个造型炫酷、功能新奇的机器设备,如影片中“刘德华”的机械宠物狗“笨笨”不仅可以驮运物品还可以变成椅子;门框机器人则既能当安检门还能变成帐篷、单杠,甚至可以用来晾衣服。这些颇具科技感、趣味感又贴近当下人们现实生活的机器设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截至1月30日,《流浪地球2》官方授权模型周边的众筹金额已经超过1亿,其中机械狗笨笨拼装&成品模型、MOSS拼装&成品模型等产品获得不少观众追捧。

《流浪地球2》还在后期制作中,利用deepfake(数字减龄技术)让吴京和刘德华在两位主演“重返年轻”;并使用AI技术修复了演员李雪健因喉部手术导致的较为含混的原声;还在刘培强婚礼上,利用CG技术合成了在《流浪地球》中饰演其岳父的已故演员“吴孟达”,这一暖心的设计,令不少观众直言感动。

“《流浪地球2》还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流浪地球2》上映后,不少网友称赞其在视效、美术和道具等多个层面的提升肉眼可见,从官方披露的一些数据上也能够看到《流浪地球2》较之前作的全面升级,如电影中的特效镜头超过6000个,是前作(2003个)的三倍多,其中百分之90%由中国制作团队完成,这也再度引发业内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讨论。

在制作完《流浪地球2》后,郭帆对这个话题也有了新的理解:“一谈到工业化,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是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新设备,似乎工业化跟大机器生产有关,其实我觉得工业化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观念、理念,我们的流程、管理方式,它是软性的,它能否匹配到规模化的生产中去,这个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郭帆拿剧组拍摄时的一件“小事”继续举例:《流浪地球2》剧组人数最高达到了700—800人,午餐发放过程中出现了“下午马上要开机了,还有一半人没拿到饭在排队”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下午拍摄时有一半群演非常不配合,但导演还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情绪。它从侧面反映出,剧组管理流程上没有相对应的制度来匹配电影的规模,诸如多开几个领饭窗口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工业化的缺失,它往往体现在管理制度上,而非技术层面。

在《流浪地球2》拍摄过程中,为总结拍摄经验、梳理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制作流程,郭帆把与北京电影学院“课题合作”中驻组的20多位实习生分派到了各个部门,并且只给了他们一个任务——记录错误。“杀青后有厚厚的一沓纸!”郭帆用手比划着继续说道:“我都没想到能犯那么多错!”而后实习生们将其整理、总结成了两张纸,“这两张纸很重要,它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经常犯的一些错误。”说罢,郭帆长舒一口气感慨道:“做《流浪地球》时我们是从0到1,第二部我们以为是从1到2,结果整个过程还是会面对新的问题、新的问题依然不知道怎么解决,结果它又绕回到,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个过程。”

虽然在郭帆眼中《流浪地球2》还处于“犯错”阶段,但自上映以来《流浪地球2》取得的“进步”也有目共睹,如该片不仅在国内取亮眼成绩,也深受海外观众欢迎,目前《流浪地球2》番茄网站新鲜度80%,爆米花指数高达97%,IMDb网站评分到达8.0分,并仅在北美142家影院就取得了136万美元票房,跻身北美周末前十。与此同时,《流浪地球2》在多个社交平台的高热度,也给久处寒冬低谷的影视行业带来了不少信心。

《流浪地球2》在内容及制作双层面体现出的高品质,也引发着业内外对“国产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憧憬与期待。在郭帆看来: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很多土壤,但“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是科幻电影发展的最有力的背书”——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中看到一些跟航天有关的事情,比如我们的航天员出舱、我们的玉兔登月以及空间站传来的各种消息等,在这一前提下,当它们出现在电影中时你不会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因为我们是有自信和能力去完成它的,所以现实的背书很重要。

撰稿:陈楠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