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3,这些赛道还香吗?|36氪特别策·看见未来

作者:36氪

跌宕起伏的2022年已经画上句点,马上旧历新年也将揭开序幕。2023年将是怎样的一年?作为一群对商业未来最关切也对趋势最敏锐的人,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答案。

36氪年度特别策划「看见未来」,邀请投资机构合伙人和创业公司CEO,聚焦大消费、硬科技、新能源、数字化等关键赛道,以独家专栏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他们眼中的未来趋势,以及在这些趋势中,个人和企业可以把握住哪些真正的机会。

01 大消费

近几年的消费投资,可以用“冰与火之歌”来概括。

潮水退去之后,消费赛道已被资本抛弃?消费股已不值得投资?消费品牌是否已经过剩了?在投出泡泡玛特、喜茶、元气森林等头部品牌的黑蚁资本看来,答案没有那么悲观。黑蚁创始合伙人张沛元撰文《「烟火气」渐浓,2023年消费投资的马拉松继续开跑》,将消费投资比作一场耐力赛,漫长的竞赛中参赛者的精神状态会经历强烈变化。尽管在过去一年有所承压,长期向好的趋势却是不变的。

只是对很多身在其中的人而言,比起一再被强调的长期主义,市场的悲观情绪显然留下了更为强烈的印记。也正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更具体的机会指南。在黑蚁张沛元的分享中,我们认为最值得留意的是县域市场的巨大空间。

对此时此刻身在家乡的36氪读者而言,对县域消费者的画像应该十分熟悉:生活满意度高,房产拥有率、储蓄率高;群居的家庭生活为主,与父母同住、接受父母的经济支持和家务支持非常普遍;消费结构偏刚性,讲求精打细算。

黑蚁认为县域市场的高潜力一部分来自于县域是大陆人口的主要载体,另一部分则源于目前县域市场的供给质量与效率并不理想。从渠道来看,小型的商业中心开始在县城出现,这些商业中心会带来品牌连锁化的机会,此外细分的、专业化的渠道也在县域市场萌芽。

说白了,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把消费 降级当成热门话题的时候,县域消费者依旧需要消费升级的体验。

除了县域市场的巨大空间之外,体验型消费和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也是推动消费行业继续发展的市场变量。更多观点,欢迎点击《「烟火气」渐浓,2023年消费投资的马拉松继续开跑》阅读全文。

02 硬科技

长时储能、基因编辑、先进制造等等,这些听上去离普通人遥远的硬科技名词背后,其实是大国博弈、能源革命、粮食危机等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时代命题。也因此,基于动荡不安的大环境,近几年硬科技一直是投融资的热门话题。

可以确定的是,硬科技赛道的整体前景无限,但是细分赛道可能会面临不同境遇。未来,硬科技投资领域的细分机会在哪里?投资者又该从哪里入手?

线性资本合伙人曾颖哲、董事总经理黄松延在《投融资遇冷、赛道仍火热,2023年硬科技如何破局?》一文中表示,线性科技主要看好三大硬科技投资领域:1、生命科学。2、能源 。3、先进制造。

但无论是哪一领域,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科学家转变思维,成为一名科技企业家。

前沿技术,往往是一个学科方面的研究,它代表着高壁垒、在世界范围内领先。这些科研的源头往往在高校。当高校教授、科学家离开过去熟悉的科研环境,进入一个创业的环境中时,需要遵循从「科研」到「产品」,再到「量产」和「市场」这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如何将这个过程串联起来,这对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是个人的转变,同时也是一个初创企业技术产品化、产品商品化的发展过程。

2023年会发生什么无法预测,但是强技术驱动的公司会走得更远,这是十分确定的。更多观点,欢迎点击《投融资遇冷、赛道仍火热,2023年硬科技如何破局?》阅读全文。

03 新能源

自2020年起,新能源火了三年。“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有买房 ”,经济学家任泽平更是在2022年公开高呼。

任泽平描绘的是一幅新能源产业前景无限的美好画卷,但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新能源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冷静。

过去十年,他们见证过非常多行业周期。在起伏的周期里,泡沫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大量外行进入创业、大量资本攒局出现、大量媒体耸动标题涌现等。尤其对于光伏与锂电行业来说,这更不是第一次经历周期变化。

当前,新能源产业处在新一轮周期的什么阶段?创业者应该如何布局?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科在《周期更迭,新能源投资如何穿越迷雾?》一文中指出,行业的新一轮景气周期或许正在接近顶部。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未来,机会将由“变”与“不变”构成——“变”的是技术路线,“不变”的是商业模型。变与不变的结合,产生了不同的机会组合,以及对应的价值体系。

技术层面,出于商业价值的差异化战略和出于安全价值的国产替代主题,是可以捕捉的价值来源。此外,产业链的持续迭代带来了“增量”机会,而抓住有限的技术领先时间窗口,平衡新技术和现有产业链的耦合、寻找“拐点”成为了价值的最主要来源。商业模式层面,可简化为“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类。

将技术模型和商业模式两种要素进行组合,不同的象限会涌现不同的机会。

2023,这些赛道还香吗?|36氪特别策·看见未来

-

一项表面上充满前景的技术,如何将其在量产中突破同时实现有效性、一致性、经济性的“不可能三角”,是今天新能源创业领域的胜负手。更多观点,欢迎点击《 周期更迭,新能源投资如何穿越迷雾?》全文阅读。

04 数字化

过去三年,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等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企业的“必修课”。

如果回顾一下过去三次数字化浪潮的话,第一波是伴随个人电脑而崛起,以无纸化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第二波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为主要特征,这个阶段不再是原封不动把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流程和作业方式。

今天,我们正身处的第三次大规模的数字化浪潮,不是某一个核心技术的代际升级,而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大爆炸的聚合性冲击。它跟以往两次的本质区别是,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新的生产要素。

卫瓴科技创始人兼CEO杨炯纬在《企业「降本增效」,不只裁员一条路可选》一文中写道,数字化转型终究是一件凶多吉少的事情,面对至少10倍速的变化,大部分企业更大的可能是消失在历史的浪潮里,大部分企业也注定是成不了数智化企业的。且不说当创新者,企业即便想当好一位合格的模仿者,也是件很有挑战的事。毕竟,跟错了风同样是个悲伤的故事。

论及未来的风口,杨炯纬给出了三个预判:1、“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将带来巨大的供给侧改革。2、“XAAS”将变成一种广泛扎根的商业范式。3、数据共享将催生新的生产关系、组织形态。

更多观点,欢迎点击《企业「降本增效」,不只裁员一条路可选》全文阅读。

回望过去三年,是充满变化的三年,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三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全球通胀飙升、美联储暴力加息等等的轮番上演,让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尽管,对很多人来说,很多事情并不想见证。

而身处历史之中,诚如泰合蒋科所说:“在巨大的机会面前,我们往往低估变化,认为音乐永远不会停下,沉湎于‘过去的成功可以不断被复制’的幻象;而在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时,我们又容易忽视不变的规律,迷失在不可捉摸的短期风险恐惧中。”

投资和创业,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正如一场接力赛,暂时的胜利或失败并不代表终局。新的一年,愿各位创投人继续享受奔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