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作者:万物灵

有一种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小虫子,从数千年前开始就出现在大陆的历史中,那就是蟋蟀。

蟋蟀的寿命只有几个月,但这种小虫在大陆民俗文化里的地位可不低。有人说它是“玩物丧志”,也有人说它是“文人雅好”,那有关蟋蟀的习俗究竟是好是坏呢?

皇帝心爱的小虫子

蟋蟀科在昆虫里也算一个大家族,全世界目前已知的就有四千六百多种蟋蟀,分布在世界各地。这种存在了上亿年的小虫子,只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才被赋予了非常多的文化意义。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在大陆,蟋蟀有许多别名,蛐蛐、促织、秋虫、夜鸣虫、将军虫、地喇叭等等俗称都是说的蟋蟀,各地方言里还有些不同的称呼。

最早在《诗经》中,就写了“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句子,写明了蟋蟀是一种代表秋天的虫子,而大陆甲骨文中的“秋”字,就有蟋蟀的形象。

从唐代开始,古人就会捕捉蟋蟀养着玩,到了宋代,斗蟋蟀就成了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明清时期斗蟋蟀的风潮到了顶峰,出现了非常多的民间传说,还有著名的“蟋蟀皇帝”和“蟋蟀宰相”。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明朝的明宣宗朱瞻基因为非常喜欢斗蟋蟀,被民间戏称为“蟋蟀皇帝”。

清代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促织》的文章,写的就是这位蟋蟀皇帝在位时发生的民间故事。

明朝宣德年间,陕西华阴县的一位县令上贡了一只战斗力不错的蟋蟀,皇帝很喜欢,于是下令让华阴县每年都要上贡好蟋蟀,于是官差向县里的百姓安排了捉蟋蟀的任务,完不成就得缴纳高额的罚金。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促织》一文的民间连环画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念书人,因为捉不到蟋蟀,微薄的家产几乎全部赔光,眼看又到了交蟋蟀的时候,只能在家里长吁短叹。

成名的妻子见丈夫这么难过,就去求神问卜,得到了一张小画。回到家后成名照着画上的位置去找,果然找到了一只品相非常好的蟋蟀,于是养在家里等着到日子就去交差。

没过几天,成名九岁的儿子因为好奇打开了蟋蟀笼,大蟋蟀越狱,等儿子抓到它的时候,蟋蟀已经活不成了。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清朝斗蟋蟀的老照片

成名回家后怒气冲冲要去教训儿子,找了一圈,却发现儿子因为害怕被责骂跳进井里,只剩下一口气,昏迷不醒。

夫妻俩悲痛欲绝,就在这时一只小蟋蟀跳到了他们家门前。为了完成捉蟋蟀的任务,成名不得不把这只小蟋蟀交到县衙。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只小蟋蟀非常神勇,甚至能跳到公鸡的头上叮咬鸡冠。

这只勇猛的小蟋蟀一路送到明宣宗面前,皇帝非常喜爱,发下来许多赏赐。成名因为这只小蟋蟀得以功成名就,成了有名的富户。

一年多后,他一直昏迷的儿子终于清醒过来,说自己做了个很长的梦里,在梦里变成了一只小蟋蟀,每次搏斗都能赢。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另一个民间故事《济公斗蟋蟀》

南宋末年的奸臣贾似道曾写过一本《促织经》,因此被后世称为“蟋蟀宰相”,书中非常仔细地描述了要怎么挑选战斗力强的蟋蟀。

“蟋蟀宰相”按“八格”“十二相”给蟋蟀分了品级,从头、牙到后面的小足都有严格的规定,到现在也依然是斗蟋蟀爱好者里的经典。

蟋蟀虽然小,但规矩可不少

斗蟋蟀这个民俗活动在大陆发展了上千年,到今天也还有着很多爱好者,甚至可以说规模更大、更加规范了。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现在专业的斗蟋蟀比赛

怎样挑蟋蟀、养蟋蟀,到如何准备比赛、赛后判决,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

首先,蟋蟀的挑选就很讲究。俗话说“三尾不斗,两尾斗”,其中三尾指的是雌蟋蟀屁股上有三根针,左右两根是尾丝,中间一根是用来产卵的产卵瓣。雄性就没有这根产卵瓣。

这句俗语其实就在说蟋蟀的天性。雌蟋蟀之间能和平共处,雄蟋蟀因为要保护自己的领地、食物和交配权,只要相遇必定会斗个你死我活。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雌蟋蟀有着针状的产卵瓣

大陆有记载的蟋蟀品种总共有273种,在民间习俗中,有养来听叫声的,比如北京和天津地区产的油葫芦。专门养来斗蟋蟀的品种大多是中华斗蟋,按照民间的区分方法,又细分了许多不同的品种。

要从那么多种蟋蟀里挑出一只好的斗蟋,其中的讲究可不少。

首先,蟋蟀必须完整,脑袋上两条须、屁股后两条尾丝,和六条腿必须完整,然后重点看蟋蟀的头,其次看牙,最后看爪。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早市上挑选蟋蟀的虫迷

蟋蟀之间的打斗主要是靠脑袋顶撞和大牙啃咬,所以品相主要看头和牙。头要大而饱满,牙要坚硬锋利,就连眼睛的位置都有讲究。

头型又高又圆,像寿星一样向前凸起;甲壳光亮,眼睛位置比较高;门牙光亮呈乌金色,锯齿锋利。除此以外脑袋的颜色是青金色、紫樱桃色、黄古铜色,再加上纹路好、叫声大等优势,就可以算是一只上品蟋蟀。

挑选蟋蟀的时候也有独特的规矩,要用蟋蟀草轻轻挑逗蟋蟀,观察它的活力、勇猛度等等方面。而这个蟋蟀草也是专用的,学名叫牛筋草,按规矩抽过烟或者带香味的手都不能碰蟋蟀草,否则蟋蟀闻到这些气味都会头晕,失去斗志。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用蟋蟀草来挑选蟋蟀的虫迷

山东的蟋蟀是国内公认最好的,因为气候、土质等原因,这里的蟋蟀大多身强体壮,善于搏斗。于是每年八九月的时候,全国的虫迷就会去山东寻觅心仪的蟋蟀。

吃蟹肉,住古董“别墅”,才能养出好蟋蟀

在斗蟋蟀的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三分虫七分养”。意思是想要拥有一只“常胜将军”,最重要的还要靠养。

养蟋蟀是个细致活,从蟋蟀盆开始就有很多讲究。

蟋蟀盆、蛐蛐盆、蛐蛐罐,都是同一种东西,材质上有陶、瓷、玉、石等等,最好的就是陶和瓷,里面再铺上一层湿土,这样蟋蟀养在里面才能“接地气”,长得更好。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清朝的古董蟋蟀盆,旁边是铃房和水槽

最初蟋蟀盆是皇室专用的官窑才能烧制,成品只进贡给皇家,到明清时期民间也开始流行斗蟋蟀,蟋蟀盆也就越来越多。

蟋蟀盆按工艺分为了形状单一、盆壁厚、花纹少的“北派”,和形状繁复、花纹精美的“南派”,许多古时候的蟋蟀盆现在已经成了珍贵的古董。

老年间挑选蟋蟀盆也有规矩,要看烧制的颜色、声音、强度、透气性等等方面。新烧制的盆要想养好蟋蟀,还需要复杂的工艺。

首先,盆要在土里埋上一年“退火”,“退火”之后洗干净,放在水里泡半天。泡好的盆里放进用新布包着的石榴皮、红茶,大火煮一个小时转小火煨两个小时,最后仔细清洗干净,才能养出好蟋蟀。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养蟋蟀用的蟋蟀盆,盆里有铃房、水槽和饭板

自然界中的蟋蟀是杂食动物,几乎什么都吃。普通蟋蟀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但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斗蟋就不能随意对待的。

早秋时候的蟋蟀以吃素为主,体型成熟后可以喂一些肉,虾肉、蟹肉油腥小,对蟋蟀更好。但吃了肉之后的蟋蟀就不再乐意吃素了,食用太多荤腥会让蟋蟀身体起油,对蟋蟀并不好。

每年九月底十月初,就是蟋蟀最成熟的时候,也是斗蟋蟀比赛开始的时候。

在比赛前,蟋蟀还要像专业的拳击手一样遵守一些规矩,比如赛前喂食喂水、称重分组等等。为了蟋蟀比赛时能斗志昂扬,在比赛前主人还要给蟋蟀配对,在专门的铃房里“洞房”。

活了1.4亿年的蟋蟀,为何成了中国人的玩物?还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非常正式的斗蟋蟀比赛

如今斗蟋蟀这项传统活动已经发展出了非常正式的规模,北京、杭州等大城市每年秋天都会举办斗蟋蟀大赛,各地虫迷齐聚一堂争夺“虫王”称号,带动了一些小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国媒体。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虫迷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挑选蟋蟀、观看比赛、参加活动等等,不过也因此滋生出了一些非法的赌博赛事。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资料显示,非法赌博斗蟋蟀的案子里,涉案金额最高到了数百万。

“蟋蟀皇帝”朱瞻基病故之后,太皇太后为了不让八岁的小皇帝像他父亲一样沉迷斗蟋蟀,下令砸毁了皇宫里所有蟋蟀盆。古人如此,我们现代人就更不能“玩物丧志”,把斗蟋蟀当做一种雅致的爱好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