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最强赘婿

1865年,在距离德国柏林西北约130公里远的一个叫做普利茨瓦尔克的小镇上,一位16岁的打工仔踏进了名叫路德维希.德雷格的纺织厂。

这个叫做埃米尔.匡特的青年六岁丧父,全靠母亲打零工将其抚养成人,不得不在中学毕业后就前往工厂补贴家用,他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努力工作,从最底层的学徒工成长为公司的业务经理。

然而影响他命运的并不是自身的努力,而是老板老格雷格的青睐;迫于格雷格家族的继承人问题,家中没有人堪当大任,因此这个精明强干的青年走进了老格雷克的眼中。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埃米尔.匡特及其妻子

1879年,工厂的主人路德维希.格雷格去世,埃米尔.匡特开始掌控公司,并于第二年迎娶老德雷格的女儿海德维德.德雷格;然而让老德雷格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决定并没有保住德雷格家族的企业,反而让自己的心血成为了匡特家族的原始积累;在老德雷克去世后,埃米尔.匡特拿出了3.5万塔勒收购了老德雷格名下的所有股份,正式掌控纺织厂;真正实现了赘婿的逆袭。

埃米尔.匡特拿下纺织厂的控制权后开始购买大量国内最先进的新设备用于生产,并开始开发大量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公司转亏为盈,并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埃米尔.匡特的学历不高,因此在经营上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在经营生产上从来不使用贷款,而是坚持使用公司生产的现金流。也正是如此,在普法战争后到来的经济寒冬中,埃米尔的工厂依然可以坚持下来,而埃米尔的许多同行却在经济寒冬中黯然倒闭。

趁着大量公司在经济萧条下低价出售的大好时机,埃米尔.匡特凭借手中的大量现金流收购大量公司,在经济寒冬过后,匡特家族的纺织厂已然在德国国内站在了行业垄断地位,真正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公司。

二代掌门人

与美国的家族企业主和中国的家族企业主不同,德国的很多家族企业主几乎都希望子承父业,家族的很多小孩子都会封闭培养,了解家族文化,学习各项技能,埃米尔同样如此。匡特家族的长子京特.匡特从小便享受着父亲的宠爱;埃米尔在京特小时候便将他送到了柏林,并让其在柏林最好的小学和高中就读。

在高中毕业后,艾米尔又将京特送入了普鲁士纺织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不仅如此,埃米尔为了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经常带自己的长子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在柏林纺织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时候,埃米尔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病和胆病;为了家族的传承,埃米尔不得不将自己的计划提前,将京特.匡特从柏林召回在身边培养,并在六个月后将匡特家族正式托付在了京特手中。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京特.匡特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所说“虎父无犬子”京特也是一个如同他父亲一样的人杰,比之其父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京特执掌家业后,摒弃了父亲保守的作风,大量向银行贷款拓展业务。在京特执掌家族企业初期,京特经过大量观察调研后分析,当时的首都柏林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必然会导致棉织品需求大量增加,因此京特斥巨资收购了一家亲戚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厂用于生产棉织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仓促应战的德国军队对于棉织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德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了拿到德国军队的巨额订单,京特从降价让利和供货商的渠道两方面下手,拿下了德国军队的订单。京特纺织厂的产量迅速拉到平时的四倍之多,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了匡特家族的口袋里,匡特家族的资本犹如滚雪球般的迅速扩张。

战争结束后,德国背负上数额惊人的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凋敝,人民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众多家庭破产。失去了劳动力的家庭又碰到了通货膨胀,德国国内一片哀鸿遍野。但是匡特家族排除在外。

京特趁着战后的通货膨胀迅速摆脱了自己所欠下的贷款,并在战前将自己手中的现金流购买大量的实物资产,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损失。一战过后,京特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纺织业之外的行业;在京特犹如老鹰般锐利的目光下,蓄电池厂股份公司(AFA)犹如兔子一样进入了京特的眼中。

经过缜密的研究,京特推测AFA具有巨大的实物价值。基于此,京特为了不引起老谋深算的AFA创始人阿尔道夫.穆勒的注意,开始有意识地从交易所系统的买入AFA的股票。最终,京特成功成为了AFC的大股东,匡特家族正式进入了重工业领域。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罪恶与血腥的积累

无独有偶,京特通过收购AFA的手段同样收购了德国最大的军火生产集团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DWM)的股票,并成为了DWM的监事会主席,DWM旗下的毛瑟工厂具强大的武器和弹药生产能力;至此,匡特家族实质性的掌控了两家军工企业,同时也与纳粹的联系日益加深,这与二战匡特家族的血腥积累埋下了伏笔。

在阿道夫.希特勒担任总理的一年半以前,京特在商业上的犀利眼光引起了这个干瘦的小胡子的注意,希特勒亲自召见京特并询问他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因此,京特向希特勒提供了“扩大公共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岗位,扩大内需”的经济改革建议。基于此,京特被希特勒引为知己,这项经济改革深得希特勒的认同。

希特勒上台后仅用三年时间便将德国由经济赤字的国家变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与此同时,希特勒将人民的苦难归咎于一战德国的失败,发誓要一雪前耻,夺回失去的一切,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欧洲,德国境内的大富豪们,成了希特勒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曾经在德国叱咤风云的犹太财团,一夜之间沦为了阶下囚,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奢望。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于是,希特勒引为知己的京特与同时期的克虏伯工厂一样,京特.匡特的工厂们也开始接受大量纳粹政府提供的“低成本劳工”即苏联战俘和犹太人。匡特家族甚至直接与党卫军进行合作,在汉诺威的电池工厂建造一个集中营,在这里工作的劳工在六个月内会死于铅中毒。在恶劣环境和高强度劳动下,匡特家族的工厂变成了一座座“死亡生产线”。

由衰转盛的宝马集团

二战过后,侥幸逃过清算的匡特家族开始低调了起来。1959年12月,宝马集团(BMW)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被病入奔驰的计划被迫提出,这座百年车企正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就在宝马集团被收购之际,京特.匡特的长子赫伯特.匡特站了出来,购买了宝马集团的大量股份,成为了宝马集团的掌权人。

匡特家族:宝马公司的背后资本,一个建立在血腥与罪恶之上的家族

为了改变宝马集团的颓势,赫伯特.匡特将目光放到了中产阶级的身上,将宝马集团的重心改变,开发大量经济美观的车型,成功将宝马集团起死回生。宝马集团也由此成为了德国汽车的“三驾马车”之一。

由于京特的纳粹党人身份,匡特家族的成员不得不在二战结束后低调下来,来掩饰自身的罪恶,这同时也是匡特家族不像别的大富豪那样为人所知的原因。

参考文献:

《驾驭宝马的德国最神秘家族》仲继银

《匡特家族四代传承路径》蔡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