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有边界的,文化思想是互通的
今天在读俄罗斯,中国与世界秩序这本书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对俄国的不一样的影响,其中就提到了俄国的2个知名的人物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这两位伟大的俄国文化代表最早开始研究中国优秀的哲学,他们很早之前就在认真思考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了
托尔斯泰
中国哲学家(孔子,老子,墨子等)的学说到俄国的时间比较早,相较于中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了解普希金的诗歌散文和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和道德说教者托尔斯泰的作品而言
普希金曾有意把孔子的某些价值观加入到自己的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文字中。他于1823年前在敖德萨完成的第一章手稿中,有几行被勾掉的诗句,能辨认出来是这样的:中国的圣人(孔子)
教导我们要重视少年时代
为避免出错
不要急于评判
只有少年时代能给予希望
可能会有希望······
叶甫盖尼·奥涅金
文字后来中断了,草稿未能完成,但是很明显可以表示出,孔子的思想曾驻留在普希金的创作活动中,这也跟普希金通晓比丘林的作品有关,普希金通过比丘林的作品了解了俄国和中国对于人类道德价值的理解存在共同之处
早在1830年1月7日,普希金还写信给第三厅厅长本肯多夫,申请前往中国,但这一请求被拒绝了。
托尔斯泰比普希金在获取中国文化的难度上要容易一些,因为在俄国19世纪中期之前已经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的经典译著
1891年,彼得堡的一位出版人М.М.列杰尔列给托尔斯泰提了一个问题“在他成年后,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产生的影响最大?”
托尔斯泰说,在东方和西方的所有哲学家中,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老子对他影响极大
托尔斯泰在《论中国的儒学》中这样描述孔子的价值观:“儒学的实质是:真正的学说是教人学会最高的善——教人修身养性。为了获得最大的幸福,需要:(1)管理好广大民众。为了管理好广大民众,需要(2)管理好家庭。为了管理好家庭,需要(3)管理好自身。为了管理好自身,需要(4)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需要(5)诚实和思想觉悟。为了有思想觉悟,需要(6)认知达到最高阶段。为了达到最高阶段的认知,需要(7)研究自身。”
原来在俄国人托尔斯泰的眼中,孔子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及后来的时期,英国人和其他欧洲同仁在中国的暴行是现代文明的一种变态。
不久,托尔斯泰在文章《进步与教育的定义》中略带讽刺的语气写到:“我们知道有两亿人口的中国正在推翻我们全部的进步理论,但我们一刻也不怀疑,进步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则,对进步有信心的我们是对的,而不相信进步的人是有罪的,于是我们带着大炮和武器去让中国人接受我们的进步思想。”
研究和翻译中国哲学家的著作给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满足。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精神状态很好,我认为是读孔子的作品、更主要是读老子著作的缘故。”
托尔斯泰在给В.Г.切尔科夫的信中列举了自己翻译的一句中国的睿智格言:“吾日三省吾身。”他还做了补充:“我很喜欢这句话。”
1884年2月底,托尔斯泰给切尔科夫的信中写道:“我今天发烧了,重伤风,在家待着。只能明天再读孔子的书了。难以想象,这是怎样非凡的道德高度。”
1900年,当八国联军在中国镇压义和团起义的时候,托尔斯泰又想在俄罗斯出版中国哲学家的著作。在他的日记里,有关孔子的摘要和对八国联军掠夺中国的忧思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前途的考虑交替出现。
1900年11月12日,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什么东西也不写,学习孔子的东西就很好了。我在汲取精神力量。我想把自己现在对于《大学》和《中庸》的理解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写道:“我构思了三篇文章——(1)给中国人的一封信,(2)所有人都在杀戮,(3)我们是准基督教徒,我们没有任何宗教。”
八国联军在中国的掠夺促使托尔斯泰起草了一份告中国人民书。他在呼吁书中宣布,西方世界在杀戮,欧洲的基督教政府没有一点基督教仁爱的影子。托尔斯泰的思想在10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多么现实的意义!
托尔斯泰还高度评价了孔子关于自我教育作用的学说,自我教育从“净化心灵”开始,以实现“最高的善”和达到“最高阶段的认知”结束
俄国文化的两大代表——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用自己研究孔子和中国古代其他圣贤的道德哲学的方法奠定了俄中文明进行真正创造性对话的基础。这是两个民族的天才们穿越几千年的真正对话。这对于当代俄罗斯寻找自己地缘文明自我认同基础大有裨益。
中国作为拥有最古老文明的亚洲民族和国家,由于某些原因,几百年来曾退居世界历史发展的外缘或忍辱负重的前行,而如今已经跃居世界政治的显要地位。在两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互相尊重与忍让,和平共处与合作的卓越原则已经成为底色。孔子定义的人文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是全人类的主要价值之一,是建设亚洲和全球安全的基石。
作者:米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