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游览唐昭陵

2011年的初春,朋友小乐开上车,带着我们全家,向着礼泉县九嵕山奔驰而去。此时的天气还有些寒冷,我通过车窗看去,路边的树木匆匆向后飞逝;偶尔能看见路边的桃花开着,粉色的花朵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你们来礼泉县昭陵参观!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东北九嵕山上。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年),一直修建到公元743年,历时107年之久,其中共有108座陪葬墓,号称天下名陵。陵园及陪葬墓区南北长12.65公里,东西长15.45公里,占地面积113.15平方公里。

小乐开着车,我和家人们谈着昭陵的故事,家人问我:"李世民昭陵的地宫打开了么?″我答:"昭陵地宫没有打开,现在的科技能力没有达到条件,如果冒然打开陵墓,空气一旦进入地宫,里面的珍贵文物瞬间会变成粉沫,所以文物部门暂时不会展开挖掘″。

很快我们的车来到昭陵大门前,小乐在停车场将车停好。我们走上九层台阶,眼前一条大道直通九嵕山上。此时的天气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李世民雕像高高耸立在路中央,他双手握着宽腰带,目光看着远方,慈祥而坚定。雕像的座碑这样写着: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陇西狄道人,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至649年在位)、他是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一行继续沿大道向前走,来到昭陵6块大型浮雕跟前。这就是唐昭陵六骏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

唐昭陵六骏石刻,釆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我抬头向九嵕山的方向望去,山峰巍然屹立,满山的苍松翠柏,真是一个极好的风水宝地。在广袤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在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这道山脉在礼泉县境内兀而凸起,海拨高达1188米。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如龙的山梁,把主峰高高拱举,因而得名九嵕山。

我指着主峰对家人说:"在九嵕山周围的九道如龙山梁,像不像一条中华龙起伏的脊梁?而九嵕山主峰就像是龙头,这条巨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腾飞复兴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