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亡,根本不在于有没有魏忠贤,明朝能不能扭转局势,更不可能在于有没有魏忠贤。
实际上,魏忠贤的地位和作用远远没有人们所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或者说魏忠贤的地位和作用从来不是不可替代的。
没有魏忠贤,也能有个李忠贤、刘忠贤。

明朝之所以亡,关键在于崇祯皇帝,是朱由检这个皇帝当得不称职,他这能力,让他当个混吃等死的亲王还行,让他当个力挽狂澜的皇帝却绝对不行。
魏忠贤掌权,欺上瞒下不假,疯狂敛财也不假,乃至于暗中打压时为信王的朱由检也不假,可同时他也在维持着明朝政府的正常运转。
魏忠贤敛的财,没有装进他自己一个人的腰包吧?明朝政府也有。
魏忠贤打压文官集团,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的好处吧?也能维护皇帝朱由校的皇权。
朱由检当了皇帝,为了能够把皇权抓到自己手上,巩固自己的皇权,他想杀了魏忠贤,这也没错,可好歹也要挑一个好的时间点吧?毕竟明朝已经够乱了,杀了魏忠贤的话,只会让明朝更乱。
如果朱由检实在等不及了,想要马上宰了魏忠贤,发泄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也行,可是你杀了魏忠贤,你好歹另外扶植一个李忠贤或者刘忠贤之类的呀!
只可惜,朱由检的能力实在太差劲,破坏了朱由校留下来的制衡系统,却不会创造一个新的制衡系统。
你不会创造,你破坏它干嘛呢?只能说朱由检脑袋瓜确实不灵光。
魏忠贤毕竟不是朱由检的嫡系,朱由检铲除魏忠贤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他如果能够在铲除了魏忠贤之后扶植一个新的宦官的话,那么结局必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拿曹化淳来说,他是少数还能获得朱由检信任的几个宦官之一,他本来已经被魏忠贤踢到南京去了,朱由检当了皇帝还专门召他回京了。
曹化淳这个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回京之后奉命处理了魏忠贤掌权时期积压下来的冤案,据说平反了两千多的冤案,由此也可见他的能力并不差。
朱由检如果能够扶植曹化淳去当宦官集团的领袖的话,曹化淳会帮谁?不用想都知道曹化淳必然会站在朱由检这一边。
只要曹化淳能够领导宦官集团去对抗文官集团的话,那么朝堂之上必然会行成另一个制衡系统,并且完全处于朱由检的控制之下。
可是朱由检倒好,不但不让曹化淳或者王承恩等人去领导宦官集团,反倒因为魏忠贤一人而恨不得将所有的宦官给杀了,还带头打压宦官,这个皇帝当得也太不理智了,真以为自己当了皇帝便能掌控一切了?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魏忠贤一死,宦官集团几乎垮台,东林党趁势取而代之,文官集团一步一步向朱由检逼了过来。
朱由检视东林党为国家栋梁,乃至于寄明朝复兴之希望于东林党,可东林党视他为什么呢?
此时的东林党已经成了吸血鬼,朱由检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他们想怎么欺负他就怎么欺负他。
但凡朱由检有一点能力,强势一点,也能在局势变得最坏之前,将文官集团的气势给压下去,可他却不敢这么做。
他不仅不敢这么做,自己没钱了还得像条狗一样地去求朝堂的衮衮诸公拿点钱出来共济国难,可是衮衮诸公是什么态度呢?没钱,有也不给!朱由检堂堂一个皇帝为什么没钱?因为钱进了口口声声说着要报效国家要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衮衮诸公的口袋。
东林党的贪婪比起魏忠贤来说,可以说是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他问他们借钱,他们不给,结果李自成打进来了之后,被李自成给一锅端了,简直讽刺。
朱由检被东林党诸公骑在头上,心里虽然不是滋味,可却无可奈何,因为除了他们,他也不知道应该用谁了。
一个皇帝却不懂如何识人用人,也是一种悲哀吧。
对于明朝的灭亡,有的说是亡于东林党,有的说是亡于魏忠贤,甚至如《明史》一样说是亡于明神宗,可实际上却是亡于朱由检。
明神宗死的时候,明朝烂透了吗?放在那个时代,绝不能说已经烂透了,至少民心仍然还在明朝这一边,哪怕到了崇祯时期,明朝仍有拥有绝对的民心优势,可却被朱由检给玩得乱七八糟。
不论是朱由检也好,是东林党也好,或是魏忠贤也罢,说到底当时这三方没有一方不是在破坏明朝的统治根基。
但是对于明朝之亡,说到底朱由检才是最应该负责的那个人,因为从他即位的时候开始明朝的“方向盘”便掌握在他手上,明朝该怎么走是他说了算,但他却他“发动机”交给了东林党,还破坏了“制动系统”,导致了“危险驾驶”,酿成了“车祸”。
所以魏忠贤死没死,实际上并不会影响到明朝的兴亡,关键还是在于朱由检够不够聪明,能力够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