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还是司马家心机太深?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它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汉氏朝廷衰微,北方的曹操在各路军阀混战中,逐渐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曹操受封魏公,治所就定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城,因此后来其子曹丕称帝后将国号定为“魏”。

延康元年(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但到了咸熙二年(265),司马家族的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自此曹魏灭亡。

后来,有句歇后语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讲的就是司马家早就有夺取曹氏政权的野心了。那么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吗?如果曹丕能够多活二十年,司马家能成功吗?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还是司马家心机太深?

笔者认为,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是个必然结果,不管曹丕多活多少年,司马家最终都将会篡夺曹氏天下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一、曹丕打压宗室

魏武帝曹操的子女其实很多的,但是由于曹操当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其在和张绣对战时,曹操的嫡长子曹昂随父出征宛城,结果兵败被杀。这就直接导致了曹操的儿子们开始互相暗中角力,觊觎王位,而曹操也在曹植和曹丕之间进行纠结权衡。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还是司马家心机太深?

曹植长期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但终以落败收场。

文帝、明帝在位期间,曹植更是屡屡受到限制和打击。但其实并不只是曹植,在曹丕登基后,他大幅度打压宗室贵胄。

他一方面对宗室进行分封,但却只是赐予空有爵位的名号,而不给实际的权力。

曹魏以前的各类分封,宗室诸侯王在领地都拥有自治权:官员任免的人事权、财政税收的财权、领兵作战豢养兵士的军权,但曹丕却一样都不给。就算给了部分地区领兵权,也只是一些老弱残兵,根本没有起兵造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他不断迁移诸侯王的领地,让他们不能长期驻扎在自己的领地。

就拿曹植来说:建安十六年(211)始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改封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又贬爵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222),立为鄄城王。黄初四年(223),徙封为雍丘王。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徙封浚仪,太和二年(228),复还雍丘,太和三年(229),徙封东阿,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因为曹丕死得太早,还是司马家心机太深?

二、不加控制的赋予司马家族权力

曹丕在不断打压宗室的同时,不断赋予世家大族的权力。

在曹植与曹丕争位过程中,司马懿一直支持曹丕,因此曹丕时期,他也得到重用。在中国历朝历代,世家大族或者外戚和宗室之间都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这样才不至于乱。但曹丕过度打压宗室,重视司马懿还不加防范地赋予他军权。这就直接坐大了司马家族,让司马氏的实力不断扩张,只在等候曹氏元老级人物薨逝,司马家族就可以有资本谋权篡位了。

司马家族篡夺曹氏政权的开山鼻祖司马懿的城府太深了,能隐忍,工于心计,直接将整个曹氏家族玩弄于股掌之中。曹丕忽略了其父曹操的话,不断仰仗司马懿,打压宗室。倘若曹丕多活二十年,也无法改变这一结局,甚至会愈演愈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