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大贵家的女人

第三章

赵大贵和秀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前四个是女孩,大女儿已十七岁了,她和下面的三个妹妹依次也就相差一两岁的样子,第五个是儿子,差不多十来岁的年龄,最小的又是个女孩,才刚两岁,秀芬给五个女儿依次起名叫:彩云、彩霞、彩凤、彩英、彩玲,给儿子起名叫“新生”,意思是希望儿子将来能过上新的好的生活,可不要像他们这样过着缺吃少穿穷苦至极的日子。

大贵和秀芬生完儿子后本不打算再生了,但隔了几年后,还是一不小心又生出了一个女孩。小女儿出生后,秀芬是打算要送人的,也是,这么多孩子,家境又不好,哪里养得起啊,但大贵死活不同意,大贵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骨肉送给别人,他心里痛,他不舍得。大贵还说多子多福,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是爹娘老了以后的拐棍儿,是爹娘后半生的金饭碗,有这么多的闺女,他们老了是会有饭吃有人伺候的,他们是会享女儿的福的,他就是再穷再苦也不会把孩子送人,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养大。

虽然日子艰难,孩子们总是吃不饱吃不好,一个个都干瘦干瘦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都很健康平安,乖巧懂事,平安是福,健康是福,还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平安健康更重要的呢。

平日里看到孩子们蹦跳欢快的时候,或者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又搂又抱的时刻,赵大贵是幸福的快乐的,也是很知足的,但同时他也感到很愧疚,尤其是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穿新衣吃白面馒头,而自己的孩子却穿着破旧甚至是破烂的衣裳,吃着窝头咸菜的时候,他就更心痛不已。可又有什么法子呢,谁让自己无能家穷呢。

赵大贵爱赌,每当赌钱赢上那么一块两块的时候,他总会给孩子们买上一斤花生或十几个糖块什么的。看着孩子们看到花生糖块时那两眼放光,脸上面露难以掩饰的喜悦,嘴巴不停蠕动,甚至都要蹦跳欢呼的那种幸福快乐的情形,赵大贵心里总是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滋味,既十分高兴,又深深地伤痛,既欣慰,又怅惘,真是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杂糅心头。

“眼下日子是苦,等熬过这几年,往后等孩子都长大了,日子会好起来的。”赵大贵心里一次次地这样对自己说。

“熬过这几年”,缺吃少喝,缺衣少穿,家徒四壁,不名一文,这,这日子咋个熬法啊!

再难,日子也得过,熬吧······

呼呼啦啦,院子里涌进来五个孩子,其中一个约摸两三岁的孩子被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孩抱着走在前头,后面跟着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孩子们的脸都冻得通红,头发有些乱。那三个年龄稍大些的女孩头发细长而略略发黄,都梳着一根用红头绳扎起的辫子,他们外面穿的衣服不太合体,有的宽大,有的窄小,有的长过了屁股,有的却连里面穿的棉袄都遮盖不住,显然,这些衣服都不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她们可能穿的是别人剩下的,或是别人扔掉后又被她们的父母给捡回来的。

抱孩子的女孩是大贵的二女儿彩霞。彩霞上身穿了一件暗红条绒大圆领上衣,下面穿了一条墨绿色呢绒布裤子,脚上一双黑布棉鞋。她的眼睛扑闪扑闪的,脸红扑扑的透着白净,她是那种水灵、透亮、洁净、典雅的女孩,是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女孩。彩霞怀里抱着的是她的最小妹妹彩玲,她身后则是她的三妹彩凤和四妹彩英。彩凤、彩英穿的都是宽大松垮的蓝色衣服,一看就是男孩子的,她们两个脸上手上都是泥,头发散乱,显得蓬头垢面的,两只大眼睛不停地看来看去,嘴巴紧闭,透着一股男孩子所特有的野性,桀骜不驯,狂放不羁,敢于挑战一切。跟在她们身旁的男孩只穿了棉袄棉裤,外面没有套外衣,棉袄棉裤上有破开的地方,露出了里面发黄发黑的棉絮。这个男孩圆圆的脑袋,头发短而稀,脸上手上也沾满了泥,这是大贵的儿子,叫新生。

“娘,饭做好了吗?彩凤、彩英、新生她们嚷嚷着饿了。”彩霞刚进院里就喊了起来。

几个孩子进到屋里,屋子立马就显得窄小了许多,不过也让人感觉比原来更暖和了一些。

“就知道吃吃吃,瞧你们脏的,一个个跟叫花子一样,没看还没做吗,去去去,都闪一边去,让我坐上锅,给你们做饭。”秀芬边说边用“火枪”(过去农村用来捅火炉的一种一头尖细的细长铁棍儿,以便使火炉更旺)捅着炉火,接着从桌下端起铁锅放在火炉上,然后掀起锅盖,用水舀子从门角的水缸里舀了几舀子水倒进锅里,把一个木制的锅梁搭在锅的内壁,一个高粱穗杆串成的箅子铺在锅梁上,再从桌上的一个柳编浅筐里拿了几个窝头放在箅子上,最后盖上了锅盖。

“娘,我现在就饿。”儿子新生眼巴巴地看着秀芬。

秀芬轻点了一下儿子的鼻子,无限爱怜地笑着说:“你呀,就知道吃,能吃不能干,是个小笨蛋。来,先吃半拉凉的,一会儿等饭好了再吃热的。”秀芬掀起锅盖,拿起一个窝头掰了少半拉递给儿子。

新生小手上拿着半拉窝头却没有吃,仍是眼巴巴地看着秀芬,嘴角蠕动了一下,轻轻地低低的怯生生地说:“娘,我想吃馒头。”

秀芬立住了,她看看儿子,又看了一下几个女儿,几个女儿也正目不转睛地睁着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她,嘴巴都动了动,好像在咽下什么东西。

秀芬又定定地看了一会儿儿子,蹲了下来,用手抚摸着儿子的脸,“儿子,再过几天就过年了,过年的时候,娘一定让你和姐姐馒头吃个饱,吃个够,再坚持几天,好吗?”

“嗯。”新生懂事地点了点头。

看着儿子和女儿清瘦的脸庞,秀芬眼角不由又浸出了泪花。

“娘,你别哭,我不吃馒头了。”新生用脏兮兮的小手轻轻地为秀芬擦着眼角。

“都怪你,把娘给惹哭了。”三女儿彩凤责怪着弟弟。

“娘,刚才我们在大街上玩儿,新生看见别的孩子拿着馒头吃,他在大街上就跟我说想吃馒头,我不想······我这才领她们回来的。”二女儿彩霞向秀芬说道。

秀芬站起来,眼里充满了无限慈祥和爱意,脸上写满了欣慰的笑意,她逐一抚摸了一下几个儿女的头,轻柔地说:“好了,赶快把手脸洗一下,一会儿咱们该吃饭了。娘向你们保证,今年过年,一定让你们馒头吃个够,好不好?”

“好。”孩子们都大声地喊着,脸上挂着笑。

“爹,娘,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挣好多好多钱,让你们天天都吃馒头,天天都过年,”彩凤看一眼大贵,看一眼秀芬,无比坚定地说。

“好,爹娘啊,就等着吃闺女的馒头,享闺女的福,你爹啊,还真就指望着你们这几个闺女呢,是不是他爹。”秀芬别过头向大贵说。

“是,是,闺女都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咱们了,唉,还是孩子多了好,我和你娘老了可就有依靠有饭吃了,好,好,好啊。”一直坐在炕沿上低头不语凝神沉思的大贵,听了彩凤的话,显出激动而欣喜的神色,一扫刚才忧愁、焦躁、烦闷的情绪。

是的,他爱孩子们,爱这个家,虽说他没有能力使这个家和孩子们过得好一些,他内心也很惭愧,觉得对不起这个家和孩子,但不知怎么,一看到孩子们,尤其看到孩子们欢乐欢快的时候,他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内心就鼓起了一股向上的力量,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向往,也燃起了一种明媚甜美的希望。

锅“滋滋”地响了,冒着热气。孩子们洗完手脸在院子里追跑着打闹着。秀芬和大贵逗着抱在怀里的小女儿彩玲。

“咦,彩云呢,怎么没见彩云回来?”秀芬忽然想起了什么,问大贵。

“是啊,没见她回来,一直就没见她回来,是不是又去谁家学绣花了。”大贵猜测着说,“她那么大姑娘了,不用管她。”

“这马上就吃饭了,等咱们吃完她回来,饭又该凉了,让彩霞去找一找她吧。”说完,秀芬冲院里喊道,“彩霞,你姐呢?她怎么还不回来啊?你去找找,让她回来吃饭。”

院子里,彩霞还没答话,彩凤已经冲屋里喊了起来,“娘,大姐和志刚哥在一块儿呢。”

彩霞瞪了彩凤一眼,“就你话多。”然后喊道,“娘,我这就去找大姐回来。”说完,奔了出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