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給蘇轼一封信

寫給蘇轼一封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信的經曆,對書信很是熟悉吧,書信一般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語、署名、日期六個部分。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封優秀的書信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給蘇轼一封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給蘇轼一封信1

大文豪蘇轼:

  你好!

  你——蘇轼,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你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可謂詩、詞、文、書、畫均卓然大家。曾幾何時,我站在曆史的長河邊,心潮湧動,總想為你鼓掌。

  你曾經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诠釋為人處事的人生哲理。你不勝感歎地說:從正面看廬山,它是一道橫長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它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是呀,對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裡面,就會不見全局,不明真相;隻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認識。

  你曾經有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缺憾美。是的,世事往往有缺憾,而恰恰正是這些缺憾,才成就了無數的“美”。我追求這個“缺”的意境,我感謝“缺憾”。因為缺憾,我們才會去追求。曹雪芹寫《紅樓夢》隻完成了80回就逝世了,他給世人留下了“缺憾”——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為了給這個“缺”畫上完美的句号,人們開始探索追求,哪怕是高鹗續寫了後40回,人們也常拿它與原作比較,然後不斷地否定它的存在,最後就是無休止地想象,力求得出一個完美的結局。米洛斯的維納斯就是因為斷臂,才讓人們苦思冥想,努力為它的完美而設想千百種複原手臂的方案。我想:《紅樓夢》不是因為缺了一個結局,維納斯不是缺了手臂,人們會不懈地追求嗎?

  人生的悲歡離合是在所難免的,團聚的時光是令人留戀的。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分離的“缺憾”,人們會覺得相聚的可貴嗎?你看,在白雪皚皚的塞外,“愁雲慘淡萬裡凝”的離别之苦,讓岑參更加珍惜與友人的相聚時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陽關道邊,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别緒,讓王維倍加留戀與故人痛飲的日子……人生正因為有了這如許多的離别“缺憾”,“聚”才讓人珍惜啊。

  感謝缺憾吧!是它使我們知道所有的“圓”是來之不易的,是它使我們不懈地追求,是它啟迪我們更加懂得去珍惜。也正是因為有了缺憾,人生才會顯得完美。

  你曾經對歲月流逝有過“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的樂觀态度。你在被貶中尚能不以逆境為患,唱出如此樂觀的曲調,展現了你的曠達胸懷,給人深刻的啟示。是呀,人不應把老視為畏途,隻要心态好,老也可變為年輕。雖人老,但要保持年輕人的心态,多做些事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你用人生哲理、缺憾美和樂觀态度鼓舞着生活中的我及每一個人。是以,我要将掌聲送給你,我為你點贊!

  XXX

  年月日

寫給蘇轼一封信2

東坡居士,蘇子瞻蘇轼先生:

  子瞻先生大鑒,在下乃玖佰叁拾柒年後的小子。初次見面,小子多多拜見先生。小子是一個很喜歡你的詩詞文的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你豁達而廣闊的胸襟,是多少人學也學不來,仿也仿不到的啊!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對碌碌人生之否定,對宦海浮沉之解脫,對庸庸官場之鄙視……有幾人能與你同遊同醉同灑脫?哪怕仕途不順,哪怕郁郁不得志,也能漫步賞月,欣喜而悠閑。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你才華橫溢,卻又命運多舛,三起三落,一貶再貶。世間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人能慧眼識珠,那又如何?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你是硬漢,可你也柔情。“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月明夜,短松岡。”妻子離世,悲恸萬分,你的内心,也是有一地方,很柔軟,很柔軟吧。

  你才華橫溢,飽讀詩書。科舉之時,因歐陽修誤認為此乃其徒曾鞏所作,為避嫌便被判為榜眼,而曾鞏成為狀元。你寫的文章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你寫的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你寫的詞開創豪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也為宋四家之一。你在文、詞、詩、食四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你在書法、繪畫、醫藥、烹饪、水利等方面的成就都很突出,都有所貢獻。

  你的一生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多少詩人、詞人、文學家受到你或多或少影響,後世多少詩人、詞人、文學家對你給予了高度贊揚!小子讀先生的作品雖然不算多,但或多或少都能品味出豁達。烏台詩案你經曆過,卻依然豁達。你的文章影響深遠,在當時的遼國也廣受歡迎,在金國與南宋對峙時,在南北雙方都有影響。

  你金榜題名時,雖為榜眼,但名聲大噪,烏台詩案,九死一生,但出現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萬口流傳,曆久不衰!

  總之,小子對你無比崇敬,書此信,以表仰慕之情。

  于知言

  20xx年元月

寫給蘇轼一封信3

蘇轼:

  要我用一個名詞來稱呼你,太難了!詩人?詞士?畫匠?不,他們都太狹隘了。你的.才華中早已凝聚了這些瑣碎,你的目光也早已穿越了世間凡塵,是一個豪俠。對,豪俠。讓我這麼稱呼你。

  唐後五代以來,世人文風都浮靡艱澀,都把自己的觀點小心翼翼地藏着,畏首畏尾。而你不,是以在1057年那個秋天進士考試一開始,你便寫了“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這樣大氣的話語。這時候的你,是狂的,但你有資本去狂,而且狂得令人服氣。更有甚者,是拍案叫絕。“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你便以一個仁者的姿态屹立于曆史舞台之上,你是一種高度。而當你喊着“為增計着,力能誅羽而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如果驚人的見解,你如何豪放直爽地擺放出來?殊不知,高處不勝寒,站得越高,摔得越痛嗎?

  你是豪俠,并不理會這些,你心懷蒼生,看不慣就喊出來,絕不作假意之辭。你太義無返顧,自然開罪于新黨又不容于舊黨,最後隻得從京師到杭州到密州到徐州,四處漂泊。政治上一再失意,生活上一再流浪,你曾感歎南面為君不如隐居之樂,夾雜着無盡的低落之緒。你也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流露出縷縷無奈之意。但你博覽群書,《詩經》,《尚書》裡的故事、妙語信手拈來,始終站在衆人之上的境界看待這世界,從衰敗的家境裡你能在亭中喜雨,能淩虛看景,最後更達到了超然的境界。你明白“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哺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也隻有你,以這種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活,難怪在“服車馬之勞”“庇采椽之居”“行桑麻之野”的時候,面對“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卻能“貌加豐,發反黑”了。

  你曾贊歎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而我,隻能以此拙筆,對你的豪氣,你的智慧由衷地欣賞。

  豪俠!心中永遠指引我去攀登的高度!

寫給蘇轼一封信4

尊敬的蘇大學士:

  我是一個很喜歡你的詩詞文的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你豁達而廣闊的胸襟,是多少人學也學不來,仿也仿不到的啊!“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對碌碌人生之否定,對宦海浮沉之解脫,對庸庸官場之鄙視……有幾人能與你同遊同醉同灑脫?哪怕仕途不途,哪怕郁郁不得志,也能漫步賞月,欣喜而悠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你才華橫溢,卻又命運多舛,三起三落,一貶再貶。世間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人能慧眼識珠?那又如何?你心胸豁達,泛舟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你是硬漢,可你也柔情。“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月明夜,短松岡。”妻子離世,悲恸萬分,你的内心,也是有一地方,很柔軟,很柔軟吧。

  你才華橫溢,飽讀詩書。科舉之時,因歐陽修誤認為此乃其徒曾鞏所作,為避嫌便被判為榜眼,而曾鞏成為狀元。你寫的文章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你寫的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你寫的詞開創豪放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也為宋四家之一。你在文、詞、詩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你在書法、繪畫、醫藥、烹饪、水利等方面的成就都很突出,都有所貢獻。你的一生進退自如,寵辱不驚。多少詩人、詞人、文學家受到你或多或少影響,後世多少詩人、詞人、文學家對你給予了高度贊揚!我讀你的作品雖然不算多,但或多或少都能味出豁達。烏台詩案你經曆過,卻依然豁達。你的文章影響深遠,在當時的遼國、高麗也廣受歡迎,在金國與南宋對峙時,在南北雙方都有影響。你在西湖建蘇堤,柳煙籠沙,波光樹影,鳥鳴莺啼,成就了西湖十景:蘇堤春曉。

  你永遠會在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此緻

敬禮!

【寫給蘇轼一封信】相關文章:

1.寫給蘇轼的一封信

2.寫給蘇轼一封信4篇

3.寫給蘇轼的一封信2篇

4.寫給蘇轼的一封信4篇

5.寫給蘇轼的一封信作文600字左右

6.寫給蘇轼先生作文800字

7.給蘇轼的一封信

8.緻蘇轼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