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學名:長尾鲨
别稱:狐鲛科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軟骨魚綱
亞綱:闆鰓亞綱
目:鼠鲨目
科:長尾鲨科
屬:長尾鲨屬
分布區域: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溫帶和亞熱帶海域
簡介
長尾鲨。最長者可達4.5米,普通體長1.5米左右,一般尾部是體長之半。尾椎軸低平,稍上翹;尾柄梢側扁,無側突,尾基上方具 1凹窪,下方凹窪有時不顯著。口弧形,具唇褶。眼圓形,小或中大,無瞬膜。噴水孔細小。鰓孔中大,最後2~3個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牙三角形,側齒頭或有或無。第一背鳍位于胸鳍與腹鳍之間的上方或靠近腹鳍;第二背鳍和臀鳍都很小;胸鳍大。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各海區。化石見于第三紀至近代。
捕食
廣布于世界熱帶和溫帶海洋,以烏賊與叢集性魚類為食。先用長尾把獵物圈趕成小群,而後進行掠食。有時以尾擊暈獵物,或擊打水面以恐吓獵物。通常認為對人無害。著名的狐形長尾鲨(a. vulpinus)為體色深的大型種,可長達6公尺(20呎),見于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肉供食用,皮肉、骨、内髒可制魚油、魚皮膠和魚粉等。
長尾鲨是名副其實的全能殺手,從牙齒到尾巴都能當武器使用,尤其尾巴更是其利器。一隻長20英尺的長尾鲨可能有一半的長度在尾部。觀察長尾鲨捕捉獵物的研究人員發現它會用長尾狠命擊水,借此發出一種可怕的聲音,吓得魚兒聚成一團,甚至失去知覺,這時長尾鲨才會好好地享受,直到吃飽為止。
長尾鲨主要以遠洋帶魚群,如扁鲹、鲔魚及鲭魚、鱿魚及烏賊為食物。它們會追蹤魚群至淺水的地方。它們亦會吃甲殼類及海鳥。
分布範圍
長尾鲨的活動範圍很廣,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溫帶和亞熱帶海域都有它的蹤迹。
種類不多,我國隻有3種,在南海和東海常見的是弧形長尾鲨和淺海長尾鲨(也有人稱淺海狐鲛),還有一種稱為深海長尾鲨,主要生活在外海深處。
繁殖
長尾鲨沒有明顯的生殖季節。受精及胚胎成長都是在母體内進行,即它們是卵胎生的。每胎約隻有2-4頭幼鲨,出生時幼鲨長150厘米,尾巴較幼。幼鲨在母體時是食卵黃的,并會吃其他未受精的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