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明世宗時期,當時的太子少保胡世甯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官員,他除了擔任少保,還擔任着左都禦史的職務。左都禦史的工作就是考察百官績效,評定百官行為,這關系着朝廷大臣們的升遷大事,權力極大。是以,就算胡世甯給他們評價個不好的等次,這些大臣也不敢說什麼,畢竟,胡世甯掌控着這些大臣的一生仕途。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這年年底,考績工作又要開始了,這時就有很多大臣主動上門拜訪胡世甯,甚至不論白天晚上,胡府的大門是川流不息,甚至客人們都要擠着才能進到胡世甯的家裡。此時,有人就看不過去了,主動奏請孝宗,不但禀告彈劾,還建議下令禁止百官出入胡世甯的府上,因為這種現象太過招搖,而且容易助長不正之風。

胡世甯聽說此事後卻鎮定自若,主動到皇帝面前解釋,他說:我的職責就是考察各個大臣的品行績效,如果我不去看到這個人的長相,沒見過他們言談舉止,我怎麼知道他是不是正直忠心,盡職盡責的人呢?現在正在考績官吏,如果禁止他們與我見面,我隻能通過書面的報告和他人的描述來判斷,這讓我很難得到真實的情況。

皇帝聽完胡世甯的解釋,認可了他的觀點,不但沒有責怪胡世甯還點頭稱贊,更是預設了他繼續開門迎客。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胡世甯的自信其實來自過硬的資本

按理說,考核官吏的胡世甯應該避嫌,可他主動接觸這些考核的官吏,難道他真的不害怕有人背後說他閑話,甚至會惹怒皇上嗎?畢竟,如果皇帝生氣,不給她解釋的機會,那麼他估計直接連性命都沒了吧。

其實胡世甯這麼做确實是有一定的勇氣和資本的。身為太子少保,又是左都禦史,這個職位還真需要一種剛正不阿、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個性,除了個性和品德以外,胡世甯還有着特殊的資本。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當年,明武宗時期,恰逢甯王密謀造反。胡世甯身為地方按察使,發現甯王不軌後直接向皇帝遞交了奏折。誰知,甯王仗着自己的勢力,不但翻臉不認人,而且派人迫害刺殺胡世甯。好在當時的錦衣衛先抓到胡世甯,直接下獄審問。在獄中,胡世甯仍然不卑不亢,堅持寫奏折揭露甯王造反。

後來,甯王果然造反,雖然被王陽明等人極力鎮壓,但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此後,胡世甯平冤昭雪,朝廷對其予以重用。是以說,他的為人一定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正因為了了如此的曆史和資曆,他才如此敢明目張膽地開門迎客。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胡世甯的觀點有沒有可取之處?

想來,那些拜訪胡世甯的官吏,都會帶一些貴重禮物,就算他不收,也能獲得這些官吏的人情。從這個角度講,雖然明朝有明确的考核官吏制度,可這也算皇帝為了照顧當年胡世甯所受冤屈,對他忠貞不二的一些補償。而這些資本可正是讓胡世甯理直氣壯的根本之一。

不過,按照胡世甯的說法,現在想想還是有很多的道理的。不論古代還是現代,評價一個人、判斷一個人,一定不能光聽别人的口述和傳聞來了解,人到底怎麼樣,這是需要自己親身體會,去明确判斷的。

胡世甯:官員擠進家門送禮,遭彈劾還鎮定自若,幾句話就轉危為安

當然,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也不能通過短暫的接觸就做出全部的判斷,更不能憑一面之詞就把一個人進行标簽化的定性,這樣做很有可能讓我們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甚至會誤會他人,進而錯失良機,留下以貌取人的悔恨經曆。

是以,從多方面來看,作為左都禦史的胡世甯還是非常具有智慧的,這一番理由不但讓皇帝繼續信任自己,更是把壞事扭轉為好評,可謂非常精妙了。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