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天氣寒冷,自然界的植物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動物進入冬眠,人體皮膚腠理閉塞、陽氣内斂,代謝下降,萬物封藏。這時,人們都會選擇溫熱性的食物及益氣補陽的藥品進補,以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達到防病健體的作用。
寒冷的冬季是進補的佳期,好多患者也想趁着這個季節補一補,提高自身機體抗病能力。重慶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中醫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中心主任王維博士提醒,冬季進補雖好,但需要辨證看待,不分寒熱體質貿然進補則會造成陰陽失調,對人體有害而無益。

1.進補要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别,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立冬進補和中藥處方一樣不能千人一方,得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虛證明顯或病後虛弱者,初期宜用藥補;虛證不明顯,或藥補後體虛已有改善者,可有選擇地進行食補。
人體體質可分為九大類,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禀質。這些人群都該如何進補呢?
平和質。平和體質的人最健康,其陰陽氣血調和,面色紅潤、目光有神、精力充沛、不易疲勞、舌色淡紅、脈和緩有力,這種體質的人可以不用補,或者少補。
氣虛質。氣虛的人元氣不足,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脈弱,這種體質的人适宜選有健脾益氣、補氣固表作用的藥物或食物适當進補。藥物如黨參、黃芪、人參、白術、甘草等,食物可選大米、粳米、花生、山藥、牛肉、雞肉、豆腐、山藥、洋芋、菜花等。
陽虛質。陽虛質的人陽氣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涼、精神不振、脈沉遲,這種體質的人應注重補虛益氣、溫補腎陽,可選用鹿茸、參茸等藥材及羊肉、牛肉、生姜、韭菜、肉桂等具有補氣助陽的食物。
陰虛質。陰虛質的人常常手足心熱、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數,其進補應以滋陰降火、生津潤燥、鎮靜安神為主,推薦沙參、玉竹、麥冬、枸杞等藥材,及銀耳、木耳、白菜、海參、牛奶、雞蛋、甘蔗等食物。
痰濕質。痰濕質的人痰濕凝聚,多汗且黏、胸悶、苔膩、脈滑,其可以健脾祛濕為主,推薦雲薏苡仁、土茯苓、芡實、蓮子等藥材,及薏米、玉米、陳皮等食物。
濕熱質。這種體質的人濕熱内蘊,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舌質偏紅、脈滑數,也可以健脾祛濕為主要進補原則。
血瘀質。血瘀體質的人血行不暢,常膚色晦黯、舌質紫黯、色素沉着、易現瘀斑、脈澀,可以活血養氣為主要進補原則,推薦當歸、田七等藥材。
氣郁質。氣郁體質的人氣機郁滞,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進補可以理氣解郁為主,推薦香附、小茴香等藥材及香菜、胡椒等食物,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特禀質。這類人群就是我們常說的過敏體質,先天失常,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藥物過敏等疾病。建議多吃滋陰清熱、養血補氣的食物,如芝麻、綠豆、薏苡仁、黃豆等。
2.懂得區分食物的性味
中醫認為食物有五味四性之分,五味是指酸、甘(甜)、苦、辛(辣)、鹹,四性是指溫、熱、寒、涼,由此,進補也可以分為平補、溫補和清補三種。平補的食物是生命所必須和幫助維持健康的食物;溫補的食物能夠溫陽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狀,進而增強體質;清補食物偏涼,可以清火。
3.補品并不是多多益善
補品的好壞,取決于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否有幫助,即使是價格高昂的中草藥,如果用之不當,還會産生反效果。同時,補品雖好但也不能一個勁地多吃,凡事都得掌握一個合适的度。
4.羊肉并非人人适宜
冬令吃羊肉是大部分國人的習慣性選擇,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能夠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等一切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是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羊肉雖然性溫,但多吃容易上火。吃羊肉時可搭配蘿蔔、冬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茭白、筍等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另外,羊肉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吃。體内有發炎者慎之。體内原本有某些發炎,吃羊肉會加重發炎反應,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需要謹慎食用。
肝髒病患者不宜食之。羊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食後可能會造成肝髒不能完全代謝,加重肝髒負擔使肝髒病複發或加重病情。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款适宜在冬季進補的藥膳。
1.八寶人參湯
作用:補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益智。
原料:人參10克,鳳梨、蘋果、鮮桃、蜜柑、梨、蓮子各15克,冰糖、香蕉精、水澱粉各适量。
做法:
■ 人參、蓮子洗淨分别放碗内,加入水和冰糖上籠蒸4小時。
■ 蘋果、梨、鮮桃、鳳梨、蜜柑去皮核切成小片。
■ 鍋内放入開水,将蒸人參與原汁一起倒人鍋内,再将人參、蘋果、蓮子、梨、鮮佻、鳳梨、蜜柑等放入鍋内,加冰糖煮化後,用水澱粉勾芡,用筷子蘸一滴香蕉精點入,盛在碗内即成。
溫馨提醒:人參是一種補氣藥,體質壯實的人,無虛弱現象,則不必妄用該品。如誤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導緻閉氣,出現胸悶腹脹等症。
2.枸杞蒸雞
作用:養陰補腎,通竅聰耳。
原料: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嫩雞半隻(約600克),香腸50克,醬油、耗油、食油、料酒、白食鹽、麻油、胡椒粉各适量。
■ 将香腸切片,雞剁成3厘米見方的雞塊,加入醬油、蚝油、食油、料酒、白糖、生粉、食鹽、麻油、胡椒粉拌勻,腌漬15分鐘。
■ 把枸杞子、山茱萸、香腸片、姜片與雞塊拌勻,放在盆内,加蓋放進微波爐,用高功率火轉8分鐘後取出,翻動一下雞塊,撒少許蔥段,再轉1分鐘即可。
溫馨提醒:枸杞子以産于甯夏銀川、中甯、中衛的為最好。枸杞溫熱身體效果明顯,感冒發燒、有發炎和脾虛洩瀉者最好不要吃。
3.蟲草鹌鹑
作用:補氣血,益肺腎,止咳嗽。
原料:冬蟲夏草、生姜、蔥白各10克,鹌鹑8隻,胡椒粉2克,鹽5克,雞湯3克。
■ 将冬蟲夏草去灰屑,用酒浸泡,洗淨;鹌鹑宰殺後,瀝淨血,用70度溫水燙透,去毛、内髒及爪,再放入沸水内焯1分鐘後,撈出晾冷;蔥切段、姜切片。
■ 每隻鹌鹑的腹内放入蟲草2~3條,然後逐隻用線纏緊放人鍋内,加入雞湯、鹽和胡椒粉調好味,用濕綿紙封口,上籠蒸40分鐘即成。
溫馨提醒: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減量服用,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以及感冒發燒、腦出血人群不宜吃,有實火或邪盛者不宜用。
4.杜仲腰花肴
作用:補腎,理氣血。
原料:杜仲15克,豬腰1對,黃酒25毫升,蔥、味精、醬油、大蒜、姜、鹽、白糖等各适量。
■ 将豬腰洗淨去筋膜切成腰花放碗内,加入白糖、鹽、酒拌好。
■ 将杜仲剪取濃汁後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燒鍋,倒入腰花炒熟,然後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
溫馨提醒:陰虛火旺者慎服。
5.阿膠羹
作用:補血滋陰,潤燥。
原料:阿膠、黃酒、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冰糖200克。
■ 取阿膠砸碎,放入帶蓋的湯盆或瓷碗中,加人黃酒,浸泡1~2天,至泡軟。
■ 取冰糖加水250毫升化成冰糖水,倒入泡軟的阿膠中。
■ 将盛有膠的容器置于普通鍋或電鍋内,隔水蒸1~2小時時至完全溶化。
■ 将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放人繼續蒸1小時,攪拌成羹狀。
■ 取出容器,冷後放入冰箱儲存。每天早晚各服1匙,溫開水沖服。
溫馨提醒:感冒時不要服用阿膠;女性在月經期間服用時,若出現經量變化請停止或減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