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作為無神論者,大家必然都不會相信“因果報應”的說法,但無奈佛教對老百姓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響,在遇上無可奈何的惡人之時,總會下意識來上一句“天譴”。而對于古人們來說,“因果循環”深入人心,整日在戰場上拼殺的将士則更有不少忌諱,其中最著名的忌諱便是“殺降”。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漢朝飛将李廣驅除鞑虜,鎮守邊疆,一生未嘗敗績,但卻充滿着悲劇色彩,僅僅因為殺降一事,就一直沒被封侯,最後還被逼得自殺;而楚霸王項羽也曾經坑殺秦軍20萬,最後自刎烏江邊;長平之戰後坑殺40萬投降趙軍的白起最後成為了被秦昭王賜死。

由此可見,曆史上殺降的将領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明朝開國名将常遇春也是如此。朱元璋還在打江山的時候,手中有兩名極其彪悍的武将,一位是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另一位就是常遇春了。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常遇春出生于1330年,是貧苦人家的孩子,但比起後來當乞丐的朱元璋,常遇春的童年還算好一點。他曾經和人學過國術,又能找到打雜的活計補貼家用,長得孔武有力,尤其精于騎射。但元朝末年的時候,他誤入歧途,成為“綠林好漢”,整日打家劫舍。

還在常遇春還有點追求,不想就這麼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在聽說了朱元璋的名聲之後,就前去毛遂自薦了。朱元璋一開始看不起這個盜匪,但常遇春自稱能領十萬軍,以朱元璋馬首是瞻。朱元璋見他态度誠懇,也就将其留了下來。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常遇春能領十萬軍并不是浪得虛名,他作戰勇猛,有橫行天下之姿,“常十萬”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廣。但是,常遇春終究是個不善思考的狂人,明明同是草莽出身,卻視人命如草芥,這與愛民如子的朱元璋的想法背道而馳。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朱元璋常常告誡常遇春:“項羽當年号稱萬人敵,還是被呂蒙所破,你應該多加反思”。也而不知常遇春将此話聽進去了多少,但若他有一絲檢討,也不至于幹出那麼多的殘暴之事。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常遇春不懂武将忌諱,也是朱元璋所有的将領中最為嗜殺的。他的軍隊所過之處,哀聲遍野,他不僅殺降,還曾下令屠城。1360年,常遇春和徐達同時鎮守池州,陳友諒率軍來犯,常遇春和徐達聯手将陳友諒的軍隊斬首萬餘,還抓獲了三千俘虜。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依徐達的意思,俘虜帶回去就行,但常遇春要殺,徐達怎麼勸都勸不住。殺降也就算了,但1368年,常遇春在圍攻泰州的時候花費的時候稍微久看些,一下子怒火中燒,下令直接屠城,導緻泰州城成為了一座荒城。還是後來朱元璋讓一部分蘇州百姓遷居到此,泰州才重新有了生機。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第二年,常遇春在東昌與元軍交戰多時,終于得勝。但進入東昌城後,他發現百姓們歡迎的旗幟的正面是“歡迎明軍”,反面卻是“歡迎元軍”。常遇春一怒之下,又下令屠殺整個東昌城的百姓,就連附近山區的小村莊也沒放過,此地徹底斷絕人煙。

明嘉靖刊《湘潭縣志》記載,1369年,常遇春來到潭州讨伐,來了場血腥屠城,最後州區僅僅剩下7戶人家得以生還。這些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當然不是常遇春屠城的全部事迹,痛恨他、知曉他真面目的百姓都被他殺得一幹二淨,常遇春自然也就成為了建立不世之業、令人敬仰的開國大将。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幸而“天道有輪回”,1369年,年僅40歲的常遇春不知因何原因突然暴斃身亡,快哉!朱元璋在當時才剛剛建立明朝不久,還沒有大開殺戒,倘若常遇春當時沒有暴斃,到後來也不會得到善終。

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任憑他戰功卓著,卻注定折壽活不過40歲

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後,但凡是太子朱标一系的大臣全都遭到了朱元璋的清算。1393年的“藍玉案”受到牽連的就有近2萬人。常遇春的妻子可就是藍玉的姐姐,常家也遲早會遭到清算。就算史書中有記載老百姓感念他的勇猛,但這些文字又能證明得了什麼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