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吃在南宋時即有記載,明初上海成為東南名邑,制作漸趨精美,在清時随着上海商業日益繁榮,應時适令的各類米、面類小吃品種更為豐富。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後,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發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選料嚴謹,制作精細;應節适令,因時更變;供應友善靈活。
1,棗泥酥餅

棗泥酥餅,上海地區傳統小吃。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經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澤金黃,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餡香甜可口,不僅如此,其主料棗所含的蘆丁,是一種使血管軟化,進而使血壓降低的物質,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棗還可以抗過敏、除腥臭怪味、甯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欲。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遊者歡迎。1988年第二屆全國烹饪比賽獲銀牌獎。
2,生煎饅頭
上海稱包子為饅頭,是以,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用半發酵面包餡,排放平底鍋内,用油煎,噴水若幹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鹵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竈(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3,百果餡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一般是小而無餡,但此圓子稍大,内包百果餡,滾米粉,成為小巧玲珑的百果圓子,配以優質糯米制成的甜酒釀,是上海城隍廟滿園春小吃店的名品,也是甜食小吃中的上品。其特點百果清香,花香、酒香味更濃。
4,蒸拌冷面
蒸拌冷面是将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加調味拌食的面食。上海人還喜用綠豆芽拌為菜碼,是以也稱綠豆芽蒸拌冷面。j結合現代上海人的口味拌以甜辣,番茄醬等,故口感酸辣味十足,面條軟熟爽滑,鹹中帶甜,酸辣适口,麻香撲鼻。
5,上海陽春面
陽春面又稱光面。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隐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豬油,是上海陽春面的點睛之筆。它不同于麻油,不同于蔥油;一碗面的滑潤,那種似有還無,似無卻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豬油的香氣。